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他们发现拓扑学可提供对材料物理特性的独特见解,例如一些绝缘体如何能够出其不意地沿着它们表面上的单原子层导电。
其中的一些拓扑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但直到几年前研究人员才开始意识到,它们可能比任何人所预期的都更加普遍和离奇。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Kane说,拓扑材料“近在眼前,只是人们没想到去寻找它们”。
现在,拓扑物理学正蓬勃发展:固体物理学领域的论文的标题中“拓扑”这个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实验学家们接下来会更加繁忙。发表在今年7月20日《自然》第298页的一项研究公布了可能具有拓扑效应的材料的图集,给物理学家提供了更多寻找如外尔费米子或量子旋转液体之类的物质奇异态的地方。
科学家们希望拓扑材料最终可以应用在更快,更高效的计算机芯片中,甚至是引人遐想的量子计算机中。这些材料已经被用作虚拟实验室来测试对奇异且未知基本粒子的预想及物理定律。许多研究人员说,拓扑物理学的真正意义将是对物质本质的更深层次的了解。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Zahid Hasan说:“拓扑物理学中的突发现象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可能在一块石头里。”
亚原子粒子的一些最基本的特性在本质上是拓扑的。以电子自旋为例,它可以指向上或下。将电子自旋由上翻转至下,然后再翻转向上,你可能会认为360°旋转将使粒子返回到原始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量子物理的奇怪世界中,电子也可以用包含粒子信息(例如在特定自旋态下发现它的可能性)的波函数表示。反直觉地,360°旋转实际上移动了波函数的相位,使得波的波峰变成波谷,反之亦然。需要再来一个完整的360°旋转才能使电子及其波函数恢复到起始状态。
《自然》记者讨论奇怪的拓扑世界,以及为什么它在物理学中至关重要。
Nature Podcast
该现象存在于数学家最喜欢的拓扑怪象之一中:莫比乌斯带——若将一条丝带单次拧转然后粘结首尾两端,一条莫比乌斯带便形成了。如果一只蚂蚁绕该带爬完一圈,那么它将停在出发地的背面。它必须再次绕行一圈才能返回到初始位置。
蚂蚁的情况不仅仅是对电子波函数运动的类比——它切实发生在由量子波构成的抽象几何空间内。就好像每个电子都包含一条迷你莫比乌斯带,它带有一点有趣的拓扑结构。所有携带这种性质的粒子,包括夸克和中微子,都被称为费米子; 那些没有的,如光子,则被称为玻色子。
大多数物理学家在研究自旋等量子概念时,并不在意它们的拓扑意义。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华盛顿大学的David Thouless等理论学家开始怀疑拓扑可能与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即刚被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有关。这种效应的表现为:当单原子厚的晶体层被放置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时,该材料的电阻在电阻阶梯上离散跳跃。至关重要的是,温度的波动或晶体中的杂质并不改变电阻。Hasan说,这样的抗变换性是闻所未闻的,它是目前物理学家渴望开发的拓扑状态的主要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