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网
深蓝财经是中国最大的财经记者社区,是国内财经新闻发源地之一,由国内财经媒体精英倾力打造,志在成为财经内容中央厨房,为十万用户提供优质财经内容。www.mycaijing.com.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湖南今天这场雪,让人想起朱自清的《匆匆》 ·  22 小时前  
新闻株洲  ·  事业编!公开招聘教师 ·  2 天前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攻坚有为 满弓劲发 | ... ·  4 天前  
湖南日报  ·  突发!男演员在泰缅边境失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网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深蓝财经网  · 公众号  ·  · 2018-02-19 20:44

正文


  

文 | Spenser

这两年,我身边离开体制,放弃铁饭碗的人越来越多了。


樊登有一次讲过一个笑话,以前说自己是央视主持人,别人觉得你比较牛逼;现在要说是从央视出来的主持人,别人才觉得你牛逼。


我一个年龄较大的长辈,在当地做到了文化局局长,后来选择去一家基金公司请去当了总经理,负责一个影视项目。好不容易辛苦了大半辈子,坐上了局长的位子,说不要就不要了。


这个世界怎么了?


而且,真的,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并不是因为在体制内混不下去了,反而大多数都是在体制内其实混得已经很不错了,仕途前途基本一片平坦光明;但是,他们觉得不够,他们有更大的野心。


比如我家乡一个朋友,年前从政府大院里出来,从宁波去了上海,做某大型房产企业的董事长助理。


他选择出来,我们是很意外的,因为他已经混到了在我们看来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位和级别,放弃成本确实很大。今年过年的饭局上我问他:“兄弟,你怎么想的?”


他开玩笑说:“这不是跟随你的步伐嘛,你是我们的榜样啊,你还写了那篇爆款文《体制内外,甲方乙方》啊。



我说别闹了,你这离开的成本太大了,我如果是你,我估计就不走了。


他喝了杯酒,表情严肃,长叹口气:“我知道,不走的话,每天小日子也能过得不错,也不是很累;但是——


“我特别想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和极限在哪里。”


“如果我混得好了,我就觉得没有辜负自己;如果我混得不好”,他停顿了下,”我也就认命了,知道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我就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过稳定的日子,从此不再胡思乱想。”


“玩这么大,你输得起么?”我问他。


他笑笑:“赌不起,就不玩了,现在不还没结婚嘛,输了也没啥大不了的,至少我知道我不会饿死。”


很多离开了体制的人,要么就是有底气,要么就是有好心态,要么就是想得特别明白,人生一场游戏而已。


所以他们不会后悔。



当然,我不是鼓吹让大家都放弃体制,都去市场上竞争。


我身边有好些公务员朋友,智商情商之高,我知道他们如果离开体制,大概率可能性是混得比现在好,一定是企业高管或者优秀的创业者,至少财务上更自由些。而他们选择在了体制,选择了一条更保守的职场道路。


你说他们选错了吗,也许吧,但是对于未知的选择,我们永远无法笃定,而且衡量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只有财务收入一条。


胡适说,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


而高晓松说,人类都是高看自己。


有时候,选择保守,未必不是睿智的决定。


而且我相信,即使他们在体制内,也有离开体制的能力。


我最受不了的,是很多人又蠢又懒还没本事,有幸端起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却天天在抱怨体制不行,瞎逼逼说平台配不上你的野心。


相信我,他们吐槽再多,你真要他出来吧,他就不干了。因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远不够真正热爱,也对目前的现状,还远不够真正厌恶。


这种人,在体制内属于混不上去,到体制外生存肯定活不过一个月的loser。


进一步说,我觉得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并不是狭义上的指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就是体制内,企业单位或自由职业者就是体制外,这种划分太表面和偏见了。


我认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个平台能否充分释放你的能力和潜力。


体制外有没有风险,当然有,市场竞争激不激烈,当然激烈。但是,我相信,这些年的中国,正经历由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改革开放”。


必须承认,目前的互联网商业,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带来更有想象力的价值。


传统的商业,个人的话语权太弱,组织和公司占据了渠道和流通资源,所以公司品牌越来越强,个人只能更多依赖组织和公司,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


但是互联网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打破一切中间化去中间,直接放大个人价值。所以,优秀的人更容易抓到互联网的红利,成为这个时代宠儿。


体制内是工资增长的线性模式,而体制外是类似股权的指数模式。“体制”一个词,已经从原来生活的保障,成为创新的束缚,稳定的风险,其实更大。


当体制外的想象力更大,当留在体制内的成本更高,很多聪明人,都会开始用脚投票。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句经典台词么——


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总有些人,他们一辈子注定要活到极限,一辈子都想触碰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他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为自己活,哪有后悔的时间。


-作者-

Spenser,坐标香港,主业金融,写职场干货,煲有毒鸡汤。版权归原作者Spenser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号“Spenser”(ID: spenserandhk),著有畅销书《个体崛起》。

-主播-

毛欣,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宁波交通广播文化节目主持人,刚刚起步的简书作者。神奇的人生总有惊喜。


小百科:

什么是体制内的人?


体制内就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部分。而那些不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边缘的部分就叫体制外。


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家属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体制内的优势,更多表现出的是工作的稳定性、福利的优厚性、社会的主导性;与之相应,体制外更多表现出灵活性,伴随而来的还有风险性、低福利性,以及对社会或所在单位的影响力弱。


能够依靠政府权力取得稳定的合法或者非法的超额利益的公务人员的集合。目前,我国有公务员约700多万人、事业单位员工3000多万人。从数量上看,“体制内”已绝对是少数。


体制内工作享有完整的法定休假福利。体制内工作享有稳定性以及安全感。体制内工作优势,折射出的乃是体制外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实。私营企业的另一种称呼可以统称为体制外单位,相比于国家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在对待员工的终身福利上却相差甚远。


能够提供可观“隐性福利”的大多是体制内的单位,尤以垄断企业的高薪酬、高福利为甚。掌握政策资源的政府部门和享受资源的事业单位,其“隐性福利”扩张一方面是权力没有受到严格约束,另一方面是财政预算与支出没有得到有效监督。


房子的福利,是很多人选择一些体制内单位的重要原因。2006年8月,针对这一问题。原建设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被外界视为“措辞严厉”的《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规定: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不过,福利房并没有消失,又以“经济适用房”或者“限价房”的名义继续存在。实际上各部委零散的福利分房、建房活动仍在进行,但分房的对象仅限于“核心公务员团队”。


关于体制内的另一种观点


请不要轻易辞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否则你就是在玩命


作者:多茉

来源:简书


去年有篇文章火遍了互联网,文章的名字叫《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作者是李尚龙老师。不用怀疑,我也很喜欢李尚龙老师。年轻、长得帅、有才华、多金。翻翻他的履历,完全是大写加粗的"彪悍人生":1990年出生,上过军校;拿过“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北京市冠军、CCTV“希望英语”演讲风采大赛全国季军;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人气讲师;出的第一本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上市两个月销量突破20万册。现在他出了第二本书,卖得也很火,同时还是导演、公司股东......


无论是他本人的人生履历,还是他在那篇文章里的观点,都透露出一个信息:离开体制之后,越活越精彩。特别是那篇文章里还讲到,“体制”内工作虽然看上去很稳定,但是那种稳定是“靠着一个政策或靠着领导的一句话,可变性太大”。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在央视工作的朋友S与作者李尚龙老师之间的争论。


S说,央视好啊,工作稳定。一个人七千,五险一金,你虽然赚的不少,但不是那么稳定。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李老师就说,我也能赚很多啊。S说,央视发米和油哇。李老师说,我能自己去楼下超市买。S又说,我们每天朝九晚五。李老师回应S说,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上课,白天写剧本,深夜还能看书。A表示不服,说,我有年假,可以旅游。李老师立马一句话彻底浇熄了S,他说,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比起“体制内”僵化的工作模式,一眼看到老的未来,自由职业者这种“每天睡到自然醒,赚钱赚到手抽筋,还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生活方式,听上去着实让人振奋又刺激。


再加上新闻联播动不动出现的各种脱离“体制”的潇洒事例:比方说有一位老师写了一封史上最牛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再比方说,原副县长晏鸣辞官下海开公司,如今身家过亿万......世界、大、亿万,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字眼,越来越多“体制”内的人开始蠢蠢欲动。


不是说想“动”一定是件坏事,老话都说了:“人挪活,树挪死”。但是,在你想“动”之前,请动动脑子,不要盲目愚蠢地去“动”。


去年有个人发邮件给我,说他本来是个“体制”内的公务员,但是对金融行业很感兴趣。于是他瞒着媳妇,果断辞职,毅然投身金融事业,炒过外汇玩过期货,最后把全部身家放在炒股上面,赔个精光。不敢告诉家人,每天装着出门去上班的样子,心里很压抑,找不到回本的办法,他问我怎么办?


我心下想,幸好他不是我老公。要是我老公,非把我气得吐血不可。我好想回复说:活该!!但是我忍住了,毕竟不是我男人,没必要动肝火结梁子,万一他想不开抢银行或者自杀怎么办。所以我只好好言好语地劝他说,要不你先试着出去找一份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先稳定下来,再跟家人坦白。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相信你的家人也不会不原谅你的。


细想,这种人简直是不负责任、不计后果。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是干什么的,就“咣当”把现有的工作辞了,只身扑向未知的未来。这跟不会游泳玩十米跳台有什么区别!哪行哪业不需要一点专业性常识,你觉得你不用提前准备直接就能上手,那大学里设置各种专业课是干什么的!


特别是对于一个已经成家的人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你再也不能像单身时那样任性了。你的一些行为和决定,可能直接会影响到你的家人。你把工作说辞就辞了,把积蓄说赔就赔了,你的下家找好了没有,你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是否会因为你的莽撞行为,你和你的家人以后吃完上顿饭没下顿,孩子读书交不起学费,老人看病找不到医药费......这些问题你是不是应该提前考虑一下?


最近还有一个姑娘向我倾诉她的烦恼,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她的妈妈年纪也大了,但是一直还在打工,有的时候做保姆。她现在是一名老师,但是她不想做这种“体制”性的工作,感觉没有激情。她想离开妈妈去远一点的地方,找一份其他行业的工作,但是比较担心妈妈没有人照顾。


我问她,如果你不当老师的话,你想好要去做什么吗?如果想好了,那试试去找找你喜欢的工作未尝不可,毕竟你还年轻。如果你对你想从事什么行业、自己擅长事情都完全没概念,还是建议你先干好那份“体制”内的工作。你完全可以先干着稳定下来的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之后,再好好思索自己想干什么,等找到了自己兴趣点,同时有一定的职业和知识储备再考虑换工作。


辞职是一件比“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容易实现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体制内”性质的工作。你走了,外面一帮急着找工作不计报酬一心想端铁饭碗的人等着呢,你又不是搞“两弹一星”式的技术人才,爱走不走,“体制”才不留你呢!


换个角度说,就算你跳出体制,换个地方工作,一切就会越来越好吗?未必如此。有时候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慢慢会发现,无论干哪行都有它的烦恼,无论干哪行都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


也许你看过很多鸡汤,告诉你说,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敢闯敢于脱离体制。这个想法从某种角度来讲,有它的道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离开体制过得越来越好的人,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裸辞了的,人家打的是有准备的战役。


这种人,通常都是“背景”的。要么是有雄厚的家庭背景,进可攻,退可守;要么是自己有一定的原始经济资本积累当背景,即使辞职了,三两年坐吃山空,一时半会儿也饿不死,足以撑到找到一份新工作;要么是有能力有才华当背景,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或者找好了下家。

像上文提到的下海创业的原副县长晏鸣,你不要只看到他下海创业赚出亿万身家,更要注意的是晏鸣本身素质就很过硬,他是学电子商务专业出身,在大学里当过老师,在上海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工作过,又有从政经验。他的父亲晏涛是全国镇党委书记下海第一人……晏鸣读大二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创业了,耳濡目染,他并不是完全不懂商业运作规则而裸辞的。


再说作家李尚龙,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能写书能写剧本能开英语辅导班教英语,当他想要辞职的时候,他的那些才能其中任何一项都能养活他。他也是一个有准备的人。


所以亲爱的,如果你现在心里还在默念着“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蠢蠢欲动想要离开“你所谓的稳定”,那么请在心里多问自己几遍“凭什么?”

你有一个有钱的爹吗?


你这些年攒的钱够你交最近几个月的房租吗?


你有什么特殊的才华和技能吗?


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no,那么请温柔的给自己一个“摸头杀”,先耐下心来边干着有把握的工作,利用下班时间,偷偷积蓄的力量,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等时机成熟了,再考虑“现在的稳定是否正在耗费你的生命” 这码事吧。





看完上面的两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