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游戏研究社
每天发点儿有意思的内容,基本都和游戏有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研究社  ·  《Flappy ... ·  5 天前  
游戏研究社  ·  临时闭馆公告|游戏博物馆将于9月16日临时闭馆 ·  4 天前  
游戏葡萄  ·  侵权宝可梦IP,被判赔偿1.07亿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游戏研究社

​TapTap上65万预约的休闲填色游戏,外国作者自己也想不通为什么这么火

游戏研究社  · 公众号  · 游戏  · 2024-09-18 23:54

正文


《Woodo》如今的中文译名是《木木屋》。实际上游戏作者不仅亲自参与了为游戏起中文名,还特意设计了多个中文Logo,由玩家来票选出用于游戏内的样式。



作者之所以如此重视中文玩家,自然离不开《木木屋》在中国所获得的反响——作为一款在国内没有任何宣传基础的海外独立游戏,《木木屋》仅是在TapTap上开设了一个预约页面,就在两年时间里攒到了65万的预约数和62万的关注,足以让平台上大多数产品望尘莫及。


作为对比,作者自己的推特粉丝数至今有1.2万人


通过玩家们留下的评论,也很容易感受到《木木屋》之所以吸引人的点:游戏画风清新,且写实度颇高,起初画面截图刚开始流传的时候,甚至被不少人误以为是一款实体玩具而非游戏。



自2022年公开以来,《木木屋》仅由作者Julia和她的朋友两人开发,且由她自己承包了所有美术工作,期间还没少做些新尝试,比如给关卡选择页面制作动画;



又或是自己制作优化工作流的Blender插件,并免费分享给其他人并进行维护;



以及日常为游戏绘制一些用于社交网络宣传的小插图小动画等等……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上面这些“课外作业”倒也未必就拖累了游戏的开发进度。但两年过去,《木木屋》至今没能确定具体发售日,多少还是让一些关注者等急了。


好在前一阵的科隆游戏展上,经由游戏发行商Daedalic邀请,我们参与了《木木屋》的最新闭门试玩。看得出来,《木木屋》花费在细节打磨上的时间都没有白费,而从完成度来看,距离游戏正式上市的时间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形容来介绍《木木屋》的玩法,那无疑就是“填色游戏”。玩家要做的,就只是伴随轻松的音乐,为候选栏中的各个道具找到关卡场景中对应的那个,通过点击拖动匹配,令其恢复色彩。



说来是再简单不过的玩法,但是《木木屋》单个关卡中需要玩家去填色的配件颇多,在游玩过程中还是很容易产生收集感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许多物件随着上色完成,也会呈现更多的互动细节——例如小猫、小鸟活了起来,橱柜箱子变得可以层层打开,这就又是电子游戏所能超越以往任何传统纸质“填色游戏”的地方了。



就像上面提到的,《木木屋》的作者在打磨这些细节上花了相当多的功夫,除了关卡内容,几乎每一处UI、字体、动画效果也都浑然一体。比如游戏的初始界面就是让玩家给一个玩具宝箱上色,从中获取钥匙,打开通向正式关卡的道路——算是巧妙地同时完成了新手教学和强化游戏氛围的任务。


游戏初始页面的宝箱,也是由玩家填色的


《木木屋》同样被划分在Cozy game的类别中——我们之前提到过,这是个目前在海外独立游戏圈颇热门的概念,指那些不限于玩法、但可以向玩家提供温馨、放松体验的游戏,代表作就是动森。


但在中国,Cozy game的概念远谈不上风靡,自然也没有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所以无论是向我们介绍游戏的发行方,还是作者本人,也都搞不明白究竟为什么这个尚未发售的游戏能够在国内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或者说,这就是中国游戏消费市场体量惊人潜力的又一则体现。


总之现在能做的,大概也就是继续专注于游戏开发本身,以及提供更好的中文本地化内容了。


《木木屋》在科隆的展位旁,真的有了根据游戏场景做出的实体积木


在闭门试玩会上,我还见到了另一款气质独特的灵异恐怖游戏《诡岛灵探》(The Occultist)。


不同于常见的恐怖游戏总让玩家扮演误入险境的倒霉蛋,《诡岛灵探》的主角艾伦是一名超自然现象方面的“专家”,玩家将同他一起,利用民俗知识和一些道具,与诡异的敌人巧妙周旋,同时探清神秘岛屿上的秘密。



目前来看,这部游戏同样有着相当出色的画面和一些颇有新意的机制,根据开发成员的展示与介绍,游戏还将拥有一些开放式的可探索区域,丰富的室内外场景。以恐怖游戏的标准来说,算得上是一部能令人期待的大作。



《诡岛灵探》则预定于2025年发售。


以上两款游戏均以开启Steam页面,对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