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消费领域在2024年取得显著成果,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曹祎遐研究员分享了对该领域的观察,包括引入策展人思维、提升运营服务精准度、文创快闪店的重要性以及文商旅体展融合的灵魂。同时,她也提到了日本观光业的做法作为参考,强调在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过程中,要注意提升产品的丰富性和联动性。此外,还需要注重空间载体的问题,以及通过打造城市文化形象来提高服务能级。
上海文化消费领域在2024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公共文化场馆带动的消费增量,以及上博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成功推广。
商家和商圈的运营、服务思路需要进一步打开,代入“策展人思维”来畅想、构建新的运营、服务手段,提升运营、服务的精准度、专业度、满意度。
要想接住流量和机遇,需要靠产品服务的丰富性、联动性来提升消费能级。仅依靠几个精彩的展览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源的联动来创造更多消费场景。
日本观光业的做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如通过火车游和文学作品打造特色旅游路线,以及发动市民参与路线设计等。这些做法有助于提升文商旅体展的联动性。
解决空间载体问题对于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至关重要。这包括盘活各种规模的空间载体,发挥其消费功能潜力,以及通过展会、节庆等活动平台联动产业上下游企业。
回望2024,上海文化消费领域热点、亮点纷呈,推动上海文商体旅展融合发展硕果累累,也为更好的新一年打下基础。
日前,我国过境“免签”再优化,各地如何接住“流量”和“机遇”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及时总结上述热点、亮点背后的好做法,或许能为下一步更好地接住“流量”和“机遇”提供镜鉴。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曹祎遐扎根上海文化消费领域、展开实证研究多年。她与记者分享了对上述话题的观察与思考
引入策展人思维
提升运营服务精准度
上观新闻:回望2024年,上海文化消费领域热点、亮点纷呈,哪些案例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曹祎遐:回头看,我觉得2024年上海文化消费领域中有一个亮点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以公共文化场馆带动的消费增量引人注目。
仅五一期间,全市对外开放的147家博物馆接待游客增幅接近40%。在游客大额增长的背后,外省市游客可以通过优惠组合的方式,在购买机票的同时,选购包括住宿酒店、博物馆门票、浦江游轮在内的一揽子服务。
不少游轮与本市一些重点文化场馆的重点展览联名,让游客可以以十分便利的方式,实现主题化的游览体验。到博物馆观展、搭乘同主题游轮、享受为该主题特别定制的精致餐食,已经不再是梦想。
通过“门票+”的方式,公共文化场馆专题策展发挥了较好的资源整合效应。此类举措已经初步具有了催发复合型消费的特点,有望进一步促成游客的混合消费,形成内容丰富、令人拥有满载而归之感的美好体验。
也就是说,同样是看完一个展,游客的体验却并不止步于此。他们可以经由这个展览,拓展到其他的观览、游玩、品鉴项目。在这样一种新消费趋势的启发下,商家、商圈的运营、服务思路会进一步打开,代入“策展人思维”来畅想、构建新的运营、服务手段,提升运营、服务的精准度、专业度、满意度。所有的服务内容场景感、代入感更强,本质上也为服务品质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在国外一些知名的旅游城市,经常会通过推出“三日通票”“五日通票”“七日通票”的方式,进行各种旅行目的地与参观项目、实体消费场景的整合营销。这样的做法对消费者的体力挑战较大。相对而言,“门票+”的资源组合方式交通选择更灵活,更能满足深度游爱好者的期待。
咖啡、美点有了“上博”品牌的加持,成为新天地商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市民带来更加舒心、动心的文化消费体验。
上观新闻:说到公共文化场馆带动消费增量,很多市民发现,上博今年在文创开发的基础上又新添了不少新玩法。比如,在主场馆以外,在中心城区的知名商圈,也能不时邂逅主题展的身影。“金字塔之巅@淮海”文创快闪店门前大排长龙,成为淮海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曹祎遐:文创快闪店一方面是展览、文化体验的延伸,另一方面也为不能亲临展览现场的市民、游客圆梦。这一举措背后除了更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更强的策划与资源调度能力,还需要充足的文创产品货源作支撑。
上观新闻:不能让好不容易汇聚起来的客流白来一趟。
曹祎遐:没错。据我所知,为了备足货源,也为了更好地打响上博文创的品牌,上博今年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文创产品除了外观价值、使用价值,还有观念价值。顾客认同它、觉得它可爱,才会愿意把它带回家收藏,或作为礼物转送给亲朋好友。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购买文创产品的热切需求,上博今年选择了多家文创开发、设计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对展览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深度开发和二次创新。
由于引入的合作伙伴较多,极大丰富了产品的种类。不同的公司和团队也会选择以品类错位的方式,积极为上博开发产品,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局面。
这让我想到文化产业研究学者经常会说的:“思路打开了,体制机制也会活起来”。合作界面的打开,就是体制机制变得愈发灵活的体现。
上博曾在淘宝平台进行江南文化艺术展文创产品带货直播。点“春”板栗酥、双色绿豆糕、荷花酥等精致茶点很受欢迎。
文商旅体展融合的灵魂:
把“好印象”串珠成链
上观新闻:最近,很多市民发现,在中心城区街道上邂逅外国友人的概率明显提升了。要想接住“流量”和“机遇”,当下的上海文商旅体展融合还有哪些有待优化之处?
曹祎遐:要接住“机遇”,经年累月的精耕细作、稳扎稳打是基础。要接住“流量”,要靠产品服务的丰富性、联动性来提升消费能级,仅靠几个做得特别精彩的展览是不够的。说到提升文商旅体展的联动性,日本观光业近年来的一系列做法很值得探究。
以“火车游”为例,日本各地推出过以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列车,以品美食、鉴美酒为主题的列车,“以火车速度奔驰”的咖啡店,还有“距离天空最近”的铁道线,等等。多样的火车游线路围绕着地方特色物产、著名人文景观,细分出形态各异的火车游场景,以此为载体延展出去的策划、活动也很丰富。
这启发我们,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产业的基本框架来做事,要用“生活方式提案者”“品鉴专家”一般的想象力,来畅想提升各种资源、服务联动性的新可能。
2024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位于上海虹口的巴金图书馆正式开馆,馆内的“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向公众开放。
以文学作品和文学家为入口,打造一座城市的“人文之旅”,营造“跟随作家旅行”的氛围与体验,也是日本很多城市擅长的文商旅联动办法。村上春树有不少作品写到东京。在一些“村上迷”的策划与推动下,东京的“村上春树特色路线”不胫而走。跟着这条特色旅游路线,游客们可以先后到访位于早稻田大学、由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村上春树图书馆,位于新宿、村上春树年轻时喜欢去的地下室酒吧……
这一类充满魅力与纵深感的“人文之旅”,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文学评论人、影评人、编剧来出谋划策,也可以请一些热爱文学和旅行的青年人、知名博主,一起来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以“文学作品中的上海”“影视作品中的上海”为入口,设计一些比较耐逛的路线,然后将一些用心打造、辨识度高的文化消费资源嫁接进去。
日本有些地方以民间协会、行业组织为平台,发动市民做路线设计,欢迎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参与进来。由此开发出来的路线更贴近大众的想法和需求,引入的资源之间的联动性也会更高。
在此过程中,民间协会、行业组织就像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微生物”,帮助整个系统发酵、创变、达成某种新的平衡,代替政府深入不同行业的内部,去做一些渗透性更强的跨界沟通与合作,在推动各种资源盘活与整合的同时,把世人对城市的“好印象”串珠成链。
就像我们上海的豫园灯会,每年客流量都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没有充分“消化”“转化”。其实可以考虑通过全城联动的方式,把豫园、古猗园、方塔园、申园等串联起来,一起做类似“新春灯节”这样的活动。这样的联动不是各自在一个孤立的点上发力,而是通过搭建一个协调平台,推动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和特长,激发整体效益,为提升消费能级创造更好的氛围和条件。
新年临近,2025豫园新春灯会正在加紧安装之中。九曲桥畔的特色民俗彩灯陆续缤纷亮相,游客纷纷与之合影留念。
动静结合 软硬兼施
把城市变得更好玩
上观新闻:除了全市联动、同主题联动,还有一种联动,叫作同一空间载体中的复合型联动。这种思路在商业综合体中应用较多,如何在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曹祎遐:对于推动文商旅体展融合而言,解决空间载体的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城市各处、各种规模空间的盘活,结合空间所在的地理区位,研究其发挥消费功能的潜力和特长。另一方面,就是以展会、节庆等活动为平台,联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一起发力。
比如,将精致度、细分度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手工制作,是当前年轻人消费中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发挥供应链、物流、设计、精细加工等方面优势,打造文具业、手作业的年度大展,为相关行业的细分度、成熟度提升添一把火,并让各路企业机会共享、有更好的平台直接面对市场和消费者?这很值得探索一番。
又如,通过推动企业博物馆建设,使相关的空间载体在传扬企业文化的同时,成为文旅活动目的地、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新消费业态策源地。资源的整合汇聚人流、物流、商流、文化信息流,也会进一步触发复合型商业业态的生成。动静结合、软硬兼施、机会共享,一起把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灵动”“更好玩”。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相信“用户创新”“社群创新”的巨大潜力。通过提供各种创意、意见的收集平台和反馈机制,鼓励人人皆可创意,营造人人都可以为城市生活出谋划策的氛围,集成、升华大家的智慧。
市民和大学生在华东政法大学“淘书乐”旧书市上选购图书。
上观新闻:过境“免签”再优化,也对整个城市的服务能级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哪些轻量级“抓手”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曹祎遐:轻量级“抓手”的核心主旨是提高整个城市文化形象的识别度。比如,打造某些形象、声音、符号、标识,让大家一看到这个图、听到这句话、这段声音,就能联想到整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又能够立竿见影起效的切入口。比如,公共交通场景下统一、高效的标识导览系统,准确度极高的文旅信息集成平台。这些设置能够帮助海外游客迅速融入,便利出行。又如,在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上,用国际通行的叙事方式,传递上海的人文情怀、气息。有温度的故事、有情怀的讲述,总是更能打动人心,叫人心向往之。
近日,上海长宁Art Park大融城与泰国艺术家法查拉·塔纳西南以及中国艺术家梅野野携手,共同呈现萌趣艺术IP“Coron”的中国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