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鲤伴
感谢这样不期而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刚刚,杭州紧急通知:暂停!关闭!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鲤伴

韩雪,这次凉了!

鲤伴  · 公众号  ·  · 2019-04-29 20:45

正文

点击蓝字鲤伴即可关注

来源 | 伊姐看电影 (ID : eemovie



1


韩雪这几天“凉”了。


4月20日,她主演的音乐剧《白夜行》宁波场被网友曝出“假唱”。


因为韩雪突发急性声带炎导致失声,演出主办方和韩雪在开演前临时决定将演唱部分通过播放录音的形式呈现。


双方都表示是 “无奈之举”



可是观众不买账。


因为不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态度和姿态,都让人难以接受。


韩雪不仅没有第一时间跟观众致歉,反而在狂热粉丝的“小雪,你是最棒的”“小雪不容易”的吹捧下,把一场演出事故包装成了“最特别”的共同记忆。



演出的主办方也随之表示支持。


不仅丝毫没有意识到音乐剧假唱导致的严重性,还把假唱升华为: 有些不完美,是成就“完美”的另一种方式。


这种态度,招来众多音乐剧迷的口诛笔伐。


纷纷谴责假唱的行为“不专业”、是“对音乐剧的玷污”“对买票观众的不尊重”。



韩雪的口碑也一落千丈。



音乐剧假唱其实已经不仅仅是没有职业道德那么简单的了,最高检旗下的《检察日报》表示: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的“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条款威信何在?有关部门该备好罚单,好好管教一下了。


随后,韩雪和主办方发声明致歉。


可是这份道歉,观众依然不买账。


网友一语中的: 父亲重病,嗓子坏了,你都可以选择不演。


还有人逻辑满分: 提前录好音,就是做好了假唱的准备。这是对音乐剧的玷污!


“别拿无知当悲情” ,是观众对这份感情牌的回应。


2

在音乐剧、话剧、演唱会等现场演出中,表演者失声、身体突发不适的情况并不少见,向观众致歉、推迟演出、退票、用B角替代都是业界常见的应对方式。


演艺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应对处理案例。

2013年话剧《喜剧的忧伤》演出前,陈道明突发高烧不退。


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与主办方一起上台向观众鞠躬致歉,并许诺补演三场。



在陈道明和主演何冰看来, “如果不是一场高质量的表演,对观众是极大的不礼貌”“如果凑合了,是对不起观众”。


补演时,现场的每位观众都收到了一张陈道明和主演何冰亲笔书写的道歉卡。


上面写着道歉致辞:“歉,又辛苦您一趟。”


2005年,张学友因为个人身体原因,推迟了三天《雪狼湖》的演出。


事后接受采访时,他声音沙哑地向大众道歉:“取消演唱会是因为演出达不到水准,对观众不公平。”


郑秀文在2016年演唱会上,因为喉咙发炎导致失声。


她在台上多次落泪向歌迷道歉,劝歌迷们退票。


“喉咙发炎了,我的声音变成这样,唱不好很痛苦,不如你们退票,我把钱还给大家。”


最后仍然坚持用真唱撑完全场。


2018年底,刘德华在香港红馆的演唱会上,由于声带出现问题被迫中断演唱。


华仔泪流满面地向歌迷鞠躬道歉,申请补场被红馆拒绝后,又自费申请红馆档期为歌迷补演。


对职业有信仰,对舞台有敬畏,才会对自己的每一次演出“锱铢必较”。


这是职业素养,更是专业精神。

《白夜行》主办方和韩雪的做法,既没有让人看到职业素质,也没让人感受到真诚态度。


韩雪的演艺之路一路走来,因为“资源逆天”“有背景”的标签,虽然演技、歌技平平却也机会不断、顺风顺水。

但在知乎的一个“怎样评价韩雪这位明星”的热门话题中,网友对她的印象却是“隐形自恋者”“总在秀优越感,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证明‘我比你特别’”。


《声临其境》里,规定环节给大咖们打分,韩雪直接说:“裁判权在你们手上,我们都自己打完分了,还要你们干什么?”



作为演员,把个人感受看的比职业素养重要,标榜不接吻戏,并自觉高姿态。



虽然韩雪本人极力否认,但网友一针见血: “真正的谦虚是眼睛里有别人,假的谦虚是为了获得称赞表演出来的。”

“自以为专业”并不等同于专业,自我陶醉于“敬业”并等于真正的敬业。


以及,关注观众不接受“欺骗感”。


这也是为什么“人设”这东西凉得快。


韩雪这两年火了,是因为参加综艺节目展现出的各方面的“专业”。


《声临其境》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配音;



《演员的诞生》上可圈可点的表现力;



让她带上了业内专业的标签。

可是在这件事上,不论是选择“假唱”,还是处理方式,都显得“不专业”,甚至无知。


3

《白夜行》假唱最坏的影响还不止这些。

音乐剧和电影、电视剧不同,它是直面观众的即兴舞台表演,是演员与观众互相付诸真实情感的一种体验。


演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表演和音乐功底,更为重要的是在舞台上用强大的感染力为观众奉献情感的极致体验。


“演唱”作为音乐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缺少的。


《白夜行》的假唱不仅是对现场观众和音乐剧本身的不尊重、不敬畏,更严重的是提供了一个错误的范例。


如果假唱成了处理这类情况的惯用手段,以后是否还会有其他突破底线的操作?


这一次假唱,就足以让 刚刚崛起的音乐剧以后都蒙上“可能是假唱”“假唱也无所谓”的阴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