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神经障碍和中风部门对“抽动症”的定义,
抽动症是一种神经障碍疾病,患者会出现重复的、不由自主的刻板动作和发声,统称抽动。
早期症状出现在儿童期,3-9岁。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大约3-4倍)。通常最严重症状出现在青少年早期,青少年后期症状减轻,并持续到成年。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会这样,只是因为不影响生活、工作、智力等等,一般人也会礼貌地不提出来。
但是网络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治疗,甚至把抽动症当做“多动”症去治疗,完全乱套了,要知道两种现象背后的生理原因是完全相反的!
为什么多动症会和抽动症联系到一起呢?
很多有抽动症的人,可能同时有其他的神经问题,包括“多动症”(ADHD,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和多动症类似,如果明确诊断是“抽动症”,而不是眼睛不舒服,嗓子不舒服,过敏等问题的话,也不应该乱给孩子吃药。
和多动症一样,目前我们还
不完全清楚抽动症的病因
,现阶段的认识是,
可能和大脑某些区域的异常情况有关。
当行为和语言方面的症状持续超过一年,才考虑争端为“抽动症”。典型的抽动症,对于一般的临床医生来说抽动症不难诊断。
但不典型的症状,比如某种成年后才出现的状况可能需要专科医生来诊断。
因为绝大多数抽动症的症状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也不影响智力和身体机能(我认识的一位博士就有,现在在211高校做教授呢,还有如果你仔细看马斯克的采访视频,他的肩膀总是会不协调地动一下),所以绝大多数有抽动症的人都不需要药物治。
不是所有我们身体的、电脑的“毛病”都能被治“治愈”,或许应该被治愈的是你的眼睛和心灵,学着不要对他人,尤其是你的孩子吹毛求疵,学着欣赏他的独特性。
但是,如果孩子的抽动症比较严重,
影响到正常生活,影响到机体的功能性,也有药物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神经松驰剂 ,比如氟哌啶醇和哌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