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Cell |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RNA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3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基于单基因SNV对癌症进行分类 | ... ·  4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Nature: ... ·  4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玩转服务器—共享服务器之QIIME2安装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疫情管控的宽紧之间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1-21 11:20

正文


1


“觉得自己‘像是病毒一样被嫌弃’。”

看到《中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 《疫情下的北三县“打工人”》 ,文中这句话让我最是唏嘘。

1月5日河北全省进入战时状态,随后,1月8日起,住在廊坊“北三县”的数十万进京通勤族每天需要持三证出行(工作证明、居住证明、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检查站还要查看身份证、行程码。日常的上下班之路变得加倍漫长。

11日,更坏的消息传来:廊坊下辖的固安县出现1例新冠确诊。廊坊官方要求全市500万人从12日起自觉居家观察7天,直到19日0时起才将范围缩小至固安县,不过继续执行“原则上不进京”政策。

廊坊地理位置示意图:北三县是一块飞地,燕郊镇属于“北三县”之一的三河镇,就在北京东郊

虽然“北三县”和固安之间并不接壤,还隔着北京、天津,病毒不可能隔空传入,但 行政边界仿佛一下就成了群体边界 。一个女孩说,自固安爆出那1例后, 单位同事就开始自觉远离她,甚至不愿意和她说话 ,廊坊刚宣布封城,她就被领导要求立即回家接受隔离。

仅在燕郊镇,就有30万上班族。有的人黄昏六点下班离京,凌晨一两点才进家门。生活本已艰难,到这地步都无话可说,一位朋友说:“ 北京没有眼泪,全部麻木。所有的感叹只会被认为矫情,抗压性差。 ”他们微弱的声音,都淹没在洪浪中。

那19日解封之后呢?按廊坊市规定,进京要持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但燕郊最近一次核酸检测却是15日国家给做的——换言之, 照此 全城没有一个人可以进京,因为所有人的核酸报告都过期了 。要想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到医院外的空地,冻4个小时排队做核酸检测。

然而,这又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河北管的辅路都堵在燕郊,半天都出不去,但如果开车走通燕高速就还行,因为高速公路不归河北地方管。朋友昨天过去,只查了身份证,“ 一个检查员一个说法,要查的东西都不一样,不知道到底那个说法是真确的。没个统一标准,根据他们心情来定。

这是我们都熟知的中国社会景象: 一套看起来非常严格的管控机制,但在现实中其实却做法不一,可宽可紧,有时甚至全凭运气。 绝大多数人并不是不愿意配合必要的疫情管控,但他们难免会怀疑,自己所受的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必要的。

2


石家庄进入“战时状态”已有半个多月,可想疫情防控人员也神经紧绷已久。日前看到新闻,说当地南营镇的一个老人出门转悠,结果被工作人员绑在树上,边绑边骂“绑紧点”,“再出来我砸死你”。


这当然是极端事例(否则也不会是新闻了),但却并非个例,甚至也不仅河北如此——去年这一年,类似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们听闻的还少吗?

也有人为此辩护,理由是“河北不比别的地方,严一点是必要的”,更何况“既然是战时状态,本来就不能像往常那样了”。但问题是: 如果现在可以一下紧绷到如此地步,那为什么此前却又那么疏忽大意,以至于发现的时候都已经社区传染了?

这两种反应看似相反,其实正是一体两面。桑斯坦在《最差的情形》一书中说过, 对那些小概率高风险事件(例如地震、恐怖袭击等),最容易出现的两种反应就是要么疏忽大意,要么过度反应——越是平日疏忽大意的,等出事时越会因为缺乏准备而过度反应

如果平日就没有准备,又缺乏专业性,那在仓促之下,势必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于是,很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只讲形式,没有内容”,甚至不知道究竟应该管什么,总之就是先关起来再说,为了“以防万一”。

为何这次河北的疫情是在乡村爆出?这正可见基层医疗机构薄弱、专业应对能力不足、官员也习惯了“只要不出事就好”,因而在问题发酵到捂不住之前都不会动,于是等到发现时,事态已经严重化了。这就像平时不用功,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火烧眉毛之际,什么招都使出来了。 事后的过度反应,与事前的敷衍颟顸,正是同根所生

3


北京空荡荡的街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