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孟岩
有关读书、创业、投资以及其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孟岩

投资实证 #89 - 分清“事实”和“观点”

孟岩  · 公众号  ·  · 2019-06-29 17:13

正文

题图:凝视 | 摄影:宋港

实盘投资周报第 89 期,最新净值 0.9947 ,本周增长 -0.56 %

前一段格力电器实名举报奥克斯,质疑奥克斯的空调产品与其宣传、标识的能效值差距较大。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是一个特别好的观察“情绪”的时候。如果那几天你去雪球里面看一看有关格力电器的讨论,你会发现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格力电器的行为是在帮助这个社会越来越好。只有这样的行为多了,才不会重蹈三聚氰胺的悲剧重演。只有把“虚标”的行为杜绝掉,大家才能真正把精力放在打磨产品上来。从结果上来说,劣质产品必将退出市场,格力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

第二种观点是:格力电器的行为说明自身处境堪忧。已经有很多案例表明,当一个大企业在状告一个小企业的时候,通常都说明大企业已经无法抵抗小企业的竞争,只能通过法律、诉讼方式来减慢自己被颠覆的速度。从结果上来说,这是格力衰败的开始,格力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

你看,同一个事情,不同人得到的完全是不同的结论。

然而,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西方教育很注重区分 事实(Fact) 观点(Opinion) 。事实是客观的,观点是主观的。 事实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观点就像是我们带着的眼镜,我们通过它去观察到这个世界的样子

这个眼镜有两层镜片:

  • 认知

  • 情绪

第一层镜片是“认知”。“认知”包括我们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世界的认识。

第二层镜片是“情绪”。“情绪”是我们应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

我以前针对“认知”和“情绪”写过三篇相关的文章,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这里不再展开。

投资实证 #74 -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投资实证 #75 - Inside Out,由内向外

投资实证 #76 - Inside Out & Be aware,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认知

“情绪”的镜片可以摘掉,但“认知”的镜片永远摘不掉 。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努力去摘掉“情绪”的镜片,同时不断完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在开头举的有关格力电器举报奥克斯的案例中,如果你去看当时论坛的讨论,你会发现大多数的讨论,都是情绪的宣泄,没有太多意义。持有第一种观点的,大多都是格力的股东;持有第二种观点的,很多是“美的”(对,你没看错,是美的哈)的股东。大部分讨论中,大家不过是在捍卫自己的“观点”。

前一段还有一个新闻:康得新的年度股东会,在股东交流的环节,很多股民一起围攻出席股东会的《新京报》的记者,原因是他写了很多关于康得新的负面新闻。

这事儿细想一下特别有意思:你买入一个公司是要和它谈恋爱吗?不是,你是在和它合伙儿做生意。如果有人 整天免费盯着你的合作伙伴防止他欺骗你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吧?

不去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这句话好像是我们经常用来抱怨社会的,你会发现换做这个例子,我们自己是不是一样的?

原因在哪里?在于这是 “我的”

当我们持有一个股票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其它人说这个公司有问题。还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母校”(“我的”学校)就是那个被你骂了千百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

这样的例子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举两个本周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周一我和且慢的伙伴们开晨会的时候,负责技术团队的米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我们在舒适圈里面待的太久了。

“上半年我们的成长速度太慢了,我们太习惯满足于现有的一点儿成绩,我们应该跑的更快”。

这句话听上去第一感觉是让人不舒服的。是在质疑“我”做的不好吗?且慢在行业和用户的口碑这么好,我们已经很好了。

他是在“质疑”和“挑战”我吗?并不是。这种感觉只是我的应激反应。而这种应激反应会阻碍我看到真正的事实。

摘掉这个“情绪”的镜片,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米老师说的是对的。我们确实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面待的太久了,我们有太多应该去做和挑战的。

而如果整个团队共同认识到这个“事实”,我们就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做的更好。

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且慢内部用 OKRs 来进行沟通、对齐和管理。周二的时候,我让负责保险业务的小主同学(铁锤的妈妈)去给她的团队的新同学讲一下 OKRs 的要点。

布置完后我开始写周报,并准备我当天的几个会议。这时她过来打断了我,对话如下:

小主: “我觉得应该由你来给所有的新同学做 OKRs 的分享,因为不止保险组,我们其它组最近也有新同学入职。你来分享的效率最高。”

我: “我正在写周报,还有几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你先去讲吧,不用管其它组。”

小主: “你不是说这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完成且慢下半年的 OKRs 的制定吗?你不是说要自下而上吗?如果大家不理解 OKRs,怎么自下而上呢?”

我: “可是我还没有准备这个分享,况且我待会儿有几个重要的会要开。你先去讲吧。”

小主: “什么会比这个更重要呢?你说说看。今天周二了,如果大家不理解 OKRs,我们这周怎么讨论呢?”

我自己写到这里都又感受到了当时内心的“生气”哈:我已经这么忙了,难道你没看到吗?你是不是在质疑我的管理能力和重要事情的安排方式?我们的讨论旁边的同学听到了吗?我如果承认了会没面子吗?

这些都是“情绪”。摘掉“情绪”的镜片,她说的对吗?事实(Fact)是什么?事实是她是对的。如果这周我们要所有人完成且慢下半年 OKRs 的讨论,那给所有新同学分享 OKRs 就是我当时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而由我统一来做分享,是效率和质量最高的方式。

我当时是不是很忙、我的已有安排是不是会被打断,不重要;她是不是在质疑我、我是不是丢了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这是“事实”,接受并且改正,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最近在读 陆奇的老师 —— 弗雷德·考夫曼的大作, 《清醒:如何用价值观创造价值》( " Conscious Business:How to Build Value through Values " )。

书还没有读完,今天刚好读到在企业内部如何引导所有的伙伴们把注意力的焦点 从“观点” 转移到 “事实” “证明我是对的” 转移到 “寻找什么是对的” 上。于是写下了这篇周报。

去年这会儿的时候我写过两篇有关萨提亚·纳德拉的文章:

投资实证 #37 - 人和人是怎么变的不一样的?

投资实证 #39 - 微软是怎么重生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幽默与笑话集锦  ·  国内搞笑:一句话道出什么是代沟!
8 年前
江门广播电视台  ·  【想不到】70、80、90后,谈钱时竟然是这样...
7 年前
动脉橙产业智库  ·  你在五一“无聊”时,他们都很忙丨周报0507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