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i 大家好,我是
普罗卡斯特
。
以前的文章我们提到了吸收,
如果盲目叠加很多层产品并不能帮助吸收
,钱可能都浪费掉了。
于是有同学说,那如果能帮助护肤品更好的吸收是不是相当于省钱了?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吸收么?
可以算是变相省钱吧。促进护肤品吸收这事儿当然是有办法的,不过大部分办法厂商应该都替你办了,比如剂型的选择、助渗剂的使用等等。
不过还是有些地方你可以再加把劲儿的,今天我们就说说怎么能帮助护肤品更好的吸收。
▍如果你只有10秒钟
1. 皮肤吸收整体效果一般
,虽然可以提高,但是
提高仍然有限;
2. 确实
有些小事儿是可以稍微促进吸收的
,至少理论上,值得一试;
3. 虽然角质层薄的时候吸收效果更好,
但是不要过度去角质
。
想要「吸收」不容易
说到皮肤外用成分的吸收问题,医药行业比护肤品行业热心的多。毕竟无论是经表皮药物输送(TDD)还是表皮药物输送(DDD),至少理论上,好处都很明显啊:
-
避免了肠胃不适的可能性
-
躲过了「首过效应」
-
血药浓度更平稳,帮助减缓副作用
-
其他很多理由,就不写了...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距离目标仍有一段差距。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
有效成分的皮肤透过效率太低了
。
医药行业如此,我自己并不觉得护肤品行业可以做到更好,不过护肤品行业的科技和产品也都跟进的非常快,这倒是真的。
▍有的成分是不需要被吸收的
说到护肤品中的有效成分,无论是保湿、美白还是抗衰老,都可以分成两类:
-
在皮肤表面发挥作用的
-
需要渗透进角质层内发挥作用的
对,
第一类是存在的
,比如保湿封闭剂和防晒剂,所以不要追求所有的成分都能有吸收效果。
图片来源:[1]
从凡士林到各种防晒剂,它们都是
靠停留在皮肤表面起作用的
,有的成分可能厂商还会专门想办法减少他们的渗透效果。
对于这类成分,大家
尽量均匀的让他们平躺在皮肤表面
就好了,没有必要想着其他方法来加快吸收了。
而对于需要渗透进角质层内发挥作用的(比如一些美白、抗老的成分),就涉及到「护肤品的透皮吸收」这件事,我们先从吸收途径开始讲。
▍护肤品透皮吸收的三种途径
之前的文章我们也提到过,皮肤吸收的途径主要有3种:
图片来源:[2]
前两种有时候也合并称为
「角质层吸收」
,一共占到皮肤吸收的 90% 左右,绝大多数护肤品成分的吸收都是从这个途径。
而皮肤附属器吸收因为只占 10% 左右,属于少数派,也被称作「旁路」,主要是一些很难通过角质层屏障的大分子或离子型物质。
哪些因素会影响护肤品的吸收
▍皮肤本身的状态
每个人皮肤本身的状态对于吸收效果其实影响非常大,比较典型的因素如
不同皮肤部位(角质层厚度)、皮肤屏障的完整性、角质层的含水量
等都会有影响。
身体不同部位的角质层厚度以及皮肤附属器数量不同,一般来说,
面部的吸收能力是比较好的,
而眼周因为角质层更薄,理论上吸收效果可能会更好。
皮肤屏障完整的吸收效果更不好
,意料之中但还是点忧伤啊是不是,又健康又高吸收似乎很难啊。
皮肤屏障完整性和透皮吸收效果的相关性是有研究的,多数都指向了反向相关:即皮肤屏障越完整,吸收效果越不好。毕竟皮肤的屏障保护功能还是首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外界物质更不容易通过。
角质层含水量高的时候会增加皮肤的吸收率
,比如洗澡之后。面膜也借用了这个好处,短期内使皮肤一直处于高水合的状态,确实更容易让功效成分吸收渗透。
▍有效成分的结构
一般来说,
脂溶性成分更容易被吸收
,主要有两种方式:
-
脂溶性的成分,比如维生素E
-
脂溶性的载体,比如脂质体
原因嘛,也挺好理解的。因为角质细胞间都是脂溶性成分填充的,相似相溶,脂溶性的成分自然是更容易渗透进入的。
▍有效成分的浓度
因为护肤品成分中大多数都是靠渗透以及被动扩散的形式,所以主要还是符合菲克定律的。
简单来说就是:
浓度越高、渗透速度越快
。
这也是一直在强调功效成分浓度的原因。有添加是一回事儿,添加了足够浓度是另一回事儿。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浓度高的吸收效果会更好。
▍剂型&助渗剂
因为皮肤屏障的保护功能太好,所以很多时候就要借助产品剂型和助渗剂的帮助,来促进吸收的效果。
理想的剂型是油和水的乳化剂型,单纯的油和单纯的水都比较难吸收,所以如果选择功效护肤品的话,
乳、霜、膏
是比较理想的剂型。
如果硬要给不同剂型的渗透效果排序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乳液 >> 凝胶/溶液 >> 悬浮液 >> 物理性混合物
这下子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直说彩妆产品不容易被吸收了吧。大家化妆用的彩妆基本都是各种物理性混合物,主要是各种粉啦,这类是非常难被皮肤吸收的。
而
助渗剂
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增加渗透性的溶剂了,比如乙醇和丙二醇都有助渗剂的作用。但是助渗剂也可能产生刺激感,所以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友好。
你日常能做的帮助护肤品吸收的事儿
很多同学长舒一口气:终于说到这个了,都划过去了又翻回来的...
其实在上面的影响因素里都已经提到了,这里针对日常比较好操作的部分,再总结一遍。
▍选择有效成分浓度更高的产品
大多数功效成分的渗透都是被动扩散或者渗透,根据菲克定律,产品的浓度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了。
有些产品是会在产品上明确表明一些功效成分的含量的
,这样的话大家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选择浓度更高的产品一般会更有帮助。
比如最近火遍大江南北的牌子 The Ordinary 就会把功效成分的含量都一起标出来,充分满足了很多追求高浓度又觉得修丽可太贵的成分党的愿望~
而多数产品并不会这么标注,尤其是偏大牌的护肤品。这时候就要用到
读成分表的能力
了,1% 以上的成分是要按顺序标注的,所以如果功效成分在成分表中排位比较低,也是要注意的。
▍功效成分在成分表中排位低一定不好吗?
当然不是,不同的成分所需要的浓度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举个例子:
几个典型产品的主打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
烟酰胺
一般 2%-3% 都是没问题的,但基本不会在 5% 以上,所以
如果烟酰胺在成分表里非常靠后,基本是打酱油的
。
水杨酸
在化妆品中最高的添加量在 2%,也有的会少一些比如 1%,这时候它的排位可能很靠前,但也可能不太靠前。
A醇
的含量 0.5% 已经不算低了,加到 1% 的我还没见过,很多都是 0.1%/0.25%,所以
A醇在成分表里怎么看都可能在最后面,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效果了
。
所以最好
先了解一下你想要的成分发挥作用的浓度是多少
,之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浓度,结合成分表,来判断它在产品中的添加量够不够实在了。
▍在皮肤水分含量高的时候使用
上面提到了,角质层水分含量高的时候渗透性更强,所以才会有这个说法。
至于
怎么提高角质层的含水量
,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参考:
-
先用些化妆水
-
洗完澡再说
-
实在太懒洗洗脸也是可以的
图片来源:
http://
giphy.com
敷面膜也用到了这个因素,让皮肤在15-30分钟内处于高水合的状态,这样面膜中的功效成分渗透效果也会更好一点。
▍适度延长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
延长停留时间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1.渗透也是需要时间的,不能立刻完成;
2.很快进入后续步骤可能会把功效成分稀释掉,前面说了,浓度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
不要涂完一层护肤品之后立刻就涂另一层
,这不是为了减轻「皮肤负担」,是为了吸收效果更好......
▍那要停留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