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指纹认证技术的不断发展,指纹被盗的危险性也在增加。
据日本《产经新闻》9日报道,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在实验中发现,即使距离3米摆出V字手势拍照,利用现有技术也能从照片中读取被拍者指纹。如果照片被传到网络上,个人信息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入犯罪分子之手,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V手势”拍照,指纹可能被盗取?
这则报道指出,如果在网上发布拍摄有面部和手部的照片,更有可能被锁定指纹的所有者,
其中对于照片曝光率较高的名人,指纹信息等被盗取的危险系数更高。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表示,技术上可行,如果相机近距离拍出手指高清图,就可能被提取指纹。但实际上,按照一般风景照及现有相机像素的话,是不足以采集足够数据的。
指纹被盗取的难度系数大么?
专家称技术上可行,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摆V字手势拍照被盗取指纹的可能性大么?
对此,杨启波说,
“如果距离足够近,像素相机又非常高,用V姿势拍照,能收集到的指纹信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就很复杂。”
类似的观点也见诸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技术事业部博士尹德森。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指纹本就是外在的特征,平常非常容易遗留下来,获取的手段也很简单,如果能将体现纹线,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将指纹信息提取出来。
尹德森表示,通过单独一张照片获取指纹可能难度较大,而
通过视频则可以更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
指纹被盗取,有多大危害性?
有专家表示,
伪造的指纹可能被人用来进行犯罪活动,也有可能被用在一些文书的签订中。
此外一些单位的门禁需使用指纹刷卡,指纹被盗取后有可能被他人冒充进入。
裴智勇表示,上述日本专家反映的情况,是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在密码应用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认证,都不是简单的通过图片进行比对,实际上是通过提取一些特征来进行比对。对指纹进行一些特征提取,如分叉、纹路等特征信息,之后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形成了最终的密钥信息。
“
生物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但也很容易被复制,且一旦泄露就无法挽回
,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危害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裴智勇建议,
随着指纹认证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应注意保护好指纹信息,尽量避免在网上公开发布“V手势”等可能泄露指纹的照片,提升隐私保护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
延伸阅读】防止通过照片盗取指纹的技术
针对这照片可能被盗取指纹的情况,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使用白色氧化钛制作的有着特殊花纹的透明薄膜,可以贴在手指上防止指纹被盗,并且使用这种薄膜不影响本人进行正常的指纹认证。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技术在两年内投入应用。
保护隐私,每一个细节都要特别留意哦!记住的点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