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为民,坚守本心,不忘初衷?席月心书记身体力行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一方土地,为一方村民,从实际出发,不断推陈出新,寻找真正适合这片土地的发展模式,让村子走上更好的发展之路,让村民变得更加幸福。以下观点整理自席月心书记。
全文约350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
上村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南部,紧邻太湖苏州湾边,太湖沿岸线得到3.4公里,全村全域面积6.7平方公里,29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1131户。
东林渡是14个自然村里面的一个自然村,上林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大力推进工业发展时候,受到太湖边规划用地、太湖保护等因素,全村6.7平方公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目前是一个纯农业村,是苏州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纯农业村,全村生态自然。
上林村成立于2003年,当时由上泽、新安、新光三村合并而成,当时我是上泽村的村书记,三村合并后,全年的总收入不到150万,应该算是一个贫困村,设施落后,交通也比较落后,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2006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方文明、村农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来进行建设。
十多年来,上林村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我们立足“农”字,突出生态,先后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资金股份合作社、农房合作社四个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村农民手中的资源,提高利用率,对接市场,引入社会力量,将社会力量中的人、才、物、智都引入上林村,希望上林村在这一轮的乡村建设中,抢占机遇,对接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通过规划我们也希望,上林村可以成为苏州鱼米之乡、田园风光的再现,能够与苏州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相匹配,为了客人来苏州可以看留园等苏州园林,如又想要看到田园风光、活的鱼米之乡、活的乡愁场景,就可以来到上林村,我们也希望为家乡苏州,存一块鱼米之乡,留一份活的乡愁。
第一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土地、劳务、资金、空置的房子利用率、制度、规模,形成一种规模效益;
第二是想跟市场对接,让社会资本合理有序地导入进来,特别是人、才、物、智,参与到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村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第三提高我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改革开放,特别的是联产承包后,农民组织程度减少,农村组织意识的淡化,因为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化,对村集体依靠感削弱了,所以我们村集体管理农民少了,农民整体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有不足;
基于这三个原因,我们建立4个专业合作社,通过这样的平台,把农民手中的土地、劳动力、闲置的资金以及空置的宅基地,与市场进行对接。
根据我个人理解,目前的乡村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时期,像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等农业田园综合体出现了,政府也出台了很多建设乡村、农村的政策;目前市场对乡村的希望是比较强的,像农家乐、精品民宿等遍地开花,发展迅速,使城里人愿意到乡村来放松自己,来真正感受大自然这样一种情怀。
目前城市生活节奏比较快,会使人感受到压力,而乡村是没有过多的压力,会让人达到身心平衡,可能这也是现代城市人的一种需求;特别是今年油菜花期间,我们完全没有宣传,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天都有1000多人,这确确实实说明乡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市场十分巨大;
假如乡村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干净、整洁、安全、方便等问题,加上我们农村的生态优势,只要保持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就会有更多的城里人会喜欢我们乡村,更愿意走进乡村田园来,关键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多做准备。
第一作为一个农民,每个村民都应该把我们的生态保护好,在把生态保护好的同时,还要把周边环境做个提升,包括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为我们村可能的下一步做好了责任认知;
第二个是我们村民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因为我们是上林村的主人,我们要接待客人,在交通打开之后,要做乡村旅游,我们要把这样的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展示出来。
因此这两年,把我们的中小学生组织起来,提出“做小主人,而不是小皇帝”,发动他们走向自己的自然村,这些小主人然后就戴着小红帽到自己的村上去,捡捡白色垃圾,培育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希望其他村民在小主人的带动下,能够一起来关心我们传承的环境,关心我们自己家园的想法。
第三就是村民的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文化、礼仪方面的加强,原来我们的交通很闭塞,关起门来过日子,不文明也只是村里面的问题,可是东林渡路桥都修好了,村民的素质的提高就得用主人翁的思维来培养礼仪礼节了。
第四是让村民参与到乡村的大发展、大变革中来,我们全村是一个整体,近5000名的村民才是这场大变革的主人,在发展过程中最受益的也还是我们上林村的整体老百姓。实际上,我们当代人在这个时间点,能够做好这个基础,我相信上林村的子孙后代都会为我们这里的人感到骄傲,因此这场大变革、大发展跟我们的村民是离不开的。
作为我们村集体、村委会这一方,应该把规划做好,把发展情景、美好愿景描绘好,要选择一条好的途径,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合作社,也是一种平台,同时建立好一套班子,紧紧依靠村民,把我们这张蓝图绘下去,不忘初心。
土地合作社是2006年3月27日正式成立,是全国第一家工商注册土地股份合作社,05年到07年,花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通过全村人的努力,将1131户全部农户的所有土地整合起来,成立土地合作社。然后通过土地合作社同一规划、同一经营、同一管理、同一分红、根据98年第二轮承包的面积,以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入股。
根据当时村里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管理,让想种地的农民有更多的土地去种,让不想种地的人把土地交给他自己信任的平台,同时还有一份稳定的土地收入就更好了,当时我们就制定了一亩地的保底分红。
然后就是宅基地,宅基地是有使用证的,也是没有争议的,还有一块就是自留地,原来是农民自己用来种植蔬菜的,前面两块地都是有法律依据,有承包经营权证和宅基地证的。
自留地是我们通过村民自治的形式,它原来并不固定,也不健全,所以当时我们通过村民自治,召开村民大会框定。在这两年半中遇到很多制止等困难,我们也是在算清楚一本经济账,同时依靠村民,发动村民。
劳务合作社,在土地合作社的基础上,年纪轻的可以通过读书等在城市里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但是年纪大的,40到60的还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在乡村生活一般身体状况都比较好,但可能在城市企业找工作有点难度。
实际上我们现在劳务合作社有四个小组,第一个就是卫生保洁组,由他们统一按照上级的要求把卫生专业化起来;还有绿化养护小组,这比较大的一块空间,同时我们也在探索走出去;还有民生设施小组,对那些科技含量要求不太高的小工程,就由他们进行,最后一个是农业生产小组,东林渡边上的水稻、蔬菜现在就是由该小组管理。
这四个小组实际上也是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现在政府提出来的“动态清零、充分就业”,保障每个家庭有一个固定岗位的,我们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哪怕村民假如身体有点残疾,可能我们提供的工资不高,但劳务合作社一定尽量友助,成为村里充分就业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保证我们有一点劳动之后的收入。
资金合作社,就是投入到标准厂房,从我们每个村的物业股份合作社到街道层面上物业合作联社,由集团抱团发展,镇村两结,把资金整合起来,农民在改革开放后总归有点积蓄,假如放在银行暂时不用的话,就可以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来整合。
实际上,因为照目前标准厂房在苏州建好之后,几乎没有风险,厂房的出租率是比较高的,在探讨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怎么样把农民的资金安全投入到整个乡村建设中去?我们会去考虑它的绝对安全性,因为是农民的血汗钱,跟农民打交道,我们也应小心谨慎,这个钱一亏,这肯定是个社会问题,绝对要保证安全性。我们情愿收入比银行低一点,但是我们绝对要保证资金的安全。
我们相信将来,只要大家愿意,我们也愿意牵头,把农民放在银行沉睡的资金,通过合作社的途径,进入到乡村建设中来,保证我们乡村建设的自由资金,也保证我们村民能够真正地参与进去。建造标准厂房,厂房能出租,政府拿税金,我们集体拿租金,老百姓通过这个入股拿股金,这比放在银行收利息的收益会更加好。
前年年底成立的民房合作社,在东林渡自然村搞试点,那里原来的交通很不方便,可这种越偏僻的地方,老百姓在外面买房的欲望越强,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了,都在外面买了房子,这样就造成了原有村落的空心化,同时房子的功能也随着农村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作为宅基地的农房的用途也在转变。
原来农民的房子很大,因为我们要农业生产,要放稻谷、农业生产的器具,可能还有养猪和家禽,可现在我们连地都不种了,现在的房子与城市里面的商品房同样只有吃和住的功能,年纪轻的人在外面买了房子出去了,我们老人留守也用不了那么多空间的房子。
东林渡整个自然村空心化很严重,我们通过民房合作社对一些房子进行入股整合,然后统一引进社会资本,与外来企业进行分工,我们主内,企业把我们乡根东林渡这品牌向外发力,进行宣传,把我们的资源整合之后,用企业专业化手段跟市场进行对接。
结合当地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手段怎样跟市场进行对接,打造能再造鱼米之乡,田园风光再现的一种感觉。成立四个合作社的初衷,就是怎么样通过四个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同时,让社会资本通过这四个桥梁流入到我们乡村,激发我们这一轮乡村建设的活力和让内生潜力的发挥。
太湖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相信通过生态保护,把生态资源转化和生态红利,实际上我们走的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从“农业+”旅游、乡村、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回报,从长远看会得到更大的生态红利。
我们要多做减法,不要轻易地加一砖一瓦,保护是最大的功德,相信是金子总会是发亮的,我们现在把资源保护好,在历史长河中,这就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去做的,可能只是机会还没有到!乡村建设我们是应该找到固有的IP,不能照搬别人的一种模式,应该找到自己地方的特点。
我希望更多的社会朋友,如果对我们横泾南部的十平方公里感兴趣的话,欢迎带着你们的团队来横泾进行考察,考察是否像我所分享的那样,上林村为苏州最后一块鱼米之乡,沉下一份活的乡愁。
在我们上林村全体老百姓支持下,而我也将一如既往,尽心尽责为打造我们生态上林村,来实现我们真正幸福的上林村努力下去。
远近致力于传统文化保育,通过传统手工艺旅行、手艺课堂、青年实践、公众教育等方式带领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欢迎跟随远近的脚步出发哦
近期出发行程
一起去古村创变,8月18日出发(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字:整理自席月心书记分享的观点
编辑:大笑;责编: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