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美食文化中,中国的零食文化总是别具一格,而最近一款源自中国的传统零食却意外地风靡海外,它就是瓜子。
这种在中国人聚会、看电视时不可或缺的小零食,如今却在外国人士的味蕾上大获成功,甚至被赞誉为“比老干妈好吃”的美食奇观。
它从中国的春节客厅“嗑”到了美国棒球场的看台,
棒球场上,球员一边扔瓜子庆祝,一边吐壳打比赛;足球场边,球迷嗑着瓜子,壳子洒得满地都是。
更离谱的是,西班牙球场因为瓜子壳引来了老鼠,不得不下达“瓜子禁令”。
谁能想到,嗑瓜子这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竟成了全球消费者的共同爱好?而且,中国的瓜子还在“出口创汇”,正一步步改变着全球零食市场的格局。
嗑瓜子这事儿,其实人类干了不止一天两天了。
几千年前,向日葵就扎根在美洲大陆,长成了当地土著的粮食作物。
等到了
16世纪,向日葵搭着殖民者的船漂洋过海,才成了欧洲和亚洲的熟面孔。
俄罗斯人19世纪末就把向日葵吃干抹净,俄国葵花籽油产量最高之余,俄罗斯人也开始爱上嗑瓜子。
而20世纪初,美国的商人也开始对葵花籽加工产生兴趣
。
等到西班牙内战时,俄罗斯军队把嗑瓜子习俗带到了西班牙,当时的法西斯独裁者把吃瓜子称为“共产主义”消遣。
但瓜子真正成为全球零食界的“顶流”,还是靠了中国。
中国人嗑瓜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到了民国时期,葵花籽取代西瓜子成为了“瓜子之王”。
它不仅占据了中国老百姓的茶余饭后,更成了春节期间的“硬通货”。
如今,哪怕没有大数据统计,每家每户过年嗑掉多少瓜子,恐怕也能铺满好几个足球场。
这些爱嗑瓜子的国家们,构成了全球瓜子市场。
这个市场很有趣,比如上面提到的,美国有一个非常匹配的官方场景——棒球比赛。
自棒球兴起以来,球员就一直在比赛中嚼烟草。
瓜壳的盐分能够补充流失的体力,瓜仁则能够提供充分的热量又不至于饱腹,瓜子与棒球相辅相成,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运动文化。
换成西班牙,这个场景就变成了足球比赛。
在西班牙,瓜子的禁令引发了球迷的不满。
有球迷表示,看球不让嗑瓜子就像喝酒不让吃花生米,太没意思了。
有趣的是,尽管不少球场禁止卖瓜子,但球迷们还是会偷偷带瓜子进场,甚至有网友发起了“瓜子自由”运动,呼吁取消禁令。
再比如,海外消费者会用嗑瓜子来辅助戒烟,结果不小心又染上了“瓜子瘾”,在社交媒体求助嗑瓜子上瘾怎么办。
在电子烟都无法取代香烟的大环境下,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葵花籽成为新型健康瘾品占领了人们的精神高地。
磕什么不是磕,补充营养还能令人亢奋,瓜子有理由获得社会重视。
有一些美国警察甚至会在执勤的时候嗑一些用来代替抽烟。
但这些年,瓜子不再只是文化符号,它逐渐变成了全球化商业的香饽饽。
根据2024年的市场报告,包装葵花籽的全球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4亿美元,而未来五年,这个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8%以上。
中国出口的瓜子,正是这一增长的催化剂。
中国在全球葵花籽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和葵花籽品质领先。
中国在全球葵花籽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3年葵花籽出口额位居全球第二,出口额达58.6亿元,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单价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出口平均单价12.66元/kg,高于世界平均价格9.22元,并以448.1亿元的贸易顺差高居全球首位。
随着全球市场对瓜子的需求增加,中国瓜子品牌也开始走向世界。
但问题也来了:不同国家对瓜子的口味偏好差异很大。
美国人爱吃咸的,西班牙人喜欢原味,而中国消费者更钟情于五香或奶油味。为了迎合各国市场,瓜子厂商忙得不可开交。
美国的品牌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老品牌DAVID Seeds打出了“棒球运动的官方瓜子”旗号,新品牌SMACKIN则靠社交媒体营销吸引年轻人。
SMACKIN甚至推出了盲盒瓜子,各种奇怪口味层出不穷,比如肉桂栗子味,还请网红带货。这股营销风潮直接让瓜子成了美国年轻人的新宠。
在你嗑瓜子的时候想必会不知不觉产生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每次嗑瓜子的时候,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呢?
总觉得自己没有吃很多,但是放在旁边的一大堆瓜子皮提醒着你拥有的强悍战斗能力。
时间也一晃而过,刚过去的几小时就像几分钟一样。
这主要得益于瓜子壳带来的小障碍,但这个障碍克服起来又很简单,只需几秒钟就能吃到瓜子仁作为奖励。
这一过程在大脑中形成了一次次绝佳的即时反馈,有助于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减少情绪中的负面压力。
正如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吃东西不是肚子饿,而是嘴巴寂寞了。”嗑瓜子可以使嘴巴不闲着,同时还能让大脑获得一种满足感。
有心理学家是这么分析的:首先,嗑瓜子的过程是很单调的,作为消遣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
其次,瓜子的热量是比较低的,嗑瓜子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负作用。
第三,聚会的时候嗑瓜子可以消除尴尬,大家一起嗑瓜子让人和人之间有了联系。
谈及瓜子,便不得不提到国民品牌洽洽食品。
2008年洽洽正式开始“以食为媒”将中国美食文化带出国门,成为最早出海的一批中国企业,且一直走在国际化的前列。
截至目前,洽洽在全球拥有100万亩原料种植基地,11所自有工厂,产品畅销至东南亚、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让中国味香飘世界,全球快乐一“嗑”。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仅有五个国家的人能够熟练嗑瓜子:中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和西班牙。
在许多非传统嗑瓜子文化的国家,人们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食用带壳的瓜子。
因此,如何让更多人掌握嗑瓜子的技巧并培养起这一习惯,无疑将成为洽洽食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洽洽在其瓜子包装上详细说明了嗑瓜子的步骤,“把瓜子用手捏住,尖的地方朝上,放进嘴巴,用牙轻咬,瓜子仁就出来了,然后把壳吐掉。”并通过视频和演示在超市直接教育消费者。
同时恰恰还将方向对准了留学生人群,让瓜子出现在课堂上;在美国纽约、休斯敦等地开展年货节,让外国人潜移默化地接受“瓜子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正在逐渐进入许多国家的日常生活中。
尤其在年轻人中,尝试不同国家的美食变得愈发流行,瓜子正是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独特的食品加工工艺,还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