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今年两会中最受大家关注的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刚刚落下了帷幕。
自两会开始的三天以来,人工智能技术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产业、学界等人士的关注重点。
今年是李克强总理连续第三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也被重点提及。
1、李克强第三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相比2017、2018年的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的是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表述方式。
3、智能制造、传统产业升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单独列段重点阐述。
4、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如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等。
5、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人工智能方面立法列入抓紧研究项目,围绕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
6、全国人大代表、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2019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落地年,要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搭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平台。
7、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腾讯马化腾建言应当加快产业互联网、基础科学、大湾区等方面建设。
8、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应当构建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完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人工智能伦理。
9、全国政协委员、搜狗CEO王小川提出:应关注人工智能和医疗,释放数字家庭医生潜能。
10、全国政协委员、中星微电子创始人邓中翰提出应当基于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来构建平安中国。
往下滑可查看全部
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总理报告中。 李克强指出,2019年,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 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与此同时还强调,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 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2018年被称为人工智能落地年,依靠算法所带来的红利期即将结束,科技公司开始与更多行业场景深度结合进行落地。 据中国信通院2018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各类垂直行业中,人工智能渗透较高的包括医疗健康、金融、商业、教育和安防等领域。 其中,医疗健康领域占比居前,达22%,金融和智能商业领域占比分别为14%和11%。
细数今年科技圈人大代表的提案,围绕医疗、教育、农业、交通等关键领域的人工智能落地问题成为焦点。
百度李彦宏:聚焦人工智能,探讨技术伦理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今年的提案内容围绕智能交通、电子病历与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李彦宏认为,需要从一个社会,从一个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考虑,在人工智能这个技术的发展道路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关于智能交通,李彦宏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引导,建立数据共享和使用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并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关于电子病历,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加快相关智能应用的探索,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跨学科领域的行业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行业用户和公众等相关方,开展人工智能伦理的研究和顶层设计,促进民生福祉改善,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动权。
网易丁磊:AI+教育,消除城乡教育鸿沟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丁磊提案涵盖“创新智能教育方式”“助推先进制造升级”“电商精准扶贫”和“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等主题。
丁磊建议,利用“AI+教育”等互联网技术消除城乡教育鸿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推动中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直播、VR、人工智能等智能教育技术,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到贫困山区。
建议提出,要搭建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数字学校”,导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能力水平的培育提升,创新智能教育模式,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育部门可以鼓励智慧教育技术研发相对成熟的企业参与研发相关技术和设施,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增强教学互动性、评估有效性,切实帮助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丁磊还提出深化工业物联网发展,培育中国制造自主品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政府加强标准引领指导,促进行业健康成长。 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生产,将中国制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场化。
随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将不断提高。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建议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学研用共同推进适用性质量和可靠性质量的局面,守住质量的“底线”。 同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企业数据与产品质量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提升中国品牌的美誉度。
经过十几年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总体已和全球先进水平齐头并进,尤其在应用领域甚至处于领跑位置。 中国拥有最多的用户群体,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决心和调动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但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加强原始创新,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
报告指出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扩大国际创新合作。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就建议聚焦基础科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建设科研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强化基础科学的普及和教育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提升科普水平,加强科技后备力量的培养,为中国未来20年至30年可持续的科技竞争力打下基础。
对比前两年人工智能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境,今年的描述从“加快”、“加强”变为“深化”。 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正在作为基础设施,逐渐与产业融合,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风口,垂直应用之外,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尖端技术难题,才能持续不断创新,掌握国际竞争的制胜权,在人才、数据、基础设施优势之上,中国科技公司也在不断追赶。
文章参考:第一财经网、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