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9月份的一个热搜
#哺乳期妈妈怀孕7个月毫不知情#
。
一位还在哺乳期的妈妈,因为感到腹部不适,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已经怀孕7个月了,夫妻俩都表示很惊讶……
说实话,不只是夫妻俩惊讶,看到这个新闻的网友(包括我)也都很惊讶!
留言区里有人表示疑惑:没有感觉到生理期没来嘛?
也有网友直接表达:没有避孕就是备孕。
当然也有暖心网友:
那我们就来好好说说,哺乳期避孕的那些事儿。
其实在产后,
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是会有一段时间不来月经的
。
对此,不少女性认为产后不来月经就不会排卵,也就不会怀孕,但是!这是一个
错误
的想法!
非母乳喂养的产妇最早可在产后25天就开始排卵,40%的产妇在产后6周就会恢复排卵。实际上在月经来潮前大约14天就会发生排卵,然后才会有月经复潮。所以哺乳期即使月经没有复潮,
如果同房不采取避孕措施,仍然有发生意外妊娠的可能
!
所以,看到这儿相信你也明白了,
产后
不来月经≠不会怀孕
。如果要同房,且没有备孕的计划,那么即使不来月经也一定要注意避孕!
好,那另一个问题就来了:产后哺乳期可以采取的避孕措施有哪些
?
一些临床研究早已证实,育龄期妇女的生育间隔长短直接影响着母亲的身体健康和婴儿的发育,生育间隔越短,对母婴的身体健康越不利。因此,产妇很有必要在产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既然产后哺乳期闭经的避孕方法不可靠,那选择什么方法对
哺乳影响小同时又能高效避孕呢
?给大家介绍几种可以选择的方案👇🏻。
最常用的就是男用避孕套,不仅可以达到避孕的效果,还能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产后哺乳以及身体的激素水平没有影响,局限在于避孕效果依赖于配偶的依从性以及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
对于产后至少6周以上的产妇来说,单一的孕激素避孕法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非母乳喂养的女性均可使用。具体的方式包括
口服药物、长效避孕针剂注射、皮下埋植避孕装置
。其中长效避孕针注射一次可持续作用3个月,对乳汁质量和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皮埋针有效期可以达到3~5年。单一孕激素避孕方法的常见副作用有异常出血。对于激素避孕有疑虑或者不清楚的,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遵医嘱使用。
是一种高效的避孕措施,通常在子宫大小恢复正常后手术放置,可以选择含铜、惰性节育器或者含有孕激素的节育器。但是有些女性会对宫内节育器出现不良反应,比如
白带异常、下腹痛或者不规则出血
等。
(1)
女性结扎:
在yin道分娩或剖宫产后,可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进行绝育。剖宫产妇女可以在手术中同时完成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但如果产妇合并有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子痫、胎膜早破超过24h、严重的产前或产后出血、败血症、高热、子宫破裂等,则结扎手术需延后进行。
(2)
男性结扎:
输精管结扎是夫妻双方避孕的另一种选择,相对于女性输卵管结扎手术来说,其具有低成本、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总之,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需要
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在夫妻双方充分知情同意
的情况下去进行选择。
哦,同时注意
避雷
以下几种避孕
「
土方
」
。
安全期不安全!
尤其是女性在产后激素会变化很大,具体什么时候恢复排卵都是因人而异,排卵期不好推算和预估,与其冒险尝试,不如老老实实
使用科学、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
。
老生常谈了,老读者可能都知道这点,但我们还是得说一下,毕竟也有新读者的关注。体外xx不避孕,因为
即使不射精,在运动的过程中也会有前列腺液流出,前列腺液中会含有少量精子
,虽然只是有可能,但以防万一,还是建议做好正确的避孕措施。
那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避孕的重要性呢?
因为
哺乳期内再次怀孕对女性身体损伤很大
。
过短的生育间隔对于女性的身体是极大的考验,
学术界一般将生育间隔<6个月定为过短
。
女性产后身体的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尤其是盆底肌肉和筋膜所需要的恢复时间略长,再次怀孕生育的间隔时间如果过短容易引起盆底肌肉功能失衡,导致产后出现排尿异常或者盆腔器官的脱垂。
此外,胎儿的生长依靠母体的营养供给,间隔时间过短,母体的身体状况尚没有恢复到理想状态,更谈不上给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研究显示过短的生育间隔,增加了妊娠期出血、妊娠期贫血、早产、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病风险。
并且对于前次剖宫产的女性来说,合适的妊娠间隔尤为重要,短时间的再次妊娠
容易引起孕期子宫瘢痕处的破裂,危及母子生命安全
!
生育间隔时间过长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程延长等等,
可能与孕妇年龄增长有关
。
所以目前
推荐的生育间隔是3~5年
,当然也要结合具体的个人身体以及家庭情况来选择。
说到这里我们再多说一点:不建议产后过早开始性生活。
产后过早有性生活会有以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