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值
网易原创情感文化栏目。槽值爆表,不吐不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婚姻家庭那些事儿  ·  “分床睡”的中年夫妻,感情越来越好了? ·  3 天前  
CP头像集  ·  壁纸 | iPhone 16 Pro 深景壁纸 ·  4 天前  
CP头像集  ·  2025蛇年微信红包封面汇总!(持续更新) ·  5 天前  
CP头像集  ·  2025蛇年微信红包封面!附免费领取入口→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值

生而不养的最大恐怖,终于有国产片敢拍

槽值  · 公众号  · 两性  · 2024-09-14 17:58

主要观点总结

电影《野孩子》关注无家可依的野孩子们,特别是马亮和轩轩的故事。他们虽然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却无人抚养,被迫流离失所。电影通过他们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关于救赎和希望的青少年犯罪图景。电影不仅触动了观众,也引起了社会力量的关注,帮助更多事实孤儿得到帮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背景及简介

电影《野孩子》关注无家可依的野孩子,这些野孩子虽然父母健在,但无人抚养,被迫流离失所。电影通过马亮和轩轩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关键观点2: 电影中的关键人物及其故事

马亮和轩轩是电影中的核心人物。马亮为了抚养轩轩而四处偷盗,两人相依为命。他们的命运因彼此而发生改变,彼此间的爱和救赎成为电影的核心。

关键观点3: 电影中的青少年犯罪图景

电影通过马亮和轩轩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深入且复杂的青少年犯罪图景。这些野孩子们面临着伤害或被伤害的问题,他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没有人教他们对与错,更没有任何关于未来的规划。

关键观点4: 电影对社会的影响

电影《野孩子》引起了社会力量的关注,帮助更多事实孤儿得到帮扶。电影的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群体,施以援手,用希望的灯塔照亮孩子心底的黑暗。

关键观点5: 电影的启示和意义

电影《野孩子》让我们相信,在明天,一定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施以援手,帮助这些事实孤儿。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关注和陪伴是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方向的重要力量。


正文


“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的心就像一个无底洞,有着想不完的心事。”


“可当有人站在我面前时,我的心却又像一条干透了的河,说出来的都是谎话。”


几年前,小学女孩石凤鸣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她已经8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


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石凤鸣的生活里总是充满着饥饿与嘲笑——父母缺位带来无爱的童年,她仿佛与世界断开了链接,自卑且孤独。


21岁的马亮被捕时,他8岁的小弟弟轩轩正在教室里上课——


这对兄弟的命运与石凤鸣相仿。


父母于他们只是一个无比遥远的记忆,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他们如野草般生长。


唯一不同的是,一次宿命的相遇,让相差13岁的马亮和轩轩,成为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密的家人。


而为了抚养轩轩,马亮靠四处偷盗谋生……


这些无家可依的野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事实孤儿,虽然父母健在,但他们却无人抚养,被迫流离失所。


最近,一部关注“野孩子”内心世界的电影,被搬上了大银幕。


上映过后,电影里细腻的情感和真挚的表达打动了无数人。


从马亮和轩轩的故事延伸扩散,导演殷若昕交出了一部有关救赎和希望的电影——


《野孩子》



野孩子的第一面,是被抛弃,进而被伤害的人。


“爹不养,妈不爱。”


如野草一般,他们被不负责任地、随意地带到了这个世界,然后很快,他们又被抛弃。


电影里的轩轩,最羡慕的是普通小孩的生活。


他总是仰着头,眼睛里散发着刺目的光——他渴望一件校服,渴望一个泡泡机,渴望一包零食,渴望一次妈妈的拥抱。


但有一条线,将轩轩与普通的世界彻底隔开。



而当光明的世界将他们拒之门外,自然会有另一个黑暗世界,向他们张开獠牙。


相比原版故事,电影无疑是更加具有张力的。借由马亮和轩轩的视角,电影展开了一幅更加深入也更为复杂的青少年犯罪图景——


文叔,看似温和热心,实际上他所谓的“野孩子之家”,只是一条对这些孤儿榨尽骨血的灰色产业链。


而这些野孩子们——


没有接受过完整教育,没有人教他们对与错,更没有任何关于未来的规划,他们从世界中习得的,只有伤害,或被伤害。在朝不保夕的日常里,他们茫然,进而暴虐。


不良青年大毛,孩子里的头头,偷盗抢劫下手狠辣。


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在砸车窗偷钱得手后,故意再多砸几辆车触发警报,然后在刺耳的警报声中,骑着摩托嚎叫着驶向远处的黑夜。


整个人身上,有一种近乎自毁的癫狂。



他的跟班老鼠,则有一个单纯的梦想——攒钱回老家开网吧。


老鼠总是念叨着这句话,即使他从未攒下一分钱。因为文叔分给野孩子们的“赃款”,只是野孩子之家的餐桌上,凳子往前一步。


但关于开网吧的虚幻梦想,已是老鼠继续向前生活的全部指望。



甚至——被迫加入这里的马亮,即使本性柔软善良,但也在一次次的犯罪中,不自觉地滑向了癫狂暴虐的深渊。


在社会力量介入之前,这些野孩子的人生就是一个斜坡,而他们自己只是一个小球。身体里没有向上的力量,更没有向上的选择。


越是挣扎,反而越快坠落。


无人知晓的时刻,野孩子眼神里渴望的光渐渐熄灭。他们在夜色里游荡,在暴雨里被埋葬。



但好在,电影也并未聚焦于那些沉重的黑暗面反复鞭笞。


正如电影释出的海报那样——


即使生活的底色悲凉,但在马亮和轩轩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微笑。


破旧的三轮车,被人丢下的沙发,一路下坡——但少年和孩子的脸上,盛满了希望和快乐。



轩轩残酷的世界里,有着马亮无比柔软的爱。


这部电影讲述野孩子艰难求生的故事,也讲述一个少年和另一个孩子的互相救赎——你是年幼时的我,我是刚刚长大的你。


抚养轩轩的日子里,马亮付出了他能想象到的、所有的爱。


给轩轩买零食,为了让他有个普通的、快乐的童年;给轩轩买纯牛奶,为了让对方长得强壮,不像自己这样受欺负。


无数次教育轩轩不要偷东西,想尽办法给轩轩办入学,将他托举到有光的地方。



但,也有无数个摇摆不定的瞬间,催着马亮离开。


犯罪团伙越发暴力,街上的警察越来越多,他看见深渊正在吞噬自己。


但最终,马亮还是留了下来——弟弟轩轩对着自己哭喊着“哥哥”时,他总会想到当年那个哭喊着央求家人留下的自己。


马亮的身上,有着一种很少见的复杂性。


他是失控的,也是清醒的。


一面,他向着黑暗不断滑落,另一面,即使身处污泥,他也要把爱的人举过头顶。



而轩轩的命运,也因这份托举迎来分岔——虽然马亮20多年的人生,一直在被伤害中度过,也从未被好好爱过,但他却学会了如何爱轩轩。


这份爱无比普通,而轩轩所想所求,也不过是一份这样的普通。


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爱使人幸存。这份被爱与希望,将抚慰轩轩未来的一生。 


同样,那份爱人的心,也救赎了马亮坠落的灵魂。


马亮总是认为轩轩分不清谁是真正对他好。


也总觉得轩轩的心,随时会被一颗糖、一包零食给吸引走。


但其实,小孩子的内心和世界总是无比纯粹,尤其是在面对爱的时候——他们知道谁是真的爱自己。


然后,他们便同样会献出一份属于孩童的、纯粹的爱。


这份得以确认的爱,也让马亮和轩轩重新长出了足以扎根的血肉——


两人相依为命时,马亮养了两条金鱼在罐子里,金鱼在罐子里游来游去,就像是漂泊无依的他们。


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有彼此。



我们很容易就能从电影里打捞出这些温情脉脉的瞬间,而少年与孩子之间的挣扎摇摆,也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底色:


“我愿意舍下一切拯救你,只要你别变成下一个我。”


回到电影的命名——野孩子。


“野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生在旷野,命如野草,但又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黑暗的另一面之外,野孩子们身上都有着近乎孩童的纯粹。有人为一顿火锅快乐得发疯;有人总是念叨着虚幻的梦想;有人在临终前告诉警官:如果父母来找自己,请不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真实的样子。


野孩子们很少被爱。


所以只能在那些心酸的往事里,努力挤出一点爱的泡沫,并且不断咀嚼。



他们心中依旧有点滴美好,试图在最深处的黑暗废墟里,开出一朵小花——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正如女孩石凤鸣在日记里所写:我的心却又像一条干透了的河。


野孩子的心,总是这样无比干涸。


但也因此,只要一点温暖,一点希望,一点光——他们便会像野草一样蓬勃成长。


故事最后,轩轩每天都想见马亮,但身陷囚牢的马亮却无法露面,更不想让自己成为轩轩的坏榜样。


警官问马亮:“如果轩轩忘了你怎么办?”


他回答:“忘了就忘了吧。”


忘了我,是马亮最大的谎言。


警官再问:“那你会忘了轩轩吗?”


马亮低头沉思,泣不成声,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忘不了……”



忘不了的,何止马亮和轩轩。


因为他们的故事,已经有35.8万事实孤儿得到帮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一群体,对他们施以援手。


马亮和轩轩的世界,是在周佼警官闯入之后,才得以被社会看见。


而周佼警官,在看完电影后表示,自己曾被主创的一句话感动——“不是想让他们走出来,是希望阳光能照进去。”


电影的意义,就在于让这些野孩子被看见,被理解,被帮助。


让光照进他们的世界,让每一个在风中飘荡的“野孩子”知道,自己不曾被世界遗忘。



五年前的一则新闻,让许多人知道了“事实孤儿”。


今天的《野孩子》,则接过这根承载希望的接力棒,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了“事实孤儿”的内心世界。


这让人相信,在明天,一定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施以援手,用希望的灯塔照亮孩子心底的黑暗。


那个不善言辞的哥哥马亮,那个懂事听话的弟弟轩轩,那些被泥沼困住的事实孤儿……


他们不仅带给了我们触动和温暖,也带来了改变现实的力量——大家的关注,就是这种力量。


多一人观看,“野孩子”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光。


多一人关注,也或许就能少一个“野孩子”。


有人陪伴,有光落下——即使再难,他们也会找到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