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开学季”,全国高等院校陆续开始了新生的报到工作。对于大一新生和即将踏入校园的“准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无疑是新奇的。为了尽快地熟悉校园,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一些新生会通过加入QQ群、微信群来了解学校的各方面信息,互通有无,甚至可以在群里向学校的师兄师姐咨询各种问题。
不过,新生在寻找或者加入这类社交群时,也得多多注意:因为有些所谓的“大学新生群”很可能是“山寨版”,他们建群来吸引新生,目的并不是为了交流信息,而是在群里发兼职广告赚取提成,甚至是以各种名义骗取钱财。所以,大学新生一定要擦亮眼。
小周是云南某高校的一名大一新生。在开学报到之前,他主动在网上搜罗到几个学校的QQ群,想尽早了解学校的信息。
小周:我加入了新生QQ群,就是为了提前了解学校的政策,还有像学生宿舍以及各方面硬件设施的条件。
在接连添加了几个QQ群之后,小周发现,个别群和自己想象的有些不一样。
小周:那里面名义上挂的是某某大学的新生群,其实里面有些像是在搞传销的或者是那种卖产品、打广告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学生群。
今年在燕山大学读大二的小赵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小赵:当时刚入学的时候加的QQ群,是在一个贴吧里找到的。当我问到一些学校关键信息的时候,发现那边回答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然后我就觉得有点怀疑,后来又在别的群一问才知道是个假的,我索性也没有啥损失吧!
记者在社交软件上以“2017新生”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发现,仅QQ平台上相关的群就达140多个。这些群的身份大都没有经过认证,入群人数的上限大都在2000人左右,有些甚至可容纳5000人。除了个别群需要交纳1元到5元不等的入群费之外,大部分只需要报上身份信息,征得群主同意即可,并不需要严格的审核。这也给一些行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上海师范大学的新生小郭说,她曾在自己添加的学校QQ群里遇到过诈骗行为:
小郭:刚开始说学生做兼职什么的,给你这样一个机会,但实际上她会让你先交钱,明显是骗你钱的,很快就会被我们给识破,然后管理员就会把他踢出去。
小郭说,虽然骗子的这种伎俩经常会被识破,但自己身边已经有好几个同学上当受骗了。对于如何甄别新生群,小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小郭:正规的群起码得六七百人以上,要是骗子组建的他也很难去找六七百个人,比如他可能就几十个人。然后你再看看群里边那些他发的确实是学校里边一些比如确实是各方面社团介绍什么的,这些东西不是校外的人随随便便能搜集全面的。
安徽滁州学院讲师陈晓曦认为,从学生拿到入学通知书到正式注册报到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个真空期,准大学生要加强自我防范。
陈晓曦:各种各样的群,也有一些极个别带有群主的私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由团学联或者学生会,或招生办主动地设立这样的群,提供正规的服务。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提醒,犯罪团伙利用QQ群、微信群实施诈骗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新入学的大学生应提高警惕。
陈士渠:如果有人邀请你加入各种学生群的时候,要注意分辨。首先应该通过学校,向辅导员或者是学校的团委、学生处等进行核实,如果确实是属于正规的学生社团这些建的微信群,是可以加入的,否则就要谨慎,尤其是涉及到钱款的时候。如果发现进入了一个涉嫌诈骗的群,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并退群。
陈士渠介绍,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的是以刷单、刷信誉、找兼职工作和校园贷等名义来骗取钱财,在QQ群、微信群看到相关信息时尤其要注意。
陈士渠:刷单、刷信誉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如果接到这种广告或者是有人劝说实施刷单、刷信誉来赚钱,就要果断拒绝。另外,很多校园贷实际上是一种高利的借贷,随后会有暴力逼债等,这是涉嫌违法犯罪的。对于学生而言,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应该量力而行,贷款一定要走合法的途径。
律师提醒: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果行骗者违法所得达到3000至10000元以上,则涉嫌诈骗罪,可以直接报警。数额达不到刑事案件标准的,可以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涉嫌诈骗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所以提醒广大的新生们:一旦在某个社交群接到缴费的通知或消息,及时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如果涉嫌诈骗和敲诈勒索,请直接报警。
央广记者:刘会民
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