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杰(左二)
于是在高一暑假,
高文杰报名参加了学校“行走的教室”暑期研究型学习活动,深入到安徽宏村进行水污染的相关考察。
高文杰对当地水质污染源分布情况,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法,最终完成了一份长达9000字的调查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宏村采取了破坏环境发展经济的模式。伴随着当地水质的下降,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下降。”课题发布会上,高文杰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在暑期活动中,他也开始用镜头去记录身边的污染,导演了《行走的教室》系列纪录片。
与此同时,他从身边的水污染出发,报名参加“中国好作业”孔海南教授提出的关于“调查身边的河道如何成为‘黑臭’污染”的研究,
对学校周边彭越浦进行分析,得出了水质为Ⅴ类水的结论,并根据相关理化指标,对于河道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二暑假期间,
高文杰又进行了大气环境学的相关课题《室内PM2.5浓度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
探究门窗类型、使用空气净化器、加湿器对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他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治理过程中有效使用相关吸收性植物,通过自然的方式对抗污染的观点——这也让他更加认识到了自然的力量。
在环保道路上,高文杰从无知到懵懂,同时也培养出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环保的责任感:“河流、天空、大地,应该属于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我们应该把蓝天留给他们。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
高文杰告诉记者,自己平日里对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关注度较高,喜欢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希望周围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让中国的山更绿,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