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力场
抵抗熵增,打捞有趣。你的内心,就是力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昨天  
卢泓言  ·  华人的新大陆 ·  昨天  
六根  ·  绿茶 | 八卦岭:没有八卦,而有书香 ·  2 天前  
封面新闻  ·  重大利好!多部门发声! ·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瞄准乌克兰的矿产资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力场

阿里回香港:相逢之人再相拥

数字力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8-23 09:59

正文

阿里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文 | 佘宗明



都说「相逢的人会再相逢」,阿里用行动续上了一句:再相逢的人会相拥。


8 2 3 日早晨,阿里巴巴发布公告,宣布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将于8月2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主要上市,成为在港交所、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靴子,就此落下。


新机会,由此涌动。


随着阿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地位由「第二上市」变更为「双重主要上市」,香港,阿里,我们,都会遇见更多的可能。


本质上,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就是阿里在投下「信任票」——为香港,为阿里,为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和更多人。



01

说起阿里跟香港的关联,很多人都知道,阿里有着很深的「香港情结」: 2007 年,阿里的 B2B 公司首次上市是在香港, 2014 年,阿里集团整体上市的首选地也是香港。


后来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阿里因股权结构原因,未能符合香港上市规则,辗转至纽约,于 2014 9 15 日登陆纽交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9 11 月,阿里巴巴回港完成第二上市。


而今,阿里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又会让阿里跟「东方之珠」的关系愈发紧密。


一家标志性的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在彼此牵盼的牵引下,靠得更紧。


阿里在纽约香港双重主要上市,与其说是下了一盘棋,不如说是完成了一次「回归」。


在中概股企业中,拼多多目前仅在纽约上市,京东、百度此前都跟着阿里步伐,在纽约主要上市后又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


把在纽约主要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变为在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的,虽然有中通快递、 BOSS 直聘、百胜中国、再鼎医药、 B 站等公司,但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中,阿里是第一个。


在互联网巨头中,率先回香港第二上市,现在又率先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阿里是在「回归」。


2014 年的「如果条件允许,香港,我们一定会回来」,到 2019 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时的「在这个 20 周年生日之际,阿里巴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阿里将对香港的情愫表露在了那个「回」字中。


▲2019年11月,阿里在香港联交所第二上市。现场全球客户代表齐聚。


如今把香港变为主要上市地,自然也是「回」——回归初心。将这份初心摊开,就是「扎根中国,看好香港」的情怀。


从原来的阿里巴巴 B2B 公司 ,到后来的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地第一选择都是香港,原因并不复杂。


香港是阿里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是阿里国际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支点: 2016 年,天猫首次走出内地,在香港启动当年的「双 11 」购物狂欢节,成为国际化战略落地的重要节点; 2018 年,菜鸟宣布将投建香港超级 ehub ,也极具战略意义。


阿里把「看好香港」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考虑到阿里的体量和影响力,阿里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势必引发示范效应和链式反应。


阿里 2019 11 月在香港第二上市后,当时就有分析师认为,阿里在港股承压背景下回归港股,能带来护盘效应,将吸引更多的内地资金进入港股长期持有,提高整体港股的流动性,同时也为其他科技股在港上市树立典范。


这次双重主要上市,标志性意义会更明显:阿里可以显著拉高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科研投入等技术指标,港股可以通过这样的优质交易标的加强对全球市场的吸引力。更多国际投资者配置阿里港股,更多内地投资者利用港股通渠道投资阿里,都在预期之中。


正如经济学家朱克力所说,阿里实行双重主要上市之后,有望提升香港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能力,有利于香港巩固和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事实上,这不光是对香港巩固地位的助力,也是对香港未来前景的信心。


2022 11 月,曾有传言称,阿里正在新加坡筹建全球总部。该消息此后谬种流传,阿里方面出来澄清:「阿里巴巴出生在杭州,生长在杭州,发展在杭州,阿里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是自然也是必然。」言下之意,阿里永远会扎根中国。


而回到贴近业务主要运营的中国市场的香港,回到离服务对象基本盘更近的地方,就是「扎根中国」的直观陈情。



02

阿里完成双重主要上市,对阿里也是好事——这本也是阿里自信回归的流露。


过去几年,在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跑的环境下,中国科技股遭遇了寒流,阿里亦在其列。股价遭到抑制的短期表现跟带来能力沉淀的长期主义之间,也因此形成了明显「错配」。


对阿里而言,双重主要上市就是在释放信号、表明信心:阿里有信心去校准自我价值的罗盘,让更多中国投资者共享其发展机遇。


要知道,第二上市 Secondary Listing 跟双重主要上市 Dual Primary Listing 虽只有几字之差,但意义大不一样:


第二上市虽然流程更短、耗时更少、难度更小,但股价定价权仍在唯一的主要上市地,第二上市地则是通过存托凭证 DR 方式实现相同类型股票跨市场流通的「从属市场」。


在「二次上市」情况下,阿里港股价格仍取决于美股。


双重主要上市则需要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符合两地的 IPO 规则,两个资本市场都是主要上市地,都有其独立性。


在「双重主要上市」情形下,阿里被纳入「港股通」机制后,伴随而至的,是股东基础多元化,内地背景资金投资更方便。


宏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的说法就很形象:二次上市意味着上市主体依旧在原有资本市场,相当于二次上市地对应的是真人的「数字人」,没有独立的定价权,只有依存关系;双重主要上市制度下,两个上市是完全一样的,「 AB 等同于 BA 」,都有独立的定价权,彼此保持独立的上市地位。


▲第二上市跟双重主要上市有不小区别。


阿里实现双重主要上市后,单一市场波动或投资人情绪对它的影响可以降低,有利于实现价值重估,以缓解当前股价与基本面背离的情况。


毕竟,双重主要上市能形成跟各地市场表现关联度更好的估值中枢,减少企业市值被低估的几率。


有人估算,若以目前阿里 1. 5 5 万亿港元的市值作为基数,以腾讯港股通持股比例稳定后 10% 比例) 的情况推算,港股通未来为阿里提供的市值增量贡献对应的规模或许将达到 1 5 50 亿港元。


考虑到美股见顶预期前不久引发了踩踏效应,处在估值洼地的港股对全球资本避险的吸引力正在释放,这样的潜在增量资金颇具想象空间。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阿里实现双重主要上市背后,未尝不是「相信」——相信自身具备可持续增长潜力,相信股价表现能回归正常态,相信能为更多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故而能看见双重主要上市的多重价值。



03

对可持续增长能力的信心,若是没有足够的支撑,很容易变成盲目自信。


说起来,阿里自我变革已开启 1 年有余。阿里有没有重回健康增长轨道,财报已经给出答案。


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在明确「用户为先, AI 驱动」战略,向电商、云两大核心业务战略聚焦和持续投入之下,阿里电商市场份额已经企稳,用户信任不断增强,阿里云来自 AI 的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月之暗面等明星科技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


▲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阿里聚焦核心业务取得成效,其中阿里云增长势头十分可观。


若短期业绩只是靠策略性「腾挪术」实现,而非靠长期战略布局获得,那就没有多少参照性可言。唯有走在「难而正确」的道路上,增长才可持续——哪怕眼下还面临「难」的一面。


有质量的增长总会提示人们,现有增速只是未来发展势能的初步释放。


因而,次贷危机预言者、《大空头》原型 Michael Burry 在二季度大幅增持了阿里,阿里成了其 第一大持仓标的。高瓴旗下基金管理平台 HHLR Advisors 公布的美股持仓情况也显示, 阿里占其 总持仓的比例 从一季度的 0.23% 提升到了 9.55%


「中国巴菲特」 段永平的 H&H 国际二季度 加仓了阿里,增持比例 达到 7.9%


而实现双重主要上市,也会成为阿里价值回归的催化剂。


当「流动性产生溢价」市场基本规律遇上增量资金注入,阿里对自我的信心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撑。


就拿 AI 来看,开源大模型 Qwen-2 72B 力压 Meta Llama-3 、法国著名大模型平台 Mistralai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昨天
卢泓言  ·  华人的新大陆
昨天
封面新闻  ·  重大利好!多部门发声!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瞄准乌克兰的矿产资源
3 天前
水木文摘  ·  能让这个世界快乐的,只有你自己
8 年前
健康养身  ·  元宵节,送给亲人的问候!
8 年前
晚安少年  ·  男生调教懂事女朋友有哪些绝招?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