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点儿艺术
艺点儿艺术网站,打造中国最大原创艺术品库,挖掘推介未来艺术之星。聚集30万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国内领先艺术公号。用户投稿生成UGC杂志S.T.U.B,不定期出刊。艺点儿艺术,让你的生活多一点儿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艺点儿艺术

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篇干货可能会颠覆你对他的印象

艺点儿艺术  · 公众号  ·  · 2021-04-02 12: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生前岌岌无名,死后扬名天下” ,这是大多数人对梵高的印象。

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这个悲剧故事让很多人相信,他是因为审美太过超前才难以受世人赏识。

在他死后,时代的审美终于追上他的步伐,于是梵高的画“火了”。


|   事实真的如此吗? |


梵高是个绘画天才,这点毋庸置疑。但和丢勒那种13岁惊艳众人的大佬不同,他 大器晚成

1853年出生的梵高,1881年才开始艺术生涯, 直到32岁才展现出惊人的色彩天赋。


在此之前,他的画风都和我们熟悉的样子大不相同。

鲜艳大胆的 “梵高色彩” ,直到1886年中旬才出现呢!


1888《十二朵向日葵》


下面这幅画,是梵高 1882年接的“商稿” ——荷兰海牙的城市景观图。

这单是某位大画商叔叔派给他的,从作画水平来看,叔叔确实有点给自家人走后门的意思……


(算上这套商稿的话,梵高一生卖出的作品还真不止一幅)



1883年, 转型前的梵高用色黯淡。

这一阶段他学习米勒的画风(你看这图像不像《拾穗者》),学到了米勒聚焦底层人民的视角,但似乎并没有学到他的绘画技巧。


我不说你大概都认不出这是梵高画的:


1883 Women on the Peat M oor


1885年的作品长这样,

独具特色的豪放笔触与夸张面孔初见端倪,但是用色依然暗淡:


1885《吃土豆的人》


梵高要是一辈子都画成这样,画卖不出去,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但命运就是如此巧合,一定要在大地上创造一名追逐星与月的狂人。


1886年,梵高来到巴黎。 见识到印象派作品的他大为震惊,从此画风突变,用色开始浓烈大胆起来。


6、7月份的作品,颜色鲜亮点了,已经开始有印象派的味道,但还是一点也不“梵高”:


1886 The Hill of Montmartre with Stone Quarry


到了8、9月份,

经典的 “梵高配色” 终于出现了!


1886《鸢尾花》


1886~1888年,梵高的绘画水平进展神速,画风渐趋成熟。

用色大胆、层次分明、细节丰富, 1888年的梵高已经具备了一名大师的资质

梵高追赶时代审美的日子结束了,现在轮到时代反过来追他。


1888《露天咖啡馆》


身为资深画商的提奥也觉得时机终于到了,亲爱的哥哥文森特已经足以应对市场。

自1888年起,提奥开始向巴黎一年一度的大展 "独立沙龙" 提交他的画作。


“独立沙龙”正是那群印象派艺术家搞出来的,因为学院派给他们穿小鞋,不准他们参加官方沙龙,他们就另行组织了“独立沙龙”,只要交钱就能展出(没错,提奥又使用了钞能力)



1888《收获》


19世纪的新人画家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路子就是在展览中露脸。


1890年2月,梵高的六幅作品在布鲁塞尔“二十人展”(Les Vingt)中初次展出,就 受到好评

艺术评论家阿尔伯特·奥里尔也发表了一篇关于梵高作品的正面文章,作为初次参展的新人艺术家,这已经算是很好的战绩。


他还卖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幅作品—— 《阿尔的红葡萄园》

尽管只卖了 400法郎 ,但第一次参展就能开张,相当振奋人心。

(当时法郎实行金本位制, 400法郎按金价折算相当于今天的 4万RMB ,仅仅在艺术界算不上很贵罢了……纺织工一周的工资也才4法郎啊)


1888《阿尔的红葡萄园》


1890年3月,梵高的十幅作品在独立沙龙中展出,反响非常积极。 印象派艺术家们对他不吝溢美之词:

“如果你在独立艺术家的展览上出现,我会多么高兴。你的画位置摆放的很好,看起来很不错。许多人上前请我向您致意。高更说你的画是展览的关键。” ——提奥致文森特,巴黎,1890年3月19日


梵高开始受人赏识,他的春天要来了!

……


然后他死了。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麦田中被子弹射中胸部。究竟是自杀还是被误伤,至今都没有定论。

在床上挣扎两天后, 7月29日,梵高在弟弟提奥的怀中停止呼吸 ,结束了他短暂而耀眼的一生。



梵高生前最后一幅画《有乌鸦的麦田》


就这样,5个月前卖出的《红葡萄园》,成了他生前唯一一幅售出的画作。


在此之前提奥没能售出作品,很大程度上和梵高没参过展、没有名气有关。新人的作品总是很不好卖。

在梵高兄弟俩相继去世后,提奥遗孀对这些美妙作品和动人故事的倾力宣传,才将梵高的作品广泛为世人所知,并被后世捧上神坛。


他的顿悟和转型姗姗来迟,出名和死亡却接踵而至。


——这就是梵高一生只卖出一幅画的真正原因。





今天的文章来自擅长写奇怪艺术知识 而且很会咕 的特约编辑槿年。
正在练习公众号排版中(感觉比上一篇好了亿点),有任何建议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平时常驻知乎,可以来找我玩,也可以点梗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