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爱情并非永久,可它是促成你心甘情愿走入婚姻的必经之路,否则,就变成了凑合。
以下来自读者的求助信:
嗨瑟斯,
我今年二十二岁,没谈过恋爱,现在对于婚姻很焦虑。一直关注你们的公号,觉得你们的回信有趣又有道理,所以很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么么哒:)
进正文——
总的来说,我不太擅长和男生相处。
我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和关系比较近的男生的相处状态是那个年纪常有的,类似现在电视剧里演的那种有点甜,但又什么都没说破的互相喜欢。然后他们的哥们儿会开我们玩笑,这些有点儿别扭的相处基本就构成我初中三年和男生的全部交流了。高中的时候我成绩很差,和男生的交流仅限于请教问题,基本不会闲聊。在大学我看起来很普通,很幸运周围有很值得学习的榜样,也遇见很棒的集体,所以在慢慢好转。大四的时候终于可以和男生正常地相处了,像和女生交流一样,表面上和心里都很自然,甚至还和几个男生成了好朋友。
我焦虑的原因是,我希望在两三年内结婚生子,但现在感觉很难实现。
首先是客观上可能性的问题,
我感觉如果二十二年都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那么不只三年,就算再过二十二年依然遇不到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学生时候没有把那些喜欢发展起来,是因为当时就清楚我们不合适。是喜欢他们的,但也知道那种感觉就只是“青春期+男女生”的产物,不会长久,所以没有更进一步。现在还有一年硕士毕业,到时候就二十三岁了。我计划了一些备选的工作方案,都是交际圈会比较广的。我会尽力,但还是觉得难度很大。
其次是我自己的问题。有一些人,别人对TA太主动的时候,TA会立刻不喜欢他们。只有别人只是稍微有一点喜欢TA的时候,TA才能保持喜欢别人的态度。我不是那种特别耀眼的被好多人追的女生,所以当然有可能是没遇见合适的人。不过就我有限的经历来看,我的性格很可能就是这样。我在网上搜到过类似的案例,但是没有查到解决办法。我的担心是,这样下去,就算遇到合适的人,我也想不出我们怎么样能在一起。
最后是爱情本身的bug——当许多年之后,双方衰老,在身体素质和智力上都远远落后于时代时,我想象不出两个人要如何对那样的彼此保持爱情。虽然婚姻需要包容和谅解,但至少凭我目前对自己的了解,那时候我是非常有可能没办法把婚姻坚持下去的。如果是“被离婚”倒还好;如果不是,而且对方又是个善良的人……没有爱情而离婚虽然无可非议,但总觉得对他不公平,而且好人也不该接受这种羞辱。
爸妈说恋爱结婚要顺其自然,我能理解,而且这个年龄似乎也不必过于焦虑,但我真的很想在二十五岁之前结婚生子。我很确定自己不打算独身或做丁克,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间段,客观年龄和主观身体状态都非常合适,完成这件事能让我更从容地为人生规划里接下来要做的事努力(而不是因为清楚地知道有一个计划还没有完成而不安),同时我也非常期待孩子的诞生会给我的人生带来的变化。
关于结婚和生子,我的态度是:生小孩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标。至于结婚,有时候会好奇和期待,未来和我在一起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男生——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普通人,有独一无二的优缺点组合,而我的一切对他来说刚刚好,想想就神奇又美好。
有的时候又觉得可有可无,而且与其不爱了再离婚,似乎干脆不结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只是生小孩的话,我有去了解做单亲妈妈可能遇到的困难,结论是虽然没有十足的信心做到完美,但觉得可以一试(这样的语气可能会被说不负责任,但这确实是我仔细思考之后的结论)。我还是希望能了解孩子的爸爸多一点,所以不太倾向领养或购买精子;而且我本身也比较希望可以和喜欢的人生小孩——宝宝有着我和我喜欢的人的基因,美好又浪漫,可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我没有性经验。虽然未来经历过之后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至少我目前对性的态度是没兴趣+偏排斥。如果和一个只是“有点儿”喜欢我而不是“特别”喜欢我的男生,没有足够的爱作为支撑让他在性这件事上有耐心和包容,那样的体验对于本身就抗拒这件事的我来说会是愉快的吗?甚至还有风险——家人和闺蜜都觉得我是头脑简单,很容易被骗的那种女生。虽然我从网络和身边实例学习了很多(有好多来自你们的公号哈哈哈),但因为没有实际经验,说实话自己对自己也没什么信心。
如果睡过之后发现看走眼了,那未来看见宝宝总会想起那个不喜欢的人,就算没有宝宝也会觉得是让人想起来就厌恶的第一次——似乎无论哪种结局都沾着无法说服自己的污点。
祝好
瑟斯回信:
嗨,这位姑娘,见信好!
你说巧不巧,前几天正在和一个跟你有相同经历同样困惑的女性朋友聊天,她哀叹着说,该怎么办啊我一个九二年的老姑娘了,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人,感觉再不找到过了十年也还是找不到!
无独有偶,又读到了你的来信,有种奇怪的感觉,就是你们这代人怎么比我们这代对婚姻着急多了。
注意,是对婚姻着急。
而甚至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件事里都变成了结婚的前置部分,显得非常鸡肋,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可最终全是为了结婚以后不后悔。
我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真的完全不想结婚好吗?
没什么比瞎玩儿更得我心意了,认识不同的人甚至谈很多恋爱才是那时候自己快乐的不二法门吧。
当然了,性别,性格的差别可能有一些影响,但你们这代姑娘的焦灼确实显而易见。
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为某种程度的早熟。
一方面,自己对人生的规划开始得更早,不像当时的我,浑浑噩噩。
另一方面,虽然自己的恋爱甚至性经验都几乎没有,但耳濡目染,虽然从来不实操,但感觉懂得比谁都多,完全可以是个这方面的理论家了。
第一点,当然未必是坏事,
更早地考虑这些事,对于整个人生维度来说,会更清晰,你经常琢磨一件事,认知上总比那些随遇而安的人要深刻一些。
可第二点我不敢认同。
经常跟傅首尔说,我们写了那么多情感故事和观点,让很多年轻读者看到之后,到底会不会让她们迷惑。
因为有些事,是讨不了巧的,就好像学习、健身甚至烹饪,除了天赋异禀的人,每个人不经过历练就不会懂得一些更真实的感受,如果说年龄有什么价值,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了。
其实情感故事和观点没有导向,关键在于理解她们的人。
一个已经通过个人历练建立了牢固价值观的人,会从习得的经验里挑出对自己有真正指导价值的部分,而不是全盘拿来。
从信里可以看出,你是有独立思考习惯的人,对婚姻和爱情以及异性社交的理解,都想得很远,尤其是客观。
客观是件好事,它更理性,容易穿透很多世界的表象迷雾,对女孩子来说,尤为可贵,因为你们绝大多数更为感性。
但客观也同样有它的局限。
你的客观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在情感这件事上刻意降低生命敏感度,保持一种让自己安全和符合认知的克制状态。
它让你不会在此过程中凭一腔孤勇纵情爱恨伤痕累累,但时间一长,同样面临着习惯性保护自己的窘迫。
你现在的焦虑,可能正源自于隐约对未来自己担忧的自觉。
我能给建议的话,在爱情这件事上,可以别那么信任教条主义。
在婚姻匹配上谈科学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我愿意强调,其实没有真正通向罗马的路。
而且它很容易让你误读结婚这件事,把它独立起来和爱情放在一起看待,
事实上,尽管爱情并非永久,可它是促成你心甘情愿走入婚姻的必经之路,否则,就变成了凑合。
你父母说的顺其自然,有道理,但对你来说过于保守了,如你这般能够抽身而出看待婚姻的姑娘,其实心理上已经对这件事建立了比较高的准入门槛,而很少有可能会有异性能直接跟从好感到亲密养成来符合你的结婚需求。
每个人属于自己的爱情修炼最终都是通过得失来进步的,如果没有抱着即便不成也让自己更理解自己情感需求的目的,总会在通过书面或者传闻得来的认知圈里踏步踏。
我可以很积极地跟你说,
你的焦虑,终归会因为遇上那个对的人而消失不见。
但这么说显然不太负责任,没有人能给其他人的爱情际遇做预言。
而你只是等待好运的降临,就太被动了,看你的信,觉得你是那种有了目标就会去坚决执行的类型,那么不妨在这个阶段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把交往有好感的异性作为一个社交上的自我要求。
恋爱使人进步,这话广义上是没有错的,
感情是人性、性格、经历和边界感等等很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你在这件事上的付出,不会徒劳无功。
另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看过这么多婚姻和情感类型,也试图跟你们传达过一些漫长婚姻生活中的低落时刻,并不是为了说明这件事最终无望,而恰恰是提醒那些身处其中的人该正确面对。
你千万不要在根本还没涉足的时候就去考量“该如何维系没有爱情的婚姻”这种既宏观又根本没有答案的事。
婚姻和很多主观上有努力空间的事一样,是面镜子,带着积极和消极的心态面对它,效果会完全不同,你不相信它,它自然不会对你漏出好脸色。
至于对性的态度和生孩子,恕我直言,你就更没必要现在考虑,如果非要说所有人的婚姻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有一个就是:因人而异。
这不是悖论,而是事实。
之前提到早熟,这个词在我看来永远既欣慰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