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国日报在《XI'S VISIT》专刊刊发文章《Cooperation points the way to green future》,报道中国建筑与法国BETOM设计院组成合作团队,发挥各自团队优势,为中法企业共同应对绿色转型提供方案和服务,助力推动中法经贸多元合作的交流和互惠。蓝宝为您分享如下:
中法两国已建交60年,在面对全球变暖等共同威胁时,中法两国的企业正在共同努力开发绿色解决方案和产品,共启绿色未来。
作为实现碳中和的举措之一,法国正在其北部工业中心敦刻尔克建设“电池谷”,并且吸引了包括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内的诸多跨国公司的参与。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重要公司参与到其中,比如中国建筑及其在法国的工程设计公司BETOM。
对那些有意在此设厂运营的公司来说,在运营前,他们要面临两国在施工标准、环境法规、行政程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时,也就是中国建筑所属中建地中海公司与BETOM合作队伍大显身手的时候。
“本地化是中国公司在电池谷扩大足迹的主要困难。弥合这一差距,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中建地中海公司欧洲业务部总经理吕太重说。
“
作为一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工程设计院,BETOM在支持中建的海外业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吕太重
说。在中国和法国员工的通力合作下,一支“知己知彼,中法结合”的精干团队成立了。
“这种结合让我们在
设计、建设和咨询等
主要业务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效。工程设计院也正在为电池谷的众多中国电池投资的项目提供全面的工程咨询服务。”BETOM设计院法籍总经理克里斯朵夫·拉克说。
△4月,法国BETOM工程设计研究所的中法工作人员在巴黎办公室讨论设计蓝图。该设计院在法国同行中名列前茅,并已加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法合作的一个约15亿欧元的新能源成果项目中,他们的团队将为其提供涵盖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
“
得益于合作团队对中国市场客户需求以及法国市场法规和运营规则的了解,我们正在帮助客户克服困难,促进项目实施。
”
拉克
说。
合作反映了两国之间蓬勃发展的经济交流,以及双方公司在对方市场的承诺。
自1964年建交以来,中法双边贸易增长了800多倍。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法贸易额达到789亿美元,从法国的进口同比增长了5.5%。
截至2021年底,法国已在中国成立了6000多家公司,投资规模超过180亿美元,并积极创新商业模式。
截至2023年底,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对法投资和在法创造就业最多的亚洲国家,直接投资近49亿美元。据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商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公司已经投资了900多家法国公司,在法国雇佣了5万多名当地员工。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蔡娟表示,中法两国国力强大、优势明显,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与稳定。
她补充说,未来几年,中国持续的消费和产业升级热潮将继续吸引法国在高端制造业和绿色发展等许多领域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