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产豪声音
地产豪声音为您提供专业的房地产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资讯,供您参考,欢迎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地产豪声音

【华创地产•袁豪团队】美的置业深度报告:传承美的基因,铸造优质成长

地产豪声音  · 公众号  ·  · 2020-03-21 19: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华创地产研究团队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袁豪 鲁星泽 曹曼   邓力

要     点

1 一主两翼、深耕经济区,高质量快跑、销售额五年十倍


美的置业成立于2004年,经15年创新发展,形成以地产为核心主业,以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业务格局。公司聚焦核心经济区深耕,2019H1末,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北和西南5大核心经济区54个城市。公司采取职业经理人体系,管理层具备美的集团制造业经历,秉承高标准化、精细化理念。公司2019年销售额1,012亿元,五年销售额增长近十倍。2018年分红率达39.8%,预计2019E股息率达8.9%。


2 销售快速增长、业绩高增领跑行业、预收高覆盖确保业绩


2019年,公司销售金额1,012亿元,同比+28.1%,据克而瑞数据估算权益比达72%;销售面积1,002万方,同比+26.7%。2015-19年,公司销售金额CAGR达73.8%,销售面积CAGR达54.5%,销售额五年增长近十倍,实现快速增长。2019H1,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33.4%;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20%。2015-18年,公司营收CAGR54%,归母净利润CAGR102%,在27家房企中排名第一,并且考虑到公司销售高增长,业绩增速有望保持领先。2019H1末,预收账款达754亿元,较2018年末+33.3%,覆盖2018年营收2.5倍,处于行业高位,为后续业绩释放提供有力保障。


3 拿地领跑,土储丰富、一二线占比64%,高土储负债比


近两年来公司拿地保持较高的积极性,2018、2019H1拿地/销售金额比分别为64%、82%;拿地/销售面积比分别为217%、213%;权益比例分别为69%、69%;拿地/销售均价比分别为29%、39%,2019H1地货比上升主要源于公司拿地能级上移。横向对比来看,公司在2018-19年拿地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0年销售弹性较大。2019H1末,总土储面积达5,251万方,对应货值约5,500亿元;平均地价/销售均价仅27%,后续毛利率有较强保障。2019H1末土储可售面积覆盖销售面积倍数4.4倍,处于行业中较好水平。土储货值/有息负债比达8.2倍,以较低有息负债撬动高土储货值。


4 毛利率稳定、融资能力较强,兼顾规模扩张与财务稳健


2015年起公司毛利率逐年提升,目前稳定在33%,并土储均价/销售均价比仅27%,后续3年利润率望保持相对稳定。作为规模快速扩张期的中型民营房企,公司兼顾规模扩张与财务稳健,实现优质成长:2019H1末,净负债率为95.6%;融资成本5.95%,近年逐步下降,今年初发行14.4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已低至4%;融资结构优质,有息负债中低息融资工具占比高达89%;现金短债比2.4倍,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我们估算NAV为 457亿元(507亿港元),每股NAV41.2港元,现价折价57%,并目前PB仅1.1倍。


5 投资建议:传承美的基因,铸造优质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美的置业坚持“一主两翼”战略,2015-2019年,销售额五年增长近十倍。近几年来低成本积极扩张,构筑充裕并高质量的土储结构;公司背靠美的集团强大信用背书,融资成本保持中型民企低位,兼顾规模扩张与财务稳健。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土储优质且充裕,销售弹性较大,望保障其拿地节奏从容,并且2015-19年销售高增料将迎来业绩结算丰收期。我们预测公司2019-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47、4.59和5.99元,并按照NAV折价35%给予目标价26.80港元、相当于20PE6.5倍,首次覆盖,给予 “强推” 评级。

6 风险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超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超预期收紧



一、公司概况:布局全国,一主两翼,创新发展,快速成长


(一)发展历程:布局全国,一主两翼,创新发展,快速成长


美的置业成立于2004年,历经15年创新发展,形成了以地产为核心主业,以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为两翼的业务格局。公司聚焦核心经济区深耕,截至2019H1末,公司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北和西南5大核心经济区54个城市,布局249个精品项目,已进驻上海、广州、武汉、天津、郑州、重庆、成都等国家中心城市。公司2019年全年销售额突破千亿,达1,012.3亿元。

公司以“一主两翼”的产业布局发展。其中, 地产为主 涉及精品住宅开发、商业开发及营运、文旅地产、产城运营与物业服务等领域; 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为两翼


1) 物业开发: 2019H1,公司物业开发及销售确认销售收入138.8亿元,同比+34%;确认销售总建筑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同比+18%;确认销售均价8,958元/平米,同比+13%。


2) 物业管理: 2019H1,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2.1亿元,同比+36%,主要由于合约管理的物业总建筑面积上升所致。公司紧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研究行业服务新模式的前提下,着力于从服务本质出发,解决业主需求及痛点;升级服务中心为云朵之家,实现在线化服务,搭建小区邻里社交场景,如形体美学、插花培训等,利用共享服务,完善小区服务体系。


3) 商业物业投资及运营: 2019H1,公司商业物业投资及运营收入为9,623万元,同比+16%,源于文化旅游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所致。公司持续提高持有型物业运营能力,完善商业品牌体系,推出城市综合体、小区邻里商业及长租公寓三大产品线,全方位满足不同城市、不同客群的商业需求。重磅打造佛山美的悦然广场、贵阳美的悦然广场、镇江美的悦然广场、顺德未来城、邯郸美的悦然广场等多个标杆项目,以蓬勃生命力的智能商业体,为城市设计更美的时光。

(二)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稳定,高分红回报股东


截至2019年12月18日,卢德燕女士、何享健先生通过美的发展(BVI)、美恒及美域分别持有9.4亿股(持股比例76.39%)、3,000万股(持股比例2.44%)及3,000万股(持股比例2.44%)公司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81.27%。何享健先生与卢德燕女士为一致行动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81.27%。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为美的发展(BVI),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何享健先生及卢德燕女士。此外,2018年公司分红12.8亿元,分红率达39.8%。


2019年12月11日,公司以每股配售价19.1港元,配售4,000万股公司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56亿港元。配售后,公司控股股东美的发展(BVI)持股比例下降至76.39%,美恒及美域分别持股比例分别下降至2.44%。

(三)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多数具备制造业经历,秉承制造业精细化、标准化理念


公司采取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体系,并且大部分管理层都曾在美的集团工作多年,有丰富的制造业经验和高标准化、精细化的理念。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郝恒乐先生,曾于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法务部长、法务兼审计监察部长,从2004年5月加入公司起担任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并自2006年1月起担任总裁。郝先生亦于公司其他附属公司以及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担任多个董事职位。


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林冬娜女士,曾任职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林女士于2012年加入公司,历任设计部部长、设计院院长、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总裁助理兼产品管理中心总经理,于2018年5月1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物业开发项目设计的整体管理,以及整体卫浴板块。林女士亦于公司其他附属公司担任多个董事职位。

(四)产业赋能:“两翼”产业生态布景全局,赋能主业更有质量发展


一主两翼,赋能主业:公司坚持房地产+产业的“一主两翼”定位,充分发挥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优势,实现产业生态全景布局,赋能房地开发主业。


公司传承美的集团的深厚制造业根基和强大科技化基因,立足于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全国均衡布局及深耕能力、智慧家居解决方案的差异化产品定位、建筑工业化的全产业链优势、通过多元化渠道以具竞争力的成本获取融资的能力、规模经营及高效的执行力等,完善和整合“房地产+产业”战略的各项业务,让“两翼”赋能“一主”,持续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综合实力和领先地位。

二、销售&结算:15-19销售金额CAGR74%、业绩CAGR54%,高质量前行


(一)销售:15-19销售金额CAGR74%,19年销售金额1,012亿元、同比+28%


2019年,公司实现销售金额1,012亿元,同比+28.1%,首次突破千亿规模,据克而瑞数据估算权益比达72%;2019年,公司销售面积达1,002万方,同比+26.7%。销售均价10,100元/平米,同比+1.1%。2015-2019年,公司销售金额CAGR达73.8%,销售面积CAGR达54.5%,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二)结算:15-18业绩CAGR54%、保持高增,预收款覆盖率2.5倍、处行业高位


2015-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53.6%,归母净利润CAGR101.7%,业绩持续保持高增。2019H1,公司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33.4%;其中地产结算收入占比97.8%,物业管理收入占比1.5%,剩余0.7%为商业物业投资及运营收入。2019H1,公司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20.1%。截至2019H1末,公司预收账款金额754亿元,较2018年末+33.3%,覆盖2018年营收2.5倍,处于行业高位,为后续业绩释放提供有力保障。

从中期业绩增速来看,公司在2015-2018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到102%,在27家房企中排名第1名,处于领先水平,并且考虑到公司销售高增长,业绩增速有望保持领先。


从预收款覆盖倍数来看,2019H1末,公司的预收账款覆盖营收倍数达2.5倍,在14家主流房企中排名第3名,同样处于领先水平。

三、拿地&土储:拿地领跑,土储5,600亿元、64%位于一二线、可售货值覆盖4.4倍


(一)拿地:积极拿地扩张,三四线逐步向二线上移,权益比持平


从拿地情况来看,近两年来公司拿地保持较高的积极性,2018、2019H1拿地金额分别达到505、388亿元,占同期销售金额64%、82%;拿地面积分别达到1,719、966万方,拿地面积/销售面积比217%、213%。


从权益比例来看,2018、2019H1拿地权益比例分别为69%、69%,权益比持平。


从拿地成本来看,2018、2019H1平均拿地均价/销售均价比分别为29%、39%,2019H1拿地均价/销售均价比上升主要源于公司拿地能级上移,2019H1公司拿地货值一二线占比74%,较2018年+20pct,而拿地与销售有一定时间错配,预计总体利润率仍有一定保障。


分区域来看,2019H1,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长中游、华北和西南五大区域拿地货值分别占比43%、15%、26%、9%和7%,仍以长三角、珠三角、长中游区域为主。

横向对比来看,公司在2018-2019年拿地力度(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处于领先水平。2018-2019H1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比分别为64%和82%,拿地面积/销售面积比分别为217%和213%,拿地均价/销售均价比分别为29%和39%,2019年拿地成本略高主要由于增加二线城市拿地。


注:部分公司未公布全年拿地,其中世茂房地产、美的置业统计至1H2019、金科股份3Q2019、融创中国8M2019。

(二)土储:土储5,500万方、货值5,600亿元,64%位于一二线,较低有息负债撬动高土储货值


截至2019H1末,公司总土储面积达5,251万方,对应货值约5,500亿元;平均成本2,677元/平,占比2019年销售均价27%,处于行业低位,并且剔除2019H1拿地后,公司历史土储成本/销售均价仅24%,后续毛利率有较强保障。横向对比来看,公司2019H1末土储可售面积覆盖销售面积倍数在4.4倍,处于主流房企的较好水平。此外,公司土储货值/有息负债比达8.2倍,以较低有息负债撬动高土储货值。


从土储货值占比来看,其中(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货值占比分别为38%、36%、20%、6%。分区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长中游、华北和西南分别占比25.3%、20.5%、24.1%、14.1%和16.0%,公司布局聚焦五大城市群;分城市来看,目前公司布局全国54城,佛山、邯郸和徐州单城市面积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2%、9%和7%。

四、财务分析&盈利预测:利润率稳步上行,净负债率逐步下降,预收款高覆盖


(一)利润率稳步上行,净负债率逐步下降,预收款高覆盖


公司毛利率自2015年起逐年提升,目前毛利率稳定在33%左右;2018年与2019H1公司归母利润率分别为10.7%和12.5%,处于行业中上水平。从2015年以来平均毛利率来看,公司在31家房企中排名第21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公司毛利率处于逐步提升趋势;考虑到公司目前土储均价占比销售均价仅27%左右,后续3年中利润率或将保持相对稳定。

2019H1公司三费费率为14.6%,总体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其中财务费率一直接近于0,主要源于公司融资成本较低、利息资本化率一直保持在100%左右;销售费率和管理费率分别为7.3%、7.2%,主要源于公司处于规模扩张期,导致费用错配。截至2019H1末,公司资产负债率87.1%;净负债率95.6%,净负债率持续下行。截至2019H1末,公司预收款覆盖营收2.5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二)财务成本处于中型民营房企较低水平,净负债率持续下降


公司作为中型民营房企,并且处于规模快速扩张时期,依托美的控股的强大融资能力,保持财务相对稳健,净负债率安全可控,融资成本逐步下降,兼顾规模扩张与财务稳健。


1) 净负债率 :公司2019H1末净负债率为95.6%,在主流房企中处于中等水平,在中型民营房企中净负债率偏低,体现出良好的规模扩张与杠杆控制的平衡能力。


2) 加权融资成本 :2019H1公司加权融资成本5.95%,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在民营房企中偏低,体现了美的集团较强的融资能力。2020年2月,公司发行14.4亿元公司债券,票面利率4%,较2019年公司债券票面利率5-6%快速下行。


3) 现金短债比 :公司2019H1末现金短债比2.4倍,在32家房企中排名第7,处于行业较高位,并且在二线民营房企中排名靠前,体现了公司较强的短期债务偿付能力。


4) 融资结构 :2019H1末,公司有息负债余额中,银行贷款、公司债券、保险融资等低息融资工具合计占比达89%,融资结构优质,并且随着公司2019H2信托到期偿还,预计后续债务结构望进一步优化。

(三)盈利预测:预计未来三年业绩增速分别为33%、32%和31%


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业绩增速分别为33%、32%和31%,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 销售高增+已售未结丰富推动结算加速 :公司2016-2019年销售额分别为206、507、790和1,012亿元,四年翻近五倍。2019H1末预收账款745亿元,覆盖2018年地产结算收入2.5倍,预示着2019-2021年的结算量将有明显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422、569和 7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39%、35%和30%。


2) 土储均价/销售均价低位保证未来结算毛利率稳定 :由于2018-2019H1拿地均价占比销售均价分别为23% 、36%,并且目前公司土储均价/销售均价仅27%,有望保障结算毛利率相对稳定。考虑到公司19H1拿地均价/销售均价有所上行,但土储均价/销售均价仍保持相对低位,综合预计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稳中略降,预计分别为32.0%、31.5%和31.5%。


3) 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稳定 :公司作为中型民营房企,并且处于规模快速扩张时期,仍保持财务相对稳健,净负债率安全可控,融资成本有望维持较低水平;2018年三费费率12.6%,我们预计2019-2021年公司三费费率维持在13%左右。

综上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7、56.4和73.7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3%、32%和31%,对应EPS为3.47、4.59和5.99元。

截至2019H1末,公司总土储面积5,500万方,对应总货值约5,600亿元,对该部分土储进行资产价值重估,对应净利润增值约为295亿元,2018年末公司归母净资产约为162亿元,房地产业务估值约为457亿元,折合每股NAV37.1元,对应41.2港元,目前市值218亿港元(对应人民币196亿元)较之折价57%。


此外,我们对公司(净利润折现)进行NAV重估, NAV合计为457亿元(507亿港元),对应每股NAV37.1元(41.2港元),现价较之折价57%。公司目前PB仅1.1倍,处于主流房企较低水平,并且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净资产仅3%,处于主流房企较低水平。

五、投资建议: 传承美的基因,铸造优质成长,首次覆盖、并给予“强推”评级


美的置业坚持“一主两翼”战略,充分发挥以智能产业化与建筑工业化优势,实现产业生态全景布局,赋能房地开发主业。公司2015-2019年,公司销售金额CAGR达73.8%,销售面积CAGR达54.5%,销售额五年增长近十倍。公司近几年来积极扩张,低成本拿地,构筑充裕并高质量的土储结构;同时,公司杠杆率逐步下行,背靠美的集团强大信用背书,融资成本保持中型民营房企低位,兼顾规模扩张与财务稳健。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土储优质且充裕,销售弹性较大,望保障其拿地节奏从容,并且2015-19年销售高增将迎来业绩结算丰收期。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47、4.59和5.99元,并按照NAV折价35%给予目标价26.80港元、相当于20PE6.5倍,首次覆盖、并给予“ 强推 ”评级。


六、风险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超预期、房地产调控政策超预期收紧。


《2017年房地产投资策略:周期淡化,资产为王》(16/12/07)

《房地产及产业链对GDP的影响分析:大比重却小贡献,弱市下维稳为先》(17/01/06)

《对于H股地产大涨及A股地产逻辑的思考:周期未完、城市分化,看好一二线资源和强三线开发》(17/02/09)

《对三四线城市成交持续性的分析:当鬼城不再,强三线逆袭,料量价齐升》(17/02/28)

《对三四线城市成交持续性的分析2:棚改货币化为本轮三四线热销的核心驱动力》(17/03/29)

《北京等楼市政策点评:看淡调控的老生常谈吧,请重视棚改的投资主旋律》(17/03/30)

《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点评:雄起京津冀,安定百姓家,未来值期待》(17/04/05)

《房地产16年年报及17年1季报分析:行业基本面不差,但配置已降至历史新低》(17/05/02)

《三年棚改新规划点评:三四线短期棚改逻辑中期化,三四线住宅需求、下游消费和上游投资都将受益》(17/05/25)

《H股房企大涨及对A股房企影响分析:棚改货币化及集中度提升赋予龙头房企增量空间》(17/05/31)

《对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分析:规模效应加剧、集中度大增、强者更强》(17/06/05)

《对反常周期下龙头房企的优势分析:集中度快增、MSCI纳A,龙头基本面和估值双双提升》(17/06/22)

《对房地产小周期的深度研究-周期反常、经验失效,重构投资逻辑》(17/07/03)

《对房地产投资的定性及定量研究- 土地及低基数推动Q3投资增速或超10%》(17/07/13)

《蓝光发展首次覆盖-雄踞西南谋全国,改弦更张助成长(强烈推荐)》(17/08/18)

《房地产行业2017年中报分析:业绩高位放缓、利润率改善,预收锁定率再提升(推荐)》(17/09/03)

《北辰实业首次覆盖-资源优质、业绩反转,京国改优质标的(强烈推荐)》(17/09/12)

《长效机制猜想:实为住房制度改革,并重在长效和稳定(继续看多龙头)》(17/11/13)

《2018-20年房地产行业展望:供给盛世已至,龙头风鹏正举》(17/12/11)

《新城控股深度报告-秉持无周期拿地,铸就快周转典范(强烈推荐)》(18/03/23)

《风鹏正举系列之万科A:三十载行业领跑,九万里鲲鹏展翅(强烈推荐)》(18/04/04)

《房地产政策研究专题:人才新政加速户籍城镇化,推动购房需求释放、体量客观》(18/05/10)

《房地产2018中期策略: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18/05/23)

《非标专题:非标压缩总量影响可控,融资集中度提升更值关注》(18/06/13)

《风鹏正举系列之保利地产深度:积极变革启征程,鹰击长空薄云天(强烈推荐)》(2018/07/05)

《风鹏正举系列之中南建设深度:中流击楫,南山可移(强烈推荐)》(18/07/23)

《风鹏正举系列之融创中国深度:融汇九州挥洒宏图,创业四海鸿鹄志展(强烈推荐)》(18/08/09)

《房地产行业2019年投资策略:寒夜将尽,曙光在前》(18/11/22)

《房地产周期复盘研究专题:周期轮回,踏雪寻梅》(18/12/25)

《居民杠杆率空间研究专题:城镇化决定加杠杆空间,极限支撑需求中枢12亿平》(18/12/25)

《风鹏正举系列之招商蛇口:聚萃招商百年积淀,力铸蛇口卓越之道(强烈推荐)》(19/01/25)

《风鹏正举系列之金地集团:坚守核心城市,提效赋能、谋局未来(强烈推荐)》(19/01/30)

《风鹏正举系列之阳光城:雨后阳光,梦想绽放(强烈推 荐)》(19/02/22)

《首开股份深度报告:首家千亿地方国资房企,北京国企改革重要标的(强烈推荐)》(19/03/12)

《估值深度:政策改善、信用宽松,突破行业估值枷锁》(19/03/22)

《绿地控股跟踪报告:量质齐升的低估巨头,深度收益长三角一体化(强烈推荐)》(19/03/27)

《旭辉控股深度报告:十八舞象,行者无疆(强烈推荐) 》(19/04/01)

《房地产2019年中期策略:回归本源,拾级而上》(19/05/03)

《物业管理深度报告:朝阳行业,黄金时代》(19/05/16)

《中航善达深度报告:央企物管强强联合,非住宅龙头扬帆启航》(19/06/20)

《物管行业专题报告:三大独有特色,修筑护城河、造就蓝海市场》(19/07/14)

《大悦城深度报告:商业地产运营典范,核心资产价值标杆》(19/07/16)

《三四线市场深度报告:棚改退坡但余音绕梁,城市独立周期正当时》(19/07/28)

《保利地产深度报告:央企龙头、优势凸显,被低估的核心资产》(19/08/14)

《小周期延长的延伸研究:供给端调控,小周期延长,弱波动+强分化新格局》(19/08/20)

《中航善达重大事项点评:量组定价诚意十足,非住宅物管龙头成型》(19/08/25)

《商业地产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一: 优质商业地产受益资产荒,流动性宽松驱动价值重估 》(19/9/19)

《蓝光发展深度报告:嘉宝服务上市在即,物管当红望增厚估值》(19/10/13)

《2020房地产策略:稳中前行,多元开花》(19/11/11)

《大悦城跟踪报告:重组焕发活力,商业+产业协同拿地优势凸显》(19/11/19)

《非住宅物管深度:物管从小区走向城市,非住宅蓝海疆域无边》(19/11/20)

《新大正深度报告:聚焦非住宅优质赛道,资本赋能扬帆起航 》(19/12/02)

《保利物业深度研究报告:央企物管龙头,启征黄金赛道 》(19/12/19)

《商业地产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之二:商业地产迎机遇,存量经营估值优》(19/12/27)

《金科股份深度报告:渝派代表,多元激励,高质量成长》(20/01/12)

《复盘2003年:房地产稳态中短暂扰动,或促发逆周期调控弹性加大,优选钱多货多的优势房企》(20/02/02)

《政策点评:中央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地方密集出台地产支持政策》(20/02/13)

《绿城服务深度报告:品质服务标杆,领跑黄金赛道》(20/02/21)

《龙湖集团深度报告:龙跃云津上,泛舟山湖间》(20/03/01)

《世茂房地产深度报告:三十而立再出发,积极变革铸辉煌》(20/03/19)

《美的置业深度报告:传承美的基因,铸造优质成长》(20/03/21)

华创地产研究团队

—-—- 华创地产研究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


袁   豪 房地产行业  首席分析师

复旦大学理学硕士

曾任职于戴德梁行、中银国际

2016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鲁星泽 房地产行业  研究员

慕尼黑工业大学工学硕士

2015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曹   曼 房地产行业  研究员

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CPA,FRM

曾任职于上海地产集团

2017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邓   力 房地产行业  研究员

哥伦比亚大学理学硕士

2018年加入华创证券研究所

袁    豪  首席分析师

13918096573

鲁星泽   研究员

18390086688

曹    曼   研究员

13816593032

邓    力   研究员

19928735949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