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嵌入式微处理器
关注这个时代最火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江阴  ·  10232人次!新纪录! ·  18 小时前  
李楠或kkk  ·  俄美会谈,俄国给了美国什么??? ... ·  昨天  
通用技术集团  ·  通用技术集团:冲刺一季度 奋战“开门红”① ·  3 天前  
通用技术集团  ·  通用技术集团:冲刺一季度 奋战“开门红”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嵌入式微处理器

深度总结ARM和x86的发展历程

嵌入式微处理器  · 公众号  · 历史 科技自媒体  · 2024-09-25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深度分析了《PCI Express体系结构导读》文章中关于PC帝国崛起、Intel历史、ARM崛起以及对x86架构挑战的内容。涵盖了PC帝国的形成、Intel的历史与挑战、ARM的崛起以及移动领域的竞争等关键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PC帝国的形成

文章回顾了PC帝国的形成过程,包括Intel推出8086处理器和IBM推出基于Intel处理器的IBM PC,以及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与Intel x86处理器的结合,形成了Wintel联盟,成为PC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关键观点2: Intel的历史与挑战

文章详细描述了Intel的历史,包括存储器危机、决定放弃存储器业务并专注于处理器的决策、领导层的变迁以及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了Intel面临的挑战,如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嵌入式领域的尝试以及工艺技术的问题。

关键观点3: ARM的崛起

文章分析了ARM的崛起过程,包括早期的ARM处理器、与Apple和DEC的合作、ARM指令集的发展以及ARM处理器内核的进步。同时,也提到了ARM在移动设备市场的统治地位以及对服务器市场的影响。

关键观点4: 移动领域的竞争

文章讨论了Intel在移动领域的尝试和失败,包括推出Atom处理器系列以及面临的市场挑战。同时,也强调了ARM架构在移动设备市场的优势,如低功耗、高性能和生态系统等。


正文

今天,我们来看一篇十年前的文章,也是《PCI Express体系结构导读》的作者。这篇文章深度分析了PC帝国的崛起、Intel的历史、ARM的崛起,以及对x86架构的挑战。

一、PC帝国的形成

1978年,Intel推出了8086处理器,奠定了x86架构的基础,标志着PC帝国的开端。1981年,IBM推出了基于Intel 8088处理器的IBM PC,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标志着PC时代的开始。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系统与Intel的x86处理器紧密结合,形成了所谓的"Wintel"联盟,成为了PC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1984年,Intel面临着存储器业务的严重挑战,日本厂商在存储器市场迅速崛起,导致Intel存储器产品的库存积压。1985年,Intel的高层意识到需要放弃存储器业务,专注于处理器开发。这一决策标志着Intel从存储器制造商到处理器制造商的重大转变。1986年,Intel推出了38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具有32位架构,开启了个人电脑性能的新纪元。

Wintel联盟的建立

1987年,Andy Grove成为Intel CEO后,与Microsoft的Bill Gates联手,确立了Wintel联盟的地位。Intel坚持处理器的向前兼容性,确保了软件的连续性,这也是Wintel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两家公司在合作过程中有过摩擦,但Wintel联盟仍然得以稳固发展,共同推动了PC市场的发展。Windows操作系统是PC帝国的核心软件组件,尽管Linux等操作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并未对Wintel帝国造成根本性的冲击。Intel在PC处理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AMD和VIA等厂商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尽管存在外部挑战,但这些并没有对Wintel帝国的根基产生重大影响。

Intel的领导层变迁

  • 罗伯特·诺伊斯: 集成电路的发明者,Intel的创始人之一。
  • 戈登·摩尔: 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Intel的第二任CEO。
  • 安迪·格罗夫: Intel的第一任CEO,以其严格的管理风格闻名,带领Intel成功转型。
  • 克雷格·贝瑞特: 在任期间推行了“Copy Exactly”的生产理念,强调复制而非创新。

二、Intel的历史与挑战

存储器危机

在上世纪70年代,Intel是存储器芯片的主要提供商,市场占有率接近100%。但到了80年代初,随着日本制造商迅速掌握了存储器的设计与生产技术,Intel在存储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开始急剧下降。由于存储器芯片大量积压,Intel在1986年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亏损。Intel决定放弃存储器业务,转而专注于处理器的研发。这一决策最终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使Intel从存储器制造商转变为处理器领域的领导者。

从存储器到处理器

1986年推出的386处理器虽然在技术上受到学术界的批评,但它奠定了Intel在处理器领域的基础。这款处理器引入了32位架构,支持更大的内存空间,成为后来PC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80年代至90年代,Intel的处理器在技术上不如竞争对手Alpha系列处理器那样先进。尽管如此,Intel凭借着对向前兼容性的坚持,赢得了市场的青睐。AMD推出的x86 64与多核处理器一度给Intel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Intel尝试进入嵌入式领域,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XScale处理器,但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工艺技术

  • 领先的工艺技术: Intel在45nm和32nm工艺技术上的领先为它带来了优势,但随着其他厂商也开始采用先进的工艺,Intel的这一优势逐渐减弱。
  • 纳米工艺的极限: 随着技术的发展,硅晶片的制造工艺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Intel在这一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不再明显。

三、ARM的崛起

ARM的早期阶段

ARM最初由Acorn Computers Ltd.创建,旨在为未来的个人计算机设计一种新的处理器。最初的ARM处理器被称为ARM1,于1985年推出。1990年,ARM公司财务拮据,仅有的12名员工不得不挤在一个谷仓中办公。ARM6是ARM公司早期的一款处理器,但由于PC处理器和当时众多的RISC处理器的阴影下,ARM6未能引起广泛关注。

ARM与Apple的关系

Apple在1990年代初期投资了ARM,并且在ARM6的基础上开发了Newton项目。尽管Newton项目最终失败,但Apple对ARM的投资和合作对于ARM的发展至关重要。1993年,ARM推出了ARM7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Die尺寸仅为Intel 80486的十六分之一,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手持设备使用。ARM7的成功帮助公司缓解了财务危机,员工数量增加到50人,年销售额达到了10M英镑。

ARM与DEC的合作

1995年,DEC开始研发基于ARM架构的StrongARM处理器。DEC获得了ARM架构的完整授权,这意味着它可以使用ARM的指令集来设计新的处理器架构。StrongARM使用5级顺序执行的流水线,分离了指令和数据Cache,并加入了DMMU和IMMU功能部件,每个MMU包含32个全互连结构的TLB,以及16级深度的WB(Write Buffer)。这些改进使得StrongARM更像是一颗微处理器,而不是微控制器。StrongARM不仅在工业界获得了认可,也在学术界引起了关注。

ARM指令集与处理器的发展

ARM指令集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最初的ARMv1发展到ARMv6。ARMv6对存储器访问模型进行了大规模更改,导致它不能100%向前兼容ARMv5指令集。为了提高代码密度,ARM引入了Thumb指令集,这是一种16位的指令集,与32位的ARM指令集一起使用。ARM还支持Jazelle DBX指令集,这是一种直接字节码执行指令集,主要用于Java虚拟机等环境中。ARM指令集中的条件执行指令允许根据状态位有条件地执行指令,这有助于减少程序中的分支指令,从而提高性能。

ARM11与Cortex系列处理器

2002年至2005年间,ARM推出了多个ARM11系列处理器内核,如ARM1136、ARM1176和ARM1156。这些内核标志着ARM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尤其是在性能和功耗方面。2010年,ARM发布了Cortex A15内核,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ARM不仅要在移动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要进军服务器市场。Cortex A15内核的目标应用包括高端手机、家庭娱乐、无线架构和低端服务器。

ARM与Intel的竞争

Intel曾试图通过XScale处理器进入移动市场,但最终于2006年放弃了这一努力,将XScale业务出售给了Marvell。Intel随后推出了Atom处理器系列,以应对ARM在移动设备市场的崛起。尽管Atom处理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ARM在移动领域的领先地位依然稳固。Atom处理器相较于XScale,在性能功耗比上有所提高,但ARM架构的优势在于其开放性和低功耗特性。

ARM的市场影响力

ARM处理器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随着Apple的iPhone和iPad的推出。ARM也在逐步进入服务器市场,尽管这一进程较为缓慢,但已经有一些厂商开始探索基于ARM的服务器解决方案。

四、移动领域的竞争

Intel的尝试

Intel在2008年推出了Atom系列处理器,旨在满足快速增长的移动设备市场需求,特别是针对上网本和后来的平板电脑市场。Atom处理器的设计目标是提供足够的性能同时保持较低的功耗,以适应移动设备的需求。

尽管Atom处理器相比传统的x86处理器在功耗上有显著改进,但与ARM架构的处理器相比仍然较高。移动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电池续航能力,而Atom在这方面无法与ARM相匹敌。

ARM架构的优势之一是其广泛的生态系统,包括丰富的软件支持和优化。相比之下,Atom处理器在移动操作系统(如Android)的支持方面不如ARM成熟。

Intel试图用Atom处理器打入一个已经被ARM架构统治的市场。尽管Intel在PC领域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但在移动设备市场上却难以撼动ARM的主导地位。

尽管Atom处理器在性能方面能够与ARM处理器相媲美,但在同等性能水平下的功耗控制方面往往不如ARM。

Intel最终放弃了Atom处理器在移动设备市场的尝试,转而专注于其他领域,如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

ARM的优势

  • 低功耗: ARM架构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低功耗运行,这对于依赖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来说至关重要。
  • 高性能: 随着时间的发展,ARM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提高,能够满足日益复杂的移动应用需求。
  • 广泛采用: ARM架构被广泛采用,不仅限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多种类型的移动终端。
  • 生态系统: ARM拥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如Android和iOS)、开发工具、应用程序以及硬件制造商的支持。
  • 灵活性与可定制性: ARM授权模式允许制造商定制处理器内核以满足特定的需求,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上面的内容便是《arm与x86》的总结与整理,现在再回顾这篇文章,我们还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了解Intel很多历史。

现在Intel的x86架构以及日薄西山了,Intel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市值被英伟达和AMD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曾经的芯片老大哥现在过的很不如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ARM的优势,现在每一点都在蚕食着Intel的市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