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TheBeauty
「每一次推送,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变美机会」——干货向的变美小秘密,知乎42w关注的答主Jennyyy的个人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eTheBeauty

李子柒凭什么大火?懂审美的人,正赢得颜值事业双丰收

BeTheBeauty  · 公众号  ·  · 2020-01-08 11: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01
美是「实力」


好看有什么用


小时候,家长常说: 「好看有什么用? 好看又不能当饭吃!


但长大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 长得好看不仅可以当饭吃, 挣的钱 更加是好几辈子也吃不完。


▲娱乐圈女明星的收入,够吃好几辈子了


美的力量 还不止于此!


无论是先天长得好,还是底子好加后天医生给力,能不能拥有一张好看的脸,「 注定 」的成分很高。


▲这种程度前后对比,往往是底子+技术+运气+作弊的综合产物


但美既是窄门,也有其 宽容 一面:


懂得美、懂得营造美的人,即使不是奉天承运大美女,也自有其 无可替代的吸引力 ——


凭这核心能力,可以颜如玉,亦可黄金屋。


在这点上, 李子柒 是绝佳例子:


▲可能是最懂氛围美的人,没有之一


论长相,她算清秀舒服,但很难说艳惊四座。


但凭借她的美食视频,她不仅在 youtube 上赢得 815万粉丝


▲而且关注量每日涨幅以万计


更难得的是,她的关注者虽然来自世界各地,大概率 听不懂中文 ,也很难复制她所做的美食,但却都能 get到她和她视频的美


▲很神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沉醉于同一种美


据统计,仅youtube广告,李子柒 一个月 就能收入 371万 ,绝对够得上黄金屋标准。


▲写到这,擦了把眼泪


而更厉害的是,她的视频不仅为她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喜爱和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这个世界


视频下的评论区,掐架骂博主是常态。


但她的评论区下面,和平地仿佛 另一个世界


▲看她的评论区,感觉在接触人性特别美好的部分


也因为她,不少对中国不甚了解的外国人,对遥远的 中国产生了好感 ——


▲一个人抵上一个宣传机构


古人说美,爱用「 倾城倾国 」。


如金庸小说中顶级美人,是美到止戈的香香公主。


本身已经两军交战一触即发,香香公主一出现,「不论军官兵士,都沉醉在这绝世丽容的光照之下……人人都呆住了……无数长矛掉下地来……但觉心中柔和宁静,不想厮杀」。


▲因为描写得太美,所以几乎每一任演员都会被观众挑剔


而李子柒视频的美,虽然跟香香公主的美不是同一类别,但亦起到了 无形化百万的作用 ——


美之力量,一至于斯!


好看没有用吗? 好看太有用




02
展现美是「能力」


央视 评李子柒 ,概括得极妙: 「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 中国文化 ,讲好了 中国故事 」。


▲以此终结了前段时间围绕李子柒的讨论


为什么简妮我说这评语很妙呢?


一则,点明李子柒视频的魅力,在于「 」这 重要软实力


二则,不像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点明李子柒的成功,在于她 懂得呈现美


▲看到这画面,大部分人都能get到美,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美呢?


在讨论美时,常见的两派发言,是 纯硬件派和整体感觉派


前者说,美来自于 硬件的优越 ,如张柏芝这等奉天承运360°无死角大美女,怎么拍都好看。


▲但其实,张柏芝也有特别美和一般美的程度差异。


后者说,美在 整体感觉 ,因此个人偏好很重要。 我觉得不美,就是不美。


▲李子柒厉害的是,攻击她的人最多说她摆拍,但几乎没人觉得她拍的不好看——一定程度上统一审美观


不同于这两者,简妮我是偏硬件向、承认感性影响的「 技术派 」:


他人看美人美景,只叹浑然天成,赞其天资优越和硬件过人。


而简妮我看,则更多看到整体美感后,是环环相扣的 精细规划与心血倾注 ——


▲从这一点来讲,李子柒的视频是真心厉害


因此,比起讨论李子柒能不能作为文化输出,简妮我更想从「 技术 」的角度来分析,她 构建美、呈现美的技巧


就像考试,有人有90分的实力,只考出60分的水平。 有人则能用60分的能力,考出90分的效果——


美有多重要, 营造美、展示美 的能力就有多重要。


▲youtube上类似定位的还有滇西小哥,如果说李子柒是艺术美向,她就更接近生活向,不说优劣,但从美感上确实高下立现


通过这篇,希望我们的读者,不仅能get到一些 构图和拍照的「术」 ,也能 扩展对美的认知和想法 ——


美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相辉映,是天赋与技巧的协力共筑,是硬件与氛围的珠联璧合


具体如何做到? 且听简妮我慢慢道来——




03
旁观另一种生活

「疏远感」


人们分析李子柒时,总喜欢提到她的做菜视频,会 从种菜开始拍 ——


言语中颇有些「为了猎奇」「胜在新颖」的不以为然。


▲很经典的,为了做酱油,会先拍种黄豆


要简妮我说,这是只知其皮毛,不知其 精髓


正如热评所说,与其说李子柒是「美食」博主,不如说她是「 生活方式 」博主。


她的核心魅力,在于呈现了一种 「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 ——


无论是种菜、摘菜还是吃菜,都只是这生活的一个侧面。 但核心是让你 感受、 沉浸并喜爱 上这种生活,继而爱上营造这种生活的她。


▲核心是生活,是整体感觉,而不是菜本身


「田园牧歌」式生活,魅力何在?


对身陷钢筋森林的现代人来说,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自然景色,往往 自带治愈效应 ,让人见之忘却案牍之劳形。


也因很多人没做过农活,对田边土旁亦有 浪漫的幻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不就是这个味?


▲谁心里没有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梦呢?


也因此,要呈现「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美,「 自然美景 」就应该 重点突出 ——


李子柒之所以要从种菜、采摘开始拍,意义之一,是为了自然而然地 引出美景 画面。


显著的表现,她的视频中,有大量无人物的 空镜头 ,让你从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美。


▲这可以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然这不是桃花,是辛夷花)


可以是「种豆南山下」,也可以是「枯藤老树昏鸦」——


有中文背景的人,更能get到那种 意境美 但不懂的人,也能浅浅地感受到一点好看与动人。


▲很美的两个镜头


如果李子柒的呈现技巧仅限于此,那还当不起「厉害」两字——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景本身好看,不是人会拍。


「田园牧歌」式生活,一定是带点 浪漫 带点 童话感 的,真的在田里劳作,热、晒、虫子、累,种种不美好。


▲对李子柒的批评,很多也集中在「真实做农活,哪可能这么轻松漂亮」——不过人家也没说自己反映真实生活啊……


但,观众想要的,其实未必是自己「真正生活」在这种环境里,而是希冀能短暂地感受「 田园牧歌 」生活的 浪漫美感 ——


如何让观众尽可能地沉浸在这种生活的美,而 忽略 这种 生活的不美 呢?


用技巧,花心思,不外如是。


方便大家理解,简妮我把思路之一总结为「 疏远又靠近 」——


「疏远」说的是,她着力呈现于一种区别于现代人日常城市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让你 以旁观者的角度,体会这种生活的美感,忽视可能的缺点


具体说来,她的构图中,人往往只在画面一角,重点在 人与景的交融


人的劳作 细节看不清 ,只体会到 整体美感


▲人往往只占一小部分


跟同类型,但风格更真实日常的博主「滇西小哥」对比,很能看出构图的差异。


比如,同样是收甘蔗。


人在图中大小就大不一样: 李子柒重点在景,滇西小哥重点在人,劳作细节更清楚。


▲李子柒更有艺术感,滇西则更接近人间烟火感。


即使人在画面中占比较大,李子柒也多半 不会出现在画面中央 ——


画面的 主角依然是景 ,而不是人。 说明她很懂得视频的魅力所在。


▲滇西这画面也很美,不过构图依然是不同思路的


从「种菜」开始拍,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制造「 疏远 」感——


都是做菜,如果从「做菜」开始拍,无非是你我厨房厨具不同,做出来摆盘效果不同,无法体现整个生活韵味。


从种菜开始拍,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你感受到「日常生活」和「 李子柒生活 」的巨大不同:


▲比起超市买的,这种长在枝丫上的茄子,显然让人更有成就感。


比起种菜,杀鸡可能会引起不适,但又是做菜难以避免的——如何尽可能呈现好,回避不好?


李子柒在这一点上,处理得颇为 艺术


只给你听见鸡叫,但不给你看到活生生的鸡,继而 虚化 ,只剩一根鸡毛。


你能感受到 过程的成就感 ,但不沾一点血腥。


▲类似于电视剧里男女主角一过夜就让你看窗帘,大家都懂得但不适合拍出来(我在说什么)


而营造「疏远感」或者说「区别感」的另一要素,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是她的 光线与色调


拍食物 的读者可能有印象,想要让人食指大动,往往需要明亮的光线、调高画面的饱和度,色温偏暖,颜色就更鲜嫩可人。


▲同一张照片,处理颜色前后


而李子柒的画面处理,往往是 反其道而行之 的: 爱用 明暗交错的光线 色调也 偏冷偏暗


▲跟滇西对比,不难看出色调偏冷偏暗


从「凸显食物本身」的角度说,这样的处理显然是失策的——会 降低食欲


但如果意识到,整体重心是「凸显生活方式」「 营造感觉 」,这样做的原因就显而易见:


这种光线和色调,带一点复古,更有 童话感和疏离感 ——让你仿似觉得,穿越到另一个时空,也因此,拥有了另一种生活。


▲这种色调还有一个好处,显得人比较白




04

参与另一种生活

「靠近感」


当然,如果只是「疏远」,显然是不够的——人们固然想看另一种生活,但 看得到摸不到 ,反而会 激发沮丧


李子柒拍得固然很美,但比起BBC这类专业团队, 只拍景 的话,还是难寻胜算。


▲如果只需要呈现自然风光,那么BBC纪录片肯定更厉害


而这,就需要在「疏远」之外,加一点「 靠近 」——


先让人们觉得这生活很不同很美好,继而让人们有 参与感和亲切感 ,爱上这生活。


如何营造「参与感」? 一个很妙的角度,如何拍 采摘


李子柒拍采摘时,常会让画面非常靠近,只剩一只手,像 第一视角 ,让人感觉「 自己在摘 」:


▲随便举两处例子


不仅如此,镜头往往会记得留给满满的菜篮——让人很有 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排列的也很整齐


参与感 」很玄妙: 对于成果,人们都想要参与分一杯羹,最低限度,得到点成就感。


但对于辛劳和过程的艰辛,本性上,人们其实很想跳过。


李子柒的视频,就很好地照顾到了这种人性: 虽然每一个步骤都会拍,但中间的 辛劳 其实会不动声色地 跳过


▲这里砍东西应该很累,但她也是一脸淡然


而对于 成果 ,则会 放得很大 ,让你有充分的成就感:


▲食物特写,让人特别有成就感


为了拉近距离让你有亲切感,她也会拍一些 小失误 ,拉近与你之间的距离:


▲但也是你会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很可爱」的程度,不会是拍出让人气到骂娘的情节


类似的,她的视频里,不仅有种菜收菜,也有生灵间的 有爱互动 ——


不仅有「风景美」,也有「 人情美 」。


比如她的 奶奶 ,虽然很少说话,但和她的互动非常拉好感,评论区都说,希望她奶奶能活到永远:


▲为整个生活基调,填上家庭和睦的吸引点


不仅人和人和谐相处, 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 之间,也颇得其趣。


▲猫试图偷吃菜,被拍下来也显得很可爱


她点击量特别高的年货视频,结尾特别可爱:


她为奶奶做了甜点,一起吃的时候,小狗也想偷吃——真的太萌啦!


▲这种让你觉得很可爱的细节


而出门时,她会拍下相互依偎的猫头鹰——


像是你 借着她的眼睛 ,细细收藏这生活中每一点 可爱的细节


▲单独这种画面,就让人觉得温馨


有人会把现实与梦幻 完全对立 现实是残酷的丑恶的,梦幻是温馨的美好的。


照我说,李子柒所呈现的生活魅力,其实颇有智慧: 所谓梦幻,其实也大抵是 美好版的现实


李子柒没有拍飞天扫帚奇幻,也没有拍逆天改命励志,很多都是 现实生活 里可想象的场景。


但她把 温馨和美好 收集,再酝酿包装呈现,硬是拍出了「生活之上的另一种生活」的 童话感


▲谁没幻想着自己摘花也这么自然又美丽呢?


所以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这话最好再加一点,变成「缺乏的只是 发现美的眼睛 ,和 呈现美的头脑 」。




05

你的面貌是

你生活的面貌


理解这些, 对普通人 有意义吗? 对变美 有意义吗?


考虑到这篇的主题是李子柒,写这点有点偏题,其实最好的处理办法,是用前辈高人范抛下三个字: 「自己悟」——


但如果简妮我真这么做,估计会收到不少臭鸡蛋烂苹果,所以还是多说几句吧!


之前讲 氛围美人 时,提到 晚晚 的核心词是「 文艺有钱感 」。她几乎都会选文艺风的背景,背景不对感觉不对,整体效果就差很多。


▲右边妆容也救不回来


而很多读者也表示,受之前拍照教程系列的启发,懂得用 美好的景色 烘托 自己的美。


▲最初级的,学高圆圆,找与自己颜色呼应的景色拍照,就要有感觉很多


人和景的关系 ,显然没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景很漂亮,人也很美 ,但拍出来就是 游客照 ,得到1+1<1的坑爹效果。


▲明星也有这种情况


景和人,都可看做画面的组成部分。 而画面的美,不仅在于画面本身,更在于画面所引起的 联想及感觉


人突出于景 ,固然可以让人的优点更为彰显。 但这也是一种 略带侵略感 的表现方式,如果效果不佳,易 激起反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过于「知道自己美/帅」的明星们, 拍照互动感太强 ,反而让人不舒服。


▲杨洋够帅了,但太过表现出来,被称为油腻


相反,自然地融于景,反而让大家可以 更平和 地感受到画面的 整体美感


很多明星生图比精修好看,往往是因为生图的 刻意感更低


而观者往往带着 「旁观者」角度 ,像坐在他们旁边一样,更能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差异性的好看 (特别当同画面中有素人时)


▲生图好看很容易给人一种「不经意抓拍都这么好看」的感觉。


更懂的人,会「 借势 」——


人和景 共同构成 画面美感最大化 ,乃至让你想到 一段故事,一种心动


这种魅力,绝不是死抠硬件的人能把握的。


简单例子,吉永小百合不美吗? 肯定是美的,但死抠硬件,也能说出不少瑕疵:


▲年轻时的她


她的颜值巅峰,几乎公认是中年后的 雪景照


虽然也能看得出五官轮廓,但这显然不是照片重点。


颜色上, 乌发红唇雪肤 对比冷艳又素雅,雪花加重了冷中和了艳,像是雪地里忽现的 精灵 脑补 一段 缠绵悱恻悲欢离合


▲非常经典的两张


再比如, 柏原崇 不帅吗? 超级无敌霹雳帅,五官大特写也好,侧面轮廓也好,都绝对能打。


但要盘点大多数人对他的心动时刻,他们想起的可能不是他的轮廓,也不是他的五官,而是那 风和白窗帘


▲你每次看到这张图时,都会想起一开始那心动的感觉,而不是他鼻子高不高


美归根结底是感觉,如果说 「拼硬件」是硬拼 ,那么 「拼感觉」 则可以说是 智取


你的受众向往什么感觉? 为什么向往? 核心是什么?


根据这思路, 有重点有规 划地 安排自己的 魅力点 ,才能起到整体效果最大化的作用——很多时候,这比脸上一亩三分地重要得多。


比如说,文艺女路线的 江一燕 ,很多女生会觉得,她的异性缘大大大于她的美貌程度。


▲文艺路线的女生,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为什么有人 偏好文艺感 ,甚至认为比美貌重要?


说白了,文艺感往往带来 优秀智商 的联想,是对知书达理式 解语花 的幻想,是对可畅谈人生谈古论今 精神伴侣 的希冀。


文艺女神要脱离于柴米油盐,脱离于蝇营狗苟,脱离于勾心斗角争奇斗艳。


▲类似的,如果清纯女神开始露肚皮,那即使身材很好,也往往要减分


与其说那是对一张脸的向往,不如说是 对一种类型,一种生活的向往


中年男性苦恼于 繁琐的日常生活 ,蛮多反而很喜欢 烟火气轻 的解语花式对象,美艳倒未必很受欢迎。


▲作为文艺女神,汤唯也常被说气质和吸引力大大高于硬件


对同性亦是如此: 我们有人喜欢柔弱可人的莬丝花,有人喜欢大杀四方的御姐——


自问一下,我们喜欢的,真的只是那一张脸一面妆吗?


不是吧,很多时候,我们是 向往 那一种不费力赢很大的 设定 ,是那种凭硬件大杀四方的 快意


▲对某种美感的偏好,往往有很强的联想和感情因素


类似的,宋思明为什么那么喜欢海藻?


他放不下初恋情结,而跟年轻小姑娘谈恋爱,能让他产生「我回到年轻时候」的 错觉


▲与其说是年轻姑娘让他们老房子着火,不如说是他们对「重返年轻」的欲望不可阻挡


当突然发现解语花变成霸王花,或发现人间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并无例外后,那张脸那身段就 不再有魔力 ——


红玫瑰变成了蚊子血,白玫瑰变成了米饭粒。 变得不是脸,而是你对那张脸倾注的理解、想象与感情。


▲明星的生存之道,不止在脸,观众缘也极端重要,跟美不一定划等号


现代人很容易钻牛角尖,再加自我主义盛行,很容易 把「我」看得太重 ——


我美不美? 我完美不完美? 我有没有美到压过别人? 这景色这衣着能不能显出我更美?


但「我」太重,未必会让整体效果最大化。 正因为大家都很注重「我」,太「我」的人,反而不易招到 广泛的喜爱


▲刘亦菲路人缘不错,固然因为她美,也是因为她基本不太争抢


理解美在一种感觉,懂得投其所好的人,往往会 把自己放得更小一些


我是我所呈现的感觉的一部分,我的面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表现是我的内涵的一部分。


不张牙舞爪地要你看所有的我我我,而是尽量 有选择性 地为你呈现一种有吸引力的感觉、一种有美感值得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的视频,她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但整个视频不完全都是她


我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需要都是我。


但,如果你喜欢这种生活,喜欢这种 感觉 ,那么你也几乎必然,会自然而然地 喜欢上构成它的我 ——


▲打开李子柒的视频,就像打开了另一种生活,大家不仅喜欢她,也喜欢她奶奶、宠物等等


这样说起来,倒是有些「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的味道。


从这意义上来说,央视说李子柒懂得 中国美 ,倒确实是极其到位的——


而她 营造氛围和拍摄、构图 的技巧,篇幅问题,系列 下期 再聊吧!




看不懂或看不够?还可以看:


氛围美人 / 中国人变美太难

90年代港风1 / 90年代港风2 / 香港衰落与美人

复古穿搭 / 复古风格 / 晚晚变美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
微信: BeTheBeauty
商业合作/转载申请,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除手绘图外,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点我跟李子柒一样颜值事业双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