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L·Frank Baum,1856-1919)的作品经久不衰,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洗礼后,依旧为全世界的儿童文学爱好者所津津乐道。鲍姆毕生为世界儿童文学贡献了六十多部瑰宝,本书便是其中的一件。
《闪闪奇遇记》译名的由来
原著名为Twinkle and Chubbins, 于1911年在美国出版,由六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Twinkle 是书中女主人公的名字,Chubbins是书中二号人物——Twinkle好朋友的名字。本书将其译为《闪闪奇遇记》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首先,人物姓名上,译者没有选择音译。例如,没把Twinkle译为“唐可”、“淳可儿”或“唐克尔”之类的中文名;而是基于twinkle这个英文单词的其中一个中文释义“闪烁,闪耀”,并结合主人公Twinkle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和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加上中国的姓名文化特征,最终定下了叠音词“闪闪”这个译名,一定程度上也更能迎合小读者的阅读心理。同理,译者将书中的Chubbins译为“胖胖”;将鲍姆另外两部著作《拖拖历险记》系列中的主人公Trot译为“拖拖”,而非“特洛特”或“特利特”等。
其次,译者没有将书名译为《闪闪和胖胖》,主要是基于故事中闪闪的六段神奇的冒险经历而做出的决定;同时,这个译名更适合打造“主题系列”。在此之前,译者已经设计并翻译了拖拖历险记系列(共两册);在此之后,又推出了魔幻传奇系列(共四册),这种“主题系列”的想法,也得到了编辑老师们的广泛认可。译者本打算将一本原著改编成六册丛书,即闪闪奇遇记系列(共六册),将这些精短独立,又不失关联的小故事集合起来,满足读者们的猎奇需求,最终产生了《闪闪奇遇记》。
《闪闪奇遇记》中的奇遇
《闪闪奇遇记》跟《绿野仙踪》一样,具备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盈着寓教于乐的魔力。它与许多构思成人化,语言考究工整的成人童话不同,而是贯彻了鲍姆一贯的写作风格:语言平实幽默、以故事之奇制胜、用离奇有趣的情节打动读者。
闪闪和胖胖误入糖果山,糖果筑成的世界十分美好:糖果城堡、糖果国王、糖果公主、糖果臣民、糖果马车……符合孩子们对糖果世界的一切幻想。但是,满满的糖果真能代表满满的幸福吗?
英俊善良的王子被施了魔法,变成了可怜无助的淡水龟。他拖着弱小的身躯与闪闪并肩作战,对抗邪恶的巨人,究竟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支撑得起这份挑战呢?
乌鸦吉姆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坏事做尽,把平静和谐的森林搅得乌烟瘴气,但法网恢恢……可是,当我们顺理成章地等待吉姆接受法律的制裁时,结果却大出意料。
梦境是现实的加工品。一次睡梦中,闪闪闯入了土拔鼠的国度,邂逅了土拔鼠先生。因为触及了土拔鼠国家的法律,闪闪被残忍地定罪行刑……
闪闪与土拔鼠的缘分不仅仅存在于这场梦境。在一次野餐的过程中,她还与同伴胖胖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土拔鼠小镇之旅呢!
为了能让爸爸在晚饭时吃到蓝莓,闪闪进入了大峡谷,她在采摘莓子的过程中,一不小心越过了“魔法线”,瞬间从平凡的人类世界穿越到了奇幻的魔法世界……
书中六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它们可以让读者“放肆”地实现遥不可及的欲望,也让大家陷入阵阵思考。鲍姆本不崇尚教条式的灌输或感化,只想给读者带来“快乐”,往往在这种简单的快乐背后,我们感知到的却更多。
《闪闪奇遇记》入选的其他理由
鲍姆的《绿野仙踪》系列(奥兹国系列)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在庞大的中国儿童文学读者中更是有着显赫的地位。译者的书架上藏有奥兹国系列的所有作品,每每看到它们,我都禁不住赞叹,赞叹这位儿童神匠的神来之笔,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充满灵气的角色!多么令人折服的想象力!同时,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除了奥兹国系列,中国读者了解过这位儿童文学巨匠的其他作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