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搜狐号 民生周刊
国家工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作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是天职。淘宝网作为最大的网购平台,打击假货系责任。就此而言,双方目标实为一致,与其纠缠于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程序是否具备适当性,不如坐下来好好商议,接下来如何协力社会治理,共同打击假货,从而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一阵喧嚣后,1月30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坐在了一起,“握手言和”是最好的结局。
淘宝、工商总局“互掐”
“我们认为,这份报告是有瑕疵的,立论方式武断,而我们已经把我们的观点传递给工商总局。昨天,放在工商总局网页上的所谓‘白皮书’,特意点名提到阿里巴巴,并提到了去年7月我们与监管机构的一次会面。”2015年1月29日,在阿里巴巴集团业绩电话会议上,该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重申了“叫板”工商总局的态度,“我们认为,这份所谓的‘白皮书’立论方式错漏百出,并有意针对阿里巴巴,整个手法非常不公平。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并正准备向工商总局正式作出投诉。”
阿里巴巴公关向《民生周刊》提供的材料还显示,蔡崇信坚称,集团在打假方面投入甚多,也是假货问题的受害者之一。
结怨甚深,终有爆发,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此前,2015年1月28日下午,淘宝网正式申明:我们欢迎公平公正的监管,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就在前一天,淘宝官方微博以“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口吻发出了一份公开信进行反驳,这封公开信直呼“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质疑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1月23日发布的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
1月23日,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
据介绍,此次监测抽查了淘宝网、京东商城、天猫等平台,以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等为重点监测种类。从各购物网站的监测结果来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这一“举动”招致淘宝小二的回击,在1月27日的公开信当中,主要罗列了四点质疑,分别是抽检程序违规失当、抽检样本数量较少、“非正品”定义不准确以及前后两次抽检结果相差巨大。
“尊敬的刘红亮司长,作为管理如此大市场的大司长,您的市场抽检程序竟然违规了!”“尊敬的刘司长,网上有句话,‘伐开心、买包包’。您是‘伐开心,打淘宝’,‘开心了,也打打淘宝’。这么神圣的行政执法授权给您,您使用公权力这么情绪化,真的好吗?”在这封公开信中,这样直白、过激,且毫不避讳地指名道姓,无疑将此次PK推向了高潮。
《民生周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淘宝网官方微博上的“叫板”公开信,已被删除。
1月27日晚,工商总局正式就淘宝“叫板”一事做出回应,称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是评估市场风险、警示违法经营的重要工作方式,今后仍将一如既往依法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本次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整个市场、网购领域的质量有多差,而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
就在当天,工商总局还公布了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情况,同时对定向监测情况作了解释。当天通报的10起网上销售违规典型案例中,又有6起涉及阿里巴巴旗下网站。
1月28日上午,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在其官网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这份文件指出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涉嫌违法违规经营的五大问题,提出相应的监管要求,亦披露了阿里自身对这一问题的表态。
这份白皮书措辞直接,直指阿里巴巴的态度和问题。该文件对阿里巴巴集团工作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市场主体,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工商总局吹黑哨了吗?
工商总局与淘宝几轮“互动”后,一条段子在网络上流传:《我来给淘宝补两刀:您卖假货了,别急着公关!》,主要内容是嘲笑淘宝面对是否卖假货的指责“王顾左右而言他”。
1月27日下午,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新闻发布会上,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副司长杨洪丰回应了淘宝官方微博“网监司违规”的质疑:“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
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显示,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淘宝对这个抽检结果大为不满。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工商总局真的吹黑哨了吗?真的是拿淘宝寻开心吗?真的是在打压淘宝吗?有人认为,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工商总局没必要和一个电商平台过不去,没理由故意打压淘宝,更不可能拿淘宝去寻开心,所以,淘宝对工商总局吹黑哨的指责,显然是欲为自己售假行为进行狡辩和开脱。
工商总局是不是在吹黑哨,主要应该看抽检结果是否真实、抽检行为是否违法。如果工商总局公布的抽检结果有很大出入,淘宝网的正品率很高,那么,工商总局显然就是在吹黑哨,是故意打压淘宝。
但目前为止,淘宝好像没能拿出可证明自己没有兜售“非正品”的证据,未能推翻37.25%正品率这个数据。面对淘宝的指责,工商总局回应称,这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检。
开店门槛低、对商家缺少应有的资质审核,导致卖家鱼龙混杂:加上对商品监管缺少有效的手段,导致假货、非正品横行淘宝平台,淘宝给人的感觉就是假冒伪劣泛滥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经回应淘宝售假指责称:“25块钱就想买一个劳力士手表,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你自己太贪了。”
有不肯透露姓名的消费者说,面对只有37.25%的正品抽检事实,淘宝该做的是对自己的定位进行反思,加强对商家的信用监管和商品质量监管,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工商总局已将白皮书从其官网上撤下。
蔡崇信在1月29日的电话会议上还透露,去年,阿里巴巴集团协助各级执法部门共破获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超过1000起,18个犯罪集团、近400嫌疑人遭逮捕,同时关闭了200个涉及制造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店铺、工厂以及仓库。
据阿里巴巴声称,过去两年,在打假和加强消费者保护方面投入了超过10亿人民币。另外,还有上千个员工组成的特战营来从事打假工作,今年将额外再增加300多人投入到特战营当中来。
然而收效甚微,淘宝售假货仍有屡禁不止之势。“淘宝打假机制可能需要调整,比如能否加大对举报售假者的奖励。”一位多年经营箱包的淘宝商家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如果淘宝宣称,对举报属实的予以高额奖励,举报一条,奖励一万元,你看还会不会出现假货?”
政企如何“互动”?
在消费者面前,电商和具体商户共同承担着“经营者”的角色,都需要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设定的所有法律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2013年第二次修正时特别增设条款,明文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占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的市场监督部门,有权利有义务对于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督,这是净化市场环境的必要手段,企业应该与电商平台和政府部门形成良性互动,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各方都有责任共同维护市场秩序,监管部门一定要让企业充分认识到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提高违法成本,以法律为依据做到公正处罚。
“我是支持工商总局的,淘宝投诉刘红亮司长不合适,”安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守亮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说,“通过官方微博,隔空传话表明观点,针对某个人进行报复,至少方法欠妥。”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声望学创始人、振美传媒顾问卢大波的呼应。卢大波认为,阿里巴巴已经超越“品牌”层面,而进入了“声望”层面。马云在10年的时间把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商业模式与技术上的创新无疑是无人望其项背,但也不能高枕无忧,企业越是庞大,越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往往很多企业拥有了巨大的名声,也做成了航空母舰,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声望学是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凝聚的精华,而阿里巴巴10年发展成为巨无霸,还有很多漏洞,我不反对直接‘叫板’公权力,但是要提出有力的证据,通过正常的合法渠道传递声音,以免误导公众:有钱就是任性。”卢大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无论工商总局发布抽检报告,还是淘宝大战工商总局,都非坏事。一则,说明国家相关部门在加大网购市场监管力度,给网民制造更安全的购物环境;二则,说明民营企业敢挑战‘权威’,以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是一种进步;三则,两者之间的‘掐架’倒更像联手导演了一场公关,迅速炒热‘网络打假’话题,登上热门话题榜。亲,真到了电商市场要好好整顿的时候了。”资深公关业界专家郗银芝对此评价。
“从长久来看,假货横行容易让网络平台在消费者心中失去信任。受影响的绝不只是某个商家,而可能导致整个电商平台的沦陷。”北京吉星德亿家居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殷玉新认为,“解决假货问题是当前电商平台最急切要解决的问题,平台运营商解决此问题应该从源头入手,严格审查审核制度,无论是对代理商的资质,还是对商品均须进行严格的审查。”
“企业如何与政府职能部门很好地进行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是很重要的。”殷玉新说。
国内权威的经济资讯平台经济学家圈,一直持续不断提供世界范围内的最新思想,供稿作者包括一线学者。由经济学家圈发起的“产业政策之争”是2000年后经济思想领域最大的一次学术争论。经济学家圈关注经济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给读者提供最细的资讯和增量思想。
现在经济学家圈群开放加入,999元享受一年实时服务,包括最新资讯分享,政策解读,最新最热研究报告私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