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色、形、香、味俱美
跟着王老师学中药啦
王绪前本草认知
佛手(1)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刚变黄时采收。切片晒干,生用。
《本草纲目·卷三十》李时珍曰:“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根据形状而得名。佛是人们向往保佑安全幸福的偶像。中药家族中的佛手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因果实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润泽香气浓郁,故称佛手。佛手与福寿谐音,又名福寿柑。本品在《本草纲目·卷三十》称枸橼。佛手常与香橼相混。
佛手辛、苦,温。
1.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常配柴胡、香附等药同用。
2.理气和中: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呕恶食少等,多与木香、砂仁等配用。此乃芳香醒脾常用之药。
3.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胸痛之证,可与瓜蒌皮、陈皮等配伍同用。
佛手是色、形、香、味俱美的佳果。特点是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一般是用其治胸闷气胀,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或呕吐,将其以开水冲泡代茶饮,简便有效。随时饮用,能给人一种清香畅快之感。佛手以片均匀、平整、不破碎、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在行气方面,佛手较香附作用要强。化痰止咳之力弱于陈皮。疏肝之力逊于青皮,然一物而兼理肺脾肝三经之气滞。根据临床应用来看,以佛手30g,加蜜糖适量泡汤代茶饮,或配半夏、茯苓等煎服,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效果满意。李时珍曰:“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即胃痛)。”胃脘气胀,可用佛手泡水代茶饮。治痰多咳嗽,用佛手水煎服,亦可泡服,在化痰方面可用治慢性支气管炎。也治妇女白带过多。
佛手(1)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刚变黄时采收。切片晒干,生用。
《本草纲目·卷三十》李时珍曰:“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根据形状而得名。佛是人们向往保佑安全幸福的偶像。中药家族中的佛手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因果实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润泽香气浓郁,故称佛手。佛手与福寿谐音,又名福寿柑。本品在《本草纲目·卷三十》称枸橼。佛手常与香橼相混。
佛手辛、苦,温。
1.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常配柴胡、香附等药同用。
2.理气和中: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呕恶食少等,多与木香、砂仁等配用。此乃芳香醒脾常用之药。
3.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胸痛之证,可与瓜蒌皮、陈皮等配伍同用。
佛手是色、形、香、味俱美的佳果。特点是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一般是用其治胸闷气胀,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或呕吐,将其以开水冲泡代茶饮,简便有效。随时饮用,能给人一种清香畅快之感。佛手以片均匀、平整、不破碎、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在行气方面,佛手较香附作用要强。化痰止咳之力弱于陈皮。疏肝之力逊于青皮,然一物而兼理肺脾肝三经之气滞。根据临床应用来看,以佛手30g,加蜜糖适量泡汤代茶饮,或配半夏、茯苓等煎服,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效果满意。李时珍曰:“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即胃痛)。”胃脘气胀,可用佛手泡水代茶饮。治痰多咳嗽,用佛手水煎服,亦可泡服,在化痰方面可用治慢性支气管炎。也治妇女白带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