专栏名称: 求职百科
猎聘旗下专业猎头、资深HR和职业生涯导师,教你超实用的求职技巧,解决你的各种职场困惑。
51好读  ›  专栏  ›  求职百科

职业生涯真的可以被规划吗?

求职百科  · 公众号  ·  · 2019-07-29 13:00

正文


作者 | 艾诺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艾诺说(ID:enotalk)



与其说我是在写答案,倒不如说是在反省自己30岁前的生活,如果正在看答案的你,有问题中同样的困惑,我希望你看看我的答案。


可惜的是,有些事情,醒悟的太晚,我正在努力尝试改变自己。


同样,我也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做到更好的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换取更丰沛的生活。


在曾经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节课,叫做《职业规划》,当年给学生上这课时,我不过25岁左右的毛头小子。


现在回想,当年的自己,除了对待专业课的认真,而其余一些歪门邪道思想也许真的误了不少子弟。


那个阶段常把无知当个性,常对人说,自己人生的乐趣不是今天知道明天会如何,而是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如何,这样才有意思。


这样看似诗意的情怀,其实是背后浑沌而颓废的心态。


幸而当年所教的学生,也比我小不了几岁。再看着他们交上的作业,满篇都是,30岁时应该会赚到了几百万,四十岁时娶了个怎样的老婆,奋斗到60岁退休后早已儿孙满堂并与老伴移居欧美。


他们把这个,称作人生或职业规划。


我们再来看看,特别容易引发误导思维的,一些所谓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样的:


我要在30岁时成为大区经理,33岁当上销售总监,36岁进董事会。


而这些,都不叫做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可以被规划。


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里,我提几点。




1

正确的自我认知



就职业发展通道来说,一般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专业型,二是管理型。


虽人人都有一个创业老板梦,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不要以为专业型人才是一定可以通过恶补啃书来达成的目的。同样也不要认为管理型人才是看过几本厚黑就可以让人心服口服的。


在这里,我只谈我自己。


我工作中的缺点是:计划性差、拖延症、懒、不太会与陌生人打交道、自控能力差、易怒、不懂得妥协......


这其中的某些缺点是由于性格所造成,而改变人的性格,几乎是不可能,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是这番道理,这些缺点使得我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型人才。


那么,如果我创业,那么必定需要有一个与我能力互补的人。


同样,我也知道自己的优点:学习能力强、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对工作与客户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强,在工作中从专业上可以让人信服。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知道自己能力强弱所在,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且在每一次错误后获得提高,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是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最根本的第一步。




2

明确“目标”与“目的”区别

合理制定目的



能够明确的认识到“目标”与“目的”的区别,并且合理的制定自己的目的。


没错,这里我没说错。


我知道我这番表达会有人觉得奇怪,因为我们通常只会说制定目标,而不是说制定目的。别急,听我慢慢的说。


我以男人追女孩来举一个例子。


一个男人,看上了一个女孩,这时候,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和这个女孩谈恋爱;


第二种,是把这个女孩弄上床。


而他,最终将哪一个结果设定为自己的目的,会直接的决定了他会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去和女孩接触。


假设,这个男人以把女孩哄上床为自己的目的。


那么,在他与妹子接触时,他不自觉的所有行为方式都是抱着那最终一炮而去。


他会选择夜晚约会,然后将时间拖到很晚。


他会尽量选择无人的场所约会。他会做很多为了直奔主题而去的举动。


我们再假设,这个男人如果把和这女孩恋爱设定为自己的目的,又会如何?


他会在意对方的感受,他不会将时间拖到太晚,因为他知道,这样会耽误别人第二天的工作。


吃饭时他会尽量拒绝酒精类饮料。他所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是为了去让对方感受到他的真诚。


我们再来假设,无论以哪种目的为出发点。假如,这个男人最终都成功了,那么上床就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那么你们认为,抱着何种目的去行事的男人,最终的收获会更大一些?更能够体会到男女两性相处的更多乐趣?


在这里,我不是在讨论泡妞把妹,我谈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制定自己的目的。


我还是只说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我们常说短视,其实短视的根本是凡事以当下利益为出发点。


任何事情,先去计较得失,到底有没有直接利益可以获得,如果没有,那么就会缺乏行事动力。


这样的人,在选择自己行事目的时,必然时时刻刻优先考虑自己感受,很少会去思考自己到底要为别人带来什么。


在这里,我落入俗套的给各位推荐一本书,这应该是一本很多管理者看烂了的书《从优秀到卓越》,我真的建议对目的感不明确的人去看看这本书。


刚刚写完自己的答案后,又去看了看其他几个答案。


在这里,我想把另一位朋友的回答贴出来,因为这便是最典型的混淆了目的与目标区别的例子。


没有谁的成功的职业生涯是可以被规划出来,莫言同志要是一开始就奔着诺贝尔奖去,到头来他也未必能如愿。


同样,铁凝同志一心将写作的目的定在当作协主席的目标上他也未必能当得了。


乔布斯奥巴马比尔盖茨等等烂大街的鸡汤人物我也不愿举例了,自己脑补。


在这里,我想告诉这位朋友,莫言同志从未把获得诺贝尔设定为自己写作的目的。他只是热爱,并专长。


在确定了属于自己的文章风格后,他就这么专注的写着。


而获得诺贝尔,是一个目标。


即便他未获得诺贝尔,也会因为他所设定的正确的目的,而获得国内其他文学大奖。


我们还是回头看看前面我举的那个追女孩的例子。看看在这个例子中,什么是目的,什么是目标。


相识 (目标) → 牵手 (目标) → 边缘性行为 (目标) → 上床 (目的)


相识 (目标) → 在一起 (目的) → 牵手 (目标) → 边缘性行为 (目标) → 上床 (目标)


通过以上的一组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抱着上床为目的的人,可能会先收获到更多,而已恋爱为目的的人,在达成目的后,才会获得更多。


我个人不喜欢鸡汤,但是,在这里,我要让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必有收获。


顺利切换至第三点。




3

知道何事可为

何事不可为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职业不可能被规划,因为我们认为外力会改变我们行事的轨迹。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这是错误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人力不可抗因素的天灾人祸外,大多数对我们直接影响到我们职业轨迹的外因,依然与我们平日的行为有间接关系。


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个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大约六年前,我想开一家摄影工作室,但是我并不懂技术,所以就找来一位曾经的同事谈合作。


在饭桌上,那位同事向我讲述了一个让我当时难以接受的事实。


他临出门时,他女友交代,如果我想合作,要他千万不要答应,理由只有一个,我的言行很幼稚。


没错,这就是我第一次被拒绝的理由。


可是好在,当晚我回到家就进行了一整晚的反思,反思我平日的言行到底哪里给人这般的感觉了。


到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创造机会(也可以说是毁灭机会)。


所以,无论你选择走哪条路,管理也好,技术也罢,你想当销售总监,或者让自己成为行业顶尖。


好好的想想,为了达成你的目标,你平日里,你到底都做过哪些事情来为自己树立威信形象和创造机会。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到底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不能做。


不要以为有些无心的言论,例如背后评论别人,偶尔一句玩笑大家都不会记得。


你以为凭什么和你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可以比你获得更快的晋升机会?


机会不会选择最有个性的那个人,机会只会选择最合适的那个人。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