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武汉围城,举国告急。
每天,国家相关部门都发布疫情地图,以警示各地存在的疫情风险。同时,有民间机构也根据几大核心指标,推测未来最危险的区域,官民两方的地图均显示,除武汉和武汉周边的黄冈、孝感等湖北城市外,一些省市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河南、重庆、安徽、湖南、江西、广东、浙江、北京等地。
其中有一个地方,值得全国高度关注,这个地方,就是北京。
事实上,无论中国何处发生疫情,永远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个是疫情发源地,一个就是北京。
本次发源于武汉的新冠危机,为什么比发源于广东的非典疫情更为严峻?
为什么
17
年前遭遇挑战的北京,本次仍需高度警惕?
其背后的逻辑是:
武汉与北京,是中国人无法绕过去的两个城市。
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多数经济和人口流动,不得不经过武汉。
北京是中国的行政权力中心,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不得不通过北京。
发源于武汉的新冠疫情,极度凶悍;
而北京,不得不高度戒备。
(1)
从广东到武汉,新冠为什么比非典更凶悍
?
新冠病毒,狡诈凶悍。
已有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比非典的致死率低,但是传播性更高。这是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并且很快就超过了非典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重大原因。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可忽视。就是病毒策源地。
非典策源于广东,虽然广东是中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但是毕竟地处南国,偏居一隅。而新冠疫情发于武汉,居天下之中。所以具备更强的传播便利性。
在高铁时代,武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至
2019
年,中国高铁里程总长
3.5
万公里,占全球
70%
。中国进入了高速时代。
在俄罗斯,穿越东西部,从海参崴到莫斯科,需要
7
天以上,穿越整个东西,大约需要
9
天。美国没有全部通高铁,从最东边至最西边,也需要两天两夜。
从最东部省份的哈尔滨到最西部省份的乌鲁木齐,取道北京、兰州等地,总耗时最快
25
小时,约等于一天一夜。
从最北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南方的广东省会广州,取道北京、武汉等地,最快耗时大约
10.5
个小时。
概言之,川藏铁路打通之后,
从中国最东部的省会,至中国最西部的省会,从最南至最北的省会,陆地交通总耗时都可以控制在大约一天一夜。
对于多数人口来说,
陆地交通量远大于航空。
以中国为例,铁路乘坐人次为
35
亿,飞机
12
亿。铁路几乎是飞机的三倍。
所谓,陆地交通最有代表性。
在全球疆域大国中,中国是第一个将陆地通行时间压缩到一天一夜的国家。
若是以武汉为坐标,这个时间将更短。
从武汉至最东省份黑龙江的省会哈尔滨,取道北京,
11
小时可达。
从武汉至最西的新疆,高铁取道兰州,
19.5
小时可达乌鲁木齐。
从武汉至中国最北的内蒙古,取道北京,
7
小时可达呼和浩特。
若是到达最繁华区域,武汉更快。
武汉连接南北,扼控东西,襟带山河,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战略地位极度险要,
以武汉为圆心,其半径
1000
公里左右,五个小时内,北至北京,东至上海、杭州,南至广深,西至成渝与西安,囊括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直接和间接辐射,能够达到中国
80%
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简言之,新冠病毒,能够借助高铁,从武汉出发,
19
个小时影响除萨拉之外的所有省会
;
5
个小时影响中国
80%
的人口。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人口超
1000
万的特大城市,如潮水一般流出
500
万人口。其中的带毒者,很快散步全国各地。
高铁时代,武汉被赋予了特殊天赋,但是,
这种天赋现在成为一柄双刃剑。
本次疫情难以控制,一个很大的原因,也在于始发地在武汉,通过高铁等陆地交通,向全国扩散的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非典时期。
(夕阳下的长江大桥)
(2)
17
年后,北京为什么又要高度戒备?
北京需要特殊的防御,在于两个原因。
一是,北京本身处于武汉
5
小时陆地交通影响区内,二是,北京作为中国的行政中心,既然集中了全国最精锐和最多的公共资源,就无法彻底关上大门。
罗天昊国与城曾提议在武汉之外设立三道防线,北京就正好在第三道防线上,距武汉
1000
公里,五个小时高铁时间。
非典时期,疫情从
2002
年底的广东,传入北京,时在
2003
年
3
月,几乎花费了
3
个月左右。而本次新冠疫情,从
2019
年底的武汉,传入北京,时在
2020
年
1
月上旬,仅半个月时间。
在高铁时代,武汉的利弊都被放大。北京作为武汉五小时辐射区,无法躲避。
但是,更为严峻的挑战,还在于第二个原因,即,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集中了全国最精锐和最多的公共资源,而这些公共资源全体国人无法绕过,这就注定北京是中国唯一无法关门的城市。
所有国人,除了本地省会,另外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北京。
当下,一百多家央企中,超过一半的总部驻扎北京,在中国十大医院中,北京最多,同时,北京还是中国三甲医院最多的城市,全国
985
大学中,五分之一在北京,双一流大学,也近四分之一集中在北京。同时,北京
是中央银行所在地,也是三会所在地,是政策的策源地。控制了全国的金融。
上最好的大学,看最好的医生,求最好的项目,要最好的政策,都必须要去北京。
北京虽执行了严格的户籍政策,但是,因为拥有全国最好的公共资源,各地人还是趋之若鹜,突破各种艰难,来到北京。
截止
2018
年,北京常住人口为
2154.2
万,常住外人口
764.6
万人。还有很多不在统计数据中的短期流动人口,到底有多少,更没有人知道。
庞大的常住人口,繁杂的流动人口,对于北京的疫情控制,构成了空前的挑战。
17
年前,为什么发源于广东的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最终不是广深,而是北京?
逻辑是:广东疫情虽凶,毕竟人可以在疫情期间选择不去广东,改为经济发达程度接近的长三角。
广东再发达,也有替代性。
北京作为首都,唯一,没有替代性。
所有人不得不来北京,,最后,疫情中心从广东转移至北京。
今天,新冠疫情虽然被分割包括在武汉,但是,北京仍存在巨大风险。
北京部分企业一度宣布,非湖北人来京之后,只要无症状,无需隔离就上班,这是个风险很大的决定。从武汉至湖北,从湖北至全国,最后全国各地的人都必须来北京,不仅是商业来往,还包括政务来往。
北京,唯一无法拒绝全国人的城市。
北京的无上荣耀,也是北京最大风险。
(西山遥望北京市区)
(3)
北京怎么办?
北京的要诀,与
17
年前其实一样,就是隔离。
虽然北京不封城,但是,三个流动源头必须高度戒备:一个是居住,主体是家庭;一个是工作,主体是企业和单位。或在家隔离,小区封闭管理;或在企业工作隔离,并且尽量延迟上班时间。一个是公共场所,包括购物的商场,陆空交通的站台。
尤其需要注意是是,北、上、广、深、成都、西安六大城市,需要重视未来一周的高铁和航空人流。尤其是高铁人流。
北京部分做法值得商榷。
北京部分企事业单位发出
2
月
3
日上班通知,结果引起
1
月底一股返京潮。部分人由于无法进入居住小区,被隔离在酒店。后来,北京又延迟上班时间至正月十五之后,结果这几天很多人反映上班有风险,很多企业再延迟。
象挤牙膏一样延迟上班,危害极大。造成回京人流的混乱,干扰了整个隔离周期。
事前需决断,疫情严重,应果断延后上班时间;
事后需要定力,既然已经延迟来京,就不如索性再延迟。
或者早来,最多过完初一就赶回;或者晚来,索性等到
14
天后。
不早不晚,中间时期来京,极不明智。
北京在本次开关通行方面,决断力和定力需要加强。
事前需决断,事后需定力。
从产业结构看,北京也适合延迟上班。
至
2018
年,
北京的三产占比,达到
81%
,为大陆城市中最高者,
北京市制造业所剩无几,仅有北汽等几家。
主流产业,是金融,信息,设计、传媒等服务业,还有很多虚拟经济产业。这些产业,完全可以在家工作。
少数制造业企业可略早,但是在北京,这类人数不多。
返京人流,实现
14
天严格隔离。部分企业规定非湖北人员在不发热和无症状情况下,可不隔离直接上班,值得商榷。此病毒传染性实在太强。
此外,返城时间,应该实现
潮汐管理。
北上广深均未封城,但是不封城,也不能每天都完全敞开,应该一周两天实现开关,其余时候封城,这样,返程人员可实现分批抵达,且时间集中,
隔离周期统一。
每天都进人,隔离周期混乱,严重危害前期隔离效果。
愿北国之春,早临人间。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祝福北京,祝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