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布力论坛每年都定期举办,是中国顶级企业家的定期聚会,与其他经济论坛不同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亚布力论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在这一场合中,中国的企业家们--主要是民营企业家所讨论的不止是企业的经营,生意的运作,更多的其实是在抒发家国情怀,虽处江湖之远,但却宛立庙堂之高,关心中国经济,关心世界前途。
作为全球化实战者,来自企业的看法可能比专家学者更深刻
企业家越来越关心国事天下事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是必然。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反映出中国企业家的前途正与国家前途、世界前途益发紧密起来,其背后则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与中国企业的崛起,企业家们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一员,而具备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不再只关心自己钱袋子的中国企业家们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多。
对于中国和中国企业家来说,2017年注定是特别的一年。特朗普在美国上台,掀起一股逆全球化潮流,给世界经济增添了严重的不确定性。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能够狂飙突进,中国企业能够大面积崛起,与世界全球化趋势难以分割,中国企业与全球化进程早已形成休戚相关的关系,而特朗普掀起的逆全球化潮流则将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多人在担心,这种令人忧虑的变化会阻挠到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中国力量在未来应该如何认识和应对逆全球化潮流,成为一个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这同时也是亚布力论坛上,企业家大咖们彼此之间热议的问题,而这些讨论中也不乏真知灼见,其中尤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发言值得关注,干货相当多。
为什么说联想杨元庆关于全球化的发言是干货?在看他说了什么之前尤需注意到联想与全球化的关系。无论是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在所有中国企业中,联想都是最利益攸关方,没有之一。联想是中国企业中最早“走出去”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美两国双总部、160个国家的业务布局、70%营收来自海外,联想因全球化而受益和崛起,所以对可能发生的逆全球化也保持了最高的关注、最多的思考。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全球化,联想是实战者,其CEO杨元庆的看法,比很多专家学者可能都更深刻。
全球化进入下半场,逆流骚动事出有因
在杨元庆看来,特朗普上台所掀起的逆全球化其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和英国脱欧、意大利公投一样,是全球化进入下半场之后的一次应然趋势。
也就是说,逆全球化的力量与推进全球化的力量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博弈期。
在全球化的上半场,受益于全球分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自身的勤奋与市场调节,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一轮财富的重新分配,而原有的国际经济巨头,则因为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而滋生不满,他们要求调整目前的全球化进程,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博弈由此而生。
危机变机遇:中国企业有可能借逆全球化潮流夺得领头羊地位
新旧势力关于全球化博弈发生在这样一个节点: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有目共睹,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也正渐入高潮。杨元庆披露了一组来自汤森路透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额达到了2210亿美元,是前一年1090亿美元的2倍,再创历史新高。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企业加快了向海外市场拓展的步伐,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跨境并购的主要国家。从2014年~2015年,中国企业的跨境交易金额增长了10倍,2016年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
在并购交易飙升的同时,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力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民企海外投资量和总额已经超越了国企。在超过10亿美元的大规模海外并购中,民营企业占到了半壁江山,达到60%。与此同时,投资领域也愈加多元化,过去多是能源方面的海外并购,而现在能源资源领域的投资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20%,而第三产业的并购占比在迅速增加,像联想收购Moto和IBM System x、海尔收购GE家电、万达收购传奇影业、腾讯并购游戏厂商Supercell等等,美的以300亿人民币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更是开启了中国企业收购高端制造业之先河。
事实上,中国企业纷纷加速全球化进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是逆全球化潮流的一个结果。正因为特朗普们要关上全球化的大门,所以我们才要在门没有关上之前加速挤进去。同时,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也为两种力量的博弈增加了新的变数。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并参与到博弈中去。
中国无疑是全球化的一大受益者,但却并不是唯一受益者,在中国之外,还有更早、更多受益于全球化,对全球化更依赖的其他经济体,比如曾经率先靠经济一体化发展起来的日本、德国等外向型的国家,在逆全球化抬头的今天,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内需有限,它们其实才是首当其冲被影响最大、最早的经济体。
特朗普锁国的政策已经针对德国、日本进行了制裁,这些市场的企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反而给了中国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制造优势来进行全球资源整合的机会。这也是中国企业近期纷纷加速全球化的另外一个原因。
三招应对“全球化下半场”
反全球化逆流所带来的博弈和不确定性,给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充当先锋,成为新的全球化领头羊的机会,近两年,中国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来建立亚投行,成立金砖国家银行等等......
但在杨元庆看来,面对机遇光靠国家投入资源企业奋发图强还不够。中国市场也同样需要进一步的“全球化”。中国“不仅需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参与甚至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必须加快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让外资能够更加顺畅的走进来,能够打破行业垄断,打破国企垄断,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从而让人家承认我们市场经济的地位,为中国市场更好的与海外市场完美的对接来提供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针对全球化的下半场,杨元庆提出中国要继续推进市场开放化和经济市场化等三招应对建言。
其一,市场开放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的开放造就了经济的辉煌腾飞,但这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成本优势吸引外资成为世界工厂,但随着成本的上升,早期的优势已经大幅削弱,很多外资开始把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那么如何继续推进开放呢?在全球化下半场,应该考虑对服务、金融、能源、通信等市场适度放开,以吸引投资,同时让国内企业在多元化的跑道上对标全球一流企业,倒逼垄断行业改革,倒逼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进而更有进取心地去成长,去国际化,去全球化。
其二,经济市场化:杨元庆称,“中国经济过去是政府主导型,国有经济竞争不完全、不充分,行政干预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政府、市场边界不清。在很多行业中,政府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长此以往,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会下降。他建议政府创造更加市场化的环境,让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可以平等的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近期,我们看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当然,我们希望步子能更大一些,走得更坚决一些”。
其三,要打造一批有规模、有信誉的全球化大品牌、大企业。在杨元庆看来,全球化的主攻手是大品牌和大企业,“只有大企业才能让全球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最高,才能具备与其他跨国企业竞争的综合实力,政府应支持企业踏踏实实的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企业一争高下”。
杨元庆进而谈到去年底由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引发的“税负高低大讨论”。杨元庆直言,近些年来,不仅人工成本大幅成长,诸如房价、电价、水价、油价、流通环境的成本的确也都在大幅上升,而政府的税收、政府基金、社保缴费以及几百项的收费都理所当然的推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事实上,在杨元庆看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既是企业方面的竞争也是经济体制层面、政府层面的竞争。“谁的税负负担和各类要素成本更低,谁的企业就更有发展活力”,“这就要求政府进行发展和改革,减少税负,为企业松绑。当然要实现税负的减少,没有政府的进一步精兵简政也是无法实现的”。
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大胆地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国际、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打造真正能够驾驭国际市场的成熟经济体系的、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