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中提到,美国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写了本书《单身社会》,书中提到在美国社会中,独居的成年人有3000多万,占了一半之多,超过了传统的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的核心家庭数量。
而2015年的调研数据上显示,中国有5000多万成年独居者。
独居的人越来越多,孤独渐渐吞噬了大家的生活,但我们还是要相信爱情。因为爱情,俩个人一起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孤独渐渐消退,我们甚至可以重新创造更多生活的意义。
可是爱情究竟是什么?我们想象的爱情,是真爱情,还是商业包装的假爱情?
现实一、爱情不是自古就有
在古希腊时期,女性地位极低,妻子的角色大多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爱人,而是更倾向于一个管家、奴仆,甚至生育工具,婚姻生活更多的是一种“家政学”。
当时,人们还无法意识到“爱情”的存在,与爱情有关的欲望在经历过完全放纵的阶段之后,到了中世纪,又被宗教的禁欲思想完全抑制。
直到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爆发,文艺家们开始关注并且描绘人的情绪,这才发现了“爱情”,并且在丰富的创作中描绘了爱情的“最美好”的样子。
譬如:
-
《少年维特的烦恼》中,通过少年为爱自杀的故事,传达爱情“超越生命,至高无上”的特质;
-
《卡门》中的女主“你有权杀掉我,但我是自由的”所歌颂的“爱情自由观”;
-
《呼啸山庄》描绘的尽管不能在一起,但依然至死不渝的“爱情忠贞”;
-
《巴黎圣母院》中,不论相貌美丑、不论地位高低的“爱情平等观”……
可以说,浪漫主义运动发明了爱情,而且,不仅仅发明了爱情,还发明了爱情的相关理念,譬如爱情的至高无上性、爱情的自由、爱情的平等、爱情的忠贞等。
18世纪至今的300多年里,人们不断地描绘爱情应有的样子,同时又不断有人用现实与体验去验证,但是这之后远没有浪漫主义时期那样纯洁了,由于资本的侵蚀与盛行,
与金钱和消费有关的商业包装之下,爱情的真命题、伪命题混杂其中。
社会学里面把男性分成ABCD,女性分成ABCD。但是我们今天的恋爱模式和婚姻模式,都是男A去找女B,男B去找女C,男C去找女D。这造成什么后果?女A,也就是今天大量的“三高”女,收入高、专业水平高、什么都高,但是嫁不出去。
许多人看完电影和电视剧建构的“美好爱情泡泡”之后,回归现实之中,越来越多人对爱情感到极度悲观和失望:
“爱情太过于美好,我相信它存在,但是它永远也不可能降临到我的身上”。
XR:29前是公主,29后是被催。今年被爱面子的爸爸嫌弃,说我这是在连累全家人。
萝卜:月底就34了,期待爱情,但恐婚恐孕。
27赫兹的鲸鱼:27岁没有正经谈过恋爱,有喜欢的人也会离得远远的,一直觉得不想生孩子就不要结婚,不想结婚就不要谈恋爱,有人追求也会很快拒绝或者做些奇怪的事情让对方失去兴趣,不想拖累别人……渐渐的好像变成一种修行,也渐渐的不想和任何人交流……一个人看树看花看草……好像失去了社会化的功能……有些后悔当初的想法,错过了很多,却失去了社交的能力。
小沫姑娘:28岁和初恋扯不清才发现自己只是被pua了,本来就对感情畏手畏脚没有信心,现在的我更不敢相信。我相信这世界的美好,相信有真的爱情,可是我不相信我能遇到了。
别人的故事或许能带给你安慰、鼓励,却带不来解脱。
现实二、爱情,可能是现代商业下的虚假爱情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总结了五种在现代商业影响下的虚假爱情:
第一种虚假爱情,把依恋当成爱。
只希望被爱,却没有学会独立的爱自己与爱对方。如果得不到来自对方的无条件的爱,会因此感到痛苦并怪罪爱人。
第二种虚假爱情,把崇拜当成爱。
把爱人当作偶像来崇拜。把爱人神化,久而久之,在对方身上失去自我。一旦相处时间越长,距离越近,神化破灭之后又陷入失望然后重新寻觅,陷入恶性循环,一次又一次地失去自我。
第三种假爱情,把想象当成爱。
通过想象来麻痹自己。比如追星、看言情小说,满足于文字或者娱乐产业给出的明星人设,沉浸于爱情故事,在想象中被感动,于是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就被消解了。
或是明明现在已经觉得对方很无趣,但是想像也许以后结婚会变得不一样。这种通过想象逃避现实的做法,也是在营造一种假象。
第四种虚假爱情,把自我当成爱。
就是把理想自我投射到对方身上。对对方的错误极其敏感,不断指责对方,却回避自己的问题。
第五种虚假爱情,把爱情道德化。
认为爱情就是无休止的付出,是一种深刻的伦理关系。譬如试图通过牺牲自己换取对方的爱情。
到这里,你可以尝试回想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情感经历,是否你也曾经陷入虚假爱情的泥淖中?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后文中给出了
“爱情”的一种答案
,仅仅作为参考:
-
他认为,虽然浪漫爱情是我们建构出来的,但它的出现确实说明我们人类需要这样一种升华的情感。
真正的爱情,是两个人共同成长,帮助对方自我实现。
-
这样的爱情中,
双方都作为独立的个体,不会在对方面前失去自我,也不会想利用对方来弥补自己没有的东西。
拥有自我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互相之间拥有对人格的深刻了解与坚定的信任。
但是,或许大家会有其他意见,譬如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而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相互补足,相互完整……这并不冲突,真爱的道路不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