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突发疾病!一女演员在杭州进行脑部手术 ·  昨天  
杭州交通918  ·  确认了:今夜抵达杭州!挺住! ·  昨天  
杭州日报  ·  刚刚确认:杭州持续3天! ·  4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刚刚,孙杨回应禁药传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浙江累计9例患者治愈出院!将加强对危重症病人救治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0-01-31 15:34

正文


1月31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在杭举行。

有风君获悉, 2020年1月30日0-24时,浙江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09例,新增出院病例5例。

其中:新增确诊病例中,杭州市16例、宁波市5例、温州市55例、湖州市1例、绍兴市4例、金华市7例、衢州市2例、舟山市1例、台州市17例、丽水市1例;新增出院病例中,温州市4例、舟山市1例。

截至1月30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537例,现有重症病例50例(其中危重10例),累计出院9例。

其中: 确诊病例中,杭州市85例、宁波市46例、温州市227例、湖州市6例、嘉兴市16例、绍兴市23例、金华市27例、衢州市12例、舟山市7例、台州市81例、丽水市7例;重症病例中,杭州市11例、宁波市1例、温州市14例、嘉兴市5例、绍兴市5例、金华市5例、衢州市1例、台州市6例、丽水市2例;出院病例中,温州市7例、丽水市1例、舟山市1例。

目前,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29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422人,尚有880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9名患者治愈出院,我们不断总结浙江治疗特点,先后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浙江临床经验版第一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一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三版)》,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危重症病人的救治。


尽管浙江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量化细化管控新阶段,各项防控机制已在正常运行,但疫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管控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对一些重点人员的管控网格不够细、不够密,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管控措施还不够紧、不够严。

二是防控物资,尤其医用防护物资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短缺,尽管现在我们也在积极组织生产采购,但短期内紧平衡的状况还是比较突出的。

三是重点人群的跨区域信息共享、联动协防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

下一步,要进一步聚焦“清存量、控增量”,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争分夺秒、主动作为,从严落实“十个最”举措,千方百计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蔓延势头。进一步强化区域间联动联防,不断织紧织密防控网格。进一步加强物资供给保障,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确保量化细化措施到位、管控要求到位。



陷入“肺炎恐慌”怎么办?
专家教你在心里建“小汤山”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随着新确诊人数不断增加,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等消息不断被通报,一些人陷入了打个喷嚏就恐慌的状态, 普通民众谈“武汉”色变,看到的相关标识物立刻就会想到肺炎,这都说明民众已经出现了应激反应。

有风君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了解到, 目前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主要为中青年上班族和部分老年人,而“无聊”和“恐慌”是两大诱因。 因为原本的工作节奏被打乱,之前安排好的工作计划无法准时完成, 其中,上班族的焦虑尤为明显。 而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来说,虽然少了外出玩耍的机会,但是家长陪伴孩子的亲子时间反而有所增加,因此这部分人群出现心理状况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那么,对于那些正在处于居家隔离状态的人群,漫漫14天隔离期如何度过?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是否会相对大一些呢?回答是肯定的。每一个被隔离的人员,大多还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会“中奖”,但也会有恐慌,加上隔离之后生活上多有不便,大家或多或少会对隔离有排斥。如果不及时干预,负面情绪就会逐步增加。隔离之后,大家就会特别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过分关注之后小事化大,就会变成焦虑,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对此,浙大心理专家建议, “深呼吸”,放下负面情绪。面对重大的危机事件,每个个体都会因为应对方式、经验阅历、卷入度、社会支持、个性特征、防御机制等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正常人群在遭遇危机事件时产生的一种正常现象和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从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躯体反应的表现

容易疲劳;肠胃功能紊乱;肌肉紧张或身体疼痛增加;食欲变差;呼吸和心跳加快;失眠;头昏(疼);性欲下降还有过分警觉。

2、思维反应的表现

注意力不能够很好的集中;记忆变差;判断能力下降;做噩梦或者思虑过重;会有过往的或者让你担心的场景闯入你的脑海;自尊减少,疑心加重。

3、行为反应的表现

变得容易生气和激动,从而与家人的冲突增加,亲密关系减少;不愿意与人接触,疏远他人;生活表现受损,工作学习能力下降;对他人求全责备,好攻击别人;不信任别人和有被抛弃感。

4、情绪反应的表现

有无助感;易激惹;感受不到爱;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无法控制的哭泣,过度惊惧、担忧或者无法获得快乐而高兴不起来;情感麻木;责备和愧疚,认为所有过错都是因为自己。


在躯体,思维,行为,情绪上都会有各样的表现。而每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稳定性和共情能力是不一样的,对有的人来说,长时间,高频率地接触这些负面信息会损害心理健康。这种没有直接接触负面事件,但是仅仅因为长时间关注灾难事件而产生焦虑、恐慌、抑郁、睡眠障碍的现象被称为“灾难性疲劳(disaster fatigue)”,或“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杭州交通918  ·  确认了:今夜抵达杭州!挺住!
昨天
杭州日报  ·  刚刚确认:杭州持续3天!
4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刚刚,孙杨回应禁药传言
5 天前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北京局,7个产品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
7 年前
战略前沿技术  ·  美海军MQ-4C无人机作战应用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