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届“新高考”越来越近了
武汉考生选科情况如何
请家长们注意排名前4的组合:
从已曝光的数据来看:传统的理科、文科组合,占比排名前二;“3+1+2”中的“2”里,生物成为“香饽饽”,排名前4的组合中,生物出现3次,频率最高。
“新高考”选科,物理是关键科目。湖北省公布首届“新高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后,家长100小编统计C9+华中七校数据发现:首选科目为物理的,95.2%的专业可报考;理科优势明显的高校,首选科目要求“仅物理”占比更高,其中哈工大、中科大100%,浙大、西安交大80%,华科74.39%。
从目前曝光的武汉各区选科数据来看,首选物理占比排序依次为:
武昌区(64%)>汉阳区(56%)>青山区(55%)>江岸区(52%)>江汉区(51%)>开发区(50%)>硚口区(49%)>东湖高新区(48%)>洪山区(43%)>东西湖区(41%)。
其中,武昌区考生首选物理占比最高,高达64%。
选科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学和专业,为此家长100小编走访了省实验中学老师,他建议家长们选科时,关键要看几点:
一是高校的招生录取科目要求,你喜欢的专业有哪些学校,有什么科目组合?
二是你自己的兴趣点,特长科目与高校招生科目的吻合度,最好能一致,至少在首选科目上一致。
三是首选科目之外,要判断你所选的后两科将来能排什么位置,看学校的传统和实力,也看全省的样本。
四要研究新的招录方式,对素质、全面发展、核心竞争力都有要求,不能死读书,最好能与家庭环境、专业相传承,把特长做扎实。
省实验老师特别强调,武汉市的样本与全省有区别,不能简单等同。
最后,家长100小编结合江苏、河北、湖南选科情况,整理了以下攻略,给后续考生及家长参考。
以下文中数据统计图表主要由公众号“江苏升学直通车”整理制作,100小编结合湖北省情况,作了相关内容整理。
在本文开始前,100小编先和大家回顾下全国新高考改革历程。
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首次新高考时间为2020年;第三批:原定有18个省,但有10个省推迟了改革,2019年4月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这8个省份发布了新高考实施方案,即“3+1+2”模式。
目前,江苏、湖北、湖南和河北四省发布了《2021年拟招生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汇总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从这四省发布的选科要求汇总表里,有哪些共性和差异。
首先,相信大家对以下12种选科组合并不陌生了,各大高中的选科组合,不外乎以下12种。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从下表中,我们发现如下特征:
以下四省,仅能首选物理,可选的专业大多在47%以上,其中河北省稍低,占比41.92%;
以下四省,仅能首选历史,可选的专业占比均在3%以下。
以下四省,首选物理或历史均可,可选的专业占比均在49%以上。
整体来说,如果首选物理,可选的专业占比约在97%以上;如果首选历史,可选的专业占比约在52%以上。
哪个选考科目组合可选专业最多呢?
在以下四省中,排第一的均为——物理+化学、政治组合,排第二的为物化生组合。其实不难理解,仔细观察各省的选科要求汇总表,我们会发现,部分专业不仅需要首选物理,而且还要求选化学或政治。
哪个选考科目组合可选专业最少呢?
江苏、湖南、河北,均为历史+政治、地理组合,可选专业最少。
在湖北省,历史+地理+生物组合,可选专业最少;历史+政治、地理组合次之。
以上选科类型的排名情况和大家心目中的排名一样吗?985/211高校也是如此吗?哪种选科组合更吃香呢?
和全国高校整体情况比较一致的是,如果首选物理,再选择“化学+政治”组合,在985/211高校中,同样能选到最多的专业个数。
但有区别的是,当首选科目为历史时,“地理+政治”这一选科组合却并不是可选专业(类)最少的,反而“化学+生物”这个组合的可选范围最小。
这是否说明了985/211高校在偏人文类专业,对于“历史+地理+政治”这一组合的认可度比其他院校更高呢?
自4月23日,湖北省确定新高考最终改革方案,采取“3+1+2”模式后,湖北省各大高中相继公布的选科方式如下(网络收集,若有错误,欢迎更正!)
有点明显的是,在部分重点高中,更多班级选择纯理科组合。
比如武汉二中,据悉,共有8个班选择“物化生”组合;武汉六中有4个班选择“物化生”组合;洪山高中有5个班选择“物化生”组合。
1班、2班、3班、4班、5班、9班、10班、11班:物理+化学+生物
6班:物理+生物+地理
7班:历史+化学+生物
8班: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走班)
12班:历史+生物+政治
13班: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地理
武汉六中
1、2、3、4班:物化生
5班:空飞班
6、7班:物化政
8、9班:历地政
10、11班:化生历
12、13班:物生地
14班:生历政
15班:物生政
一中
1-4班(固定):理化生,1班火,2、3班次火,4班平行
5班(固定):理生政
6-7班(固定):政史地,6班火,7班平行
8班(固定):史化生39人
9班(固定):史生政
10-13班(走班):理地化+理地生,两种组合各选前25名组成10班,11、12、13平行分班,每班生物走班。
14中
1班:俄语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