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男星大仓忠义宣布结婚,女方已怀孕!公开信:我 ...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男星大仓忠义宣布结婚,女方已怀孕!公开信:我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淘宝,太乱了!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11-11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淘宝购物节期间的促销策略,消费者对价格感知的复杂性以及商家的经营压力。作者提出消费应基于实际需求而非被促销策略引导产生的便宜感,同时消费和投资的区别也值得关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淘宝购物节的促销策略复杂,消费者需警惕真实价格与促销价格的差异。

文章指出淘宝的促销策略通过复杂的优惠活动让消费者产生便宜感,但实际上商品的真实降价幅度可能并不大。消费者需要警惕先涨价再打折的情况。

关键观点2: 大促期间的消费应基于实际需求,避免非理性购买。

作者提倡消费者应基于实际需求进行购买,避免因为促销策略而产生非理性的购买行为,导致资源浪费和资金占用。

关键观点3: 商家在大促期间压力巨大,需用理性和严谨的态度对待购买。

文章提到大促对商家来说并不都是好事,很多商家在大促期间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对商家的促销策略保持理性和严谨的态度。

关键观点4: 消费与投资的区别被强调。

作者强调消费与投资的区别,提倡将资金用于投资自己,如学习、提升信息渠道质量等,以实现延迟享受和长期收益。


正文

淘宝,太乱了!


这是今天上午我跟合作伙伴公司开产品评审会前,大家闲聊时得出的一个共识。


好奇之下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这次双十一你们买了啥?


大概有七成以上的人表示,啥都没买。


当然,这个样本不能代表全部,如今的双十一依旧是很多人的购物狂欢,因为大家觉得便宜。


那么,双十一真的便宜么?


做产品的读者都知道,用户的需求可以分为想要和需要,即 want 和 need。


如果我们把便宜看成是需求,那只是表面。用户的确想要便宜,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便宜感」。


我在产品训练营「需求」那一节中讲过一个案例,你们可以看看下面这张截图,这是淘宝的购物车。



你觉得,这件商品便宜了多少钱?


原价 159 元,券后 135 元,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便宜了 24 块钱。


稍等,你再看上面截图的右下角,显示「降价¥4」。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商品的原价到底是多少钱?


很简单,139 元。


也就是说,当时我加入购物车的价格是 139 元,后来商家提价到 159 元,接着立减 24 元,就得到了券后价 135 元。


实际便宜了 4 块钱,但给了你 24 块钱的便宜感。


以 4 块钱的让利通过 6 倍杠杆的方法去撬动用户的消费决策,这就是商业世界的常态。


所以,大促真的便宜么?


是便宜,但更多是一种「便宜感」。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促商品都真便宜。


从参会同学的反馈来看,他们之前加购的一些商品在双十一期间反而涨价了,有的便宜是建立在多买的基础上。


比如,日常价 58 的商品,大促单品价 65,但是三件套装价算下来就是 57 一件。


现在淘宝有满 300 减 50 的平台政策,很多用户在购物时就需要算账。


比如,总价 298 元的商品下单肯定是亏的,因为多出 2 块钱就可以减免 50 元。


但是,如果凑单到了总价 550 元,你又会觉得再选一件凑满 600 就可以总价减免 100 元。


这些,都给足了用户「便宜感」。


可是,当你知道最终买的商品中单价跟日常价差不多,甚至还贵一点的时候,这种便宜感就失效了。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大多数人还是沉浸在平台营造的便宜感中。


淘宝是一个双边用户平台,再看商家这一侧。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大促对商家到底是不是好事?


可能对于部分商家是,尤其是那些头部,但对于大多数长尾商家来说,大促反而亏得更多。


更高的营销费用、更高的投流费用、更高的人力成本、更大的竞争压力,这时候如果他们还用更低的价格来获取份额,那就是铁亏。


有些商家会用牺牲毛利换增量的方式来参加大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新用户,以此来提升后续复购。


所以,大促对他们来说就成了花钱打广告做营销的卖场。


而那些不愿亏本赚吆喝的商家,就会采用先涨价再打折或者捆绑多卖的形式来平摊成本。


你要相信一个常识,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同时你也要学会区分,你获得的是便宜,还是便宜感。


我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淘宝上一些用户为了凑单使用大额优惠券,然后都去购买某品牌的衣服,因为这个品牌单价比较高,所以能很快凑满用券标准。


凑单完成后,他们就立马退货,直接导致这个品牌产生 95% 的退货率。


我现在购物和消费的原则就是理性需求驱动,等真正需要的时候再买,非特殊商品不会去囤货。


过去我因为看起来便宜而买了一些东西,但事后又觉得没必要,甚至有些存在保质期的东西等过期了还没用。


另外,一次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一些当下用不着的东西,是便宜了,但是资金成本被占用了。


这么一来,其实整体成本是远高于当初那点便宜的。


非理性驱动的需求往往让人产生放大效应以及乐观估计,甚至会有一种错过感,这正是商家和平台想办法抓住的点。


同样是花钱,消费和投资就有很大区别。


消费掉,钱就没了。


投资掉,钱只是换一种方式属于你,甚至还会增值。


吃大餐是消费,学习是投资。消费往往让人愉悦,投资往往让人痛苦。前者是即时满足,后者是延迟享受。


对于投资自己这件事来说,持续学习、升级圈子、甚至是花钱提升信息渠道质量都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你还没有加入我们的产品星球,现在可以扫码加入。



另外,星球老同学现在续费可以享受 6 折优惠,要续费的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推荐阅读:《 半年,我赚了 3 倍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