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师范大学组成跨国研究团队,发现并成功解释石墨烯中的量子临界相对论电浆现象,解开10几年来,二维材料科学中无法解释的谜题,对未来在超快量子元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角色,可望于高速无线通讯、仪器与检测上广泛应用,研究成果近期获刊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
台师大光电工程所助理教授杨承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物理系教授王枫及其博士后研究员Patrick Gallagher等人所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费时近两年,发现并成功解释超洁净石墨烯中的量子临界相对论电浆现象,揭示了石墨烯存在于典型电子系统中观察不到的相对论现象。
研究团队发现,微小化的兆赫波系统设计,更可望使兆赫波技术于高速无线通讯、仪器与检测、新颖材料及国土安检系统广泛应用,进而改变人类生活。
杨承山表示,他在大学专题时期,就开始接触超快与兆赫光电子学,能与跨国团队合作,把10几年前只有在理论预测过的物理现象直接观察并解释出来,即使过程曲折漫长,仍然觉得欣喜并心存感谢。
杨承山期盼,在学术研究的漫长道路上,持续追求真理,也期待研究成果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对我国的产业界与社会大眾有所贡献。
台师大表示,兆赫波被全世界列为十大重要技术之一。过去科学家不知道如何稳定的产生兆赫波光源,直到30年前发明超快雷射后,可使用它所发射的飞秒脉衝产生兆赫波,才渐渐开始发展,并进行全面之科学研究,属于未来光电科技的新兴领域。
台师大也提到,跨国研究团队透过研究证明,狄拉克流体在石墨烯的实验结果与相对论流体动力学理论之间的定量一致性,意味着石墨烯应具有相对论现象,这在典型的电子系统中是看不到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在典型的电子系统并不适用。
论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2/27/science.aat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