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对于人生的思辨一直没有停滞。有宗教的教诲、有中华前年文明的积淀、有现代哲学的启蒙。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公认的答案。各种理念、观点的兴衰变化无常,有时候,宗教的某种理念风靡一时;有时候,某位古人的理论成为当下热点;有时候,学术界无心插柳的一句话也能成为众星捧月的对象。
很多人都批评现今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氛围愈演愈烈。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批判这个环境的时候,自己却乐于浸泡在这个染缸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放眼当今风流人物,或多或少都会研修一些心学。马云从太极中修心、郭广昌每日都需冥想悟道、李彦宏跟着贝尔去冒险寻求探寻真滴、李嘉诚办公室长年挂着一幅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寻。)以作警醒。这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规律?对比现在一代人,他们关心的是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
面对死亡,有人试着直面、理解、诠释、接受;有人选择逃避、抱怨、掩饰、自欺。
树立信仰,有人为了探寻至高心境,寻找灵魂归宿;有人为了获得神灵庇佑,祈求长命百岁。
对待生活,有人两袖清风却是珍惜每分每秒;有人重金养生依然惶惶不得终日。
为人处世,有人谦而不卑,不争不羁;有人狂而懦弱,外强中干。
乔布斯生前曾说过,“人活着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这与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一个人的心境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做选择,选择的结果决定了胜败。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控制情绪的程度往往会决定未来。职场上,尔虞我诈、小人祸乱数不胜数;家庭中,闹闹情绪,使使性子也是自然。聪明人为了结果贴近理想状态,懂得忍让,保持理性,不让冲动这只魔鬼扰乱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