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停牌!603963,面临退市风险 ·  6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第一!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600837,告别A股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深夜爆发!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新春走基层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工银瑞信“固收军团”震撼来袭!下半年债券货币基金股票投资全攻略,尽快收藏!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7-31 06:15

正文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访工银瑞信基金固定收益团队


工银瑞信基金固定收益团队主要成员

杜海涛: 副总经理

欧阳凯: 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股债混合投研团队负责人

李剑峰: 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养老金投资中心总经理

赵   建: 专户投资部副总监

专户固收团队负责人

何秀红: 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信用投研团队负责人

魏   欣: 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转债新股研究负责人

谷   衡: 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短端投研团队负责人

陆   欣: 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高等投研团队负责人

李   敏: 固定收益部副总监

信用评级团队负责人


根据2017年6月末数据,剔除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工银瑞信的债券基金管理规模逾2600亿元,领跑全行业。从单只基金来看,工银瑞信旗下债基超过30只,产品线覆盖短中长端各类债券。其中,工银强债、工银四季收益等基金久负盛名,二季度分别上涨2.13%、1.42%,近三年收益率分别达30.75%和28.8%。养老基金“双雄”工银添福、工银添颐二季度上涨2.84%和1.87%。工银货币规模也达到1587亿,现已是国内第二大货币基金,近3年收益率超过10%。

在固收团队出色业绩的强力支撑下,上半年最赚钱30强基金管理人中,工银瑞信排行第五,盈利从32.16亿元增长到63.58亿元,相比一季度接近翻番。无怪乎业内有云:得货币者得规模,得固收者得天下。

工银瑞信曾三次揽获上海证券报评选的“金基金·债券投资回报公司奖”。作为总规模排名第二、剔除货基后排名第一的大型基金公司,工银瑞信的固收团队早已闻名业内外。整个固收投研团队近50人,实行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负责制,搭建了6个固定收益投资能力中心、7个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各自负责不同的板块。此外,研究领域细分化程度较高,人员稳定,从业时间长,整体实力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工银瑞信固收团队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做好两个市场的管理

记者: 因为收益上升,今年以来货币基金规模再度暴增。对此,公司团队是如何防范风险的?

杜海涛: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但对风险的管理一定要主动。

在管理货币市场基金上,我们坚持的投资理念是做好两个市场的管理:一方面观察整体货币政策和货币市场的动向与波动,这决定了整体头寸的配置;另一方面,要判断整体客户行为,预判整体规模的变动。如果处于利率持续上升期,规模持续增加,那么,规模与业绩会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和循环。如果利率处于持续上升期,而规模在持续缩减,任何一个稍微积极一点的策略布局都可能把整个组合的流动性丧失了,这个时候流动性风险非常大。对此,我们短端团队的管理理念就是既要关注货币市场,也要关注整体基金的规模及客户的行为。

记者: 去年工银瑞信固收业绩相当出色,请问你们是如何取得优异成绩的,在关键时点上做了怎样的调整和操作?

欧阳凯: 我们团队去年主要把握住了两个机会。第一个机会在股债混合方面,把握了股市的结构性行情,找到了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行业。比如,在2015年底2016年初我们重仓了黄金股,全年的超额收益比较大。我们知道,2016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竞选获胜,这使得整个市场避险情绪较浓,黄金股因此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第二个机会是我们在债券的风险规避上做得比较好。首先是信用风险的规避做得比较好,其次是在利率债的波段操作上,去年9、10月份有相当多的组合都把久期降了下来,在去年四季度债市大幅回调中基本上没有受到明显损失,保住了全年的胜利果实。

下半年债市会比上半年好

记者: 如何看待今年下半年债市的投资机会?有部分观点认为债市的春天来了,你的判断是怎样的?

谷衡: 现在断言债市春天来了为时尚早,但我们觉得下半年市场会比上半年好。一个大概的判断是,今年收益率调整最大的一波行情已经过去,往后看,监管政策边际影响会减弱,收益率曲线慢慢会修复过调部分。

记者: 有观点认为,三季度一波委外赎回潮或成为影响债市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赵建: 2016年三季度有大量的委外账户设立,到了今年三季度考核时,由于业绩、监管等方面的原因,不排除有部分账户出现一定的赎回。但是,我们预计最终的赎回规模和对市场的影响会低于预期。

记者: 你觉得对个人投资而言,下半年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魏欣: 在目前固收产品选择上,货币基金对投资者特别是低风险的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品种。除非货币政策出现大幅转向,货币基金目前较高的收益率水平在三季度是可以维持的。

记者: 你觉得债券通对市场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

何秀红: 从短期来看,债券通才刚刚开始,到底会带来多少新增资金、对市场有多大的影响,目前还不是很明确,现在只是停留在预期层面。

记者: 对于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你是怎么判断的?

李剑峰: 从6月份及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经济增长虽有波动,但是表现比大家预期的要好一些。而且,今年以来商品价格整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在这个背景之下,企业的盈利在持续增长。同时我们看到,制造业投资没有出现过热的现象。另外,房地产行业虽然出了很多限购的政策,但房地产的销量上半年还是有16%以上的增长,比去年底预想的要好。并且,在这样高的销售增长基础上,房地产的投资和平台功能仍相对平稳,没有出现过热的现象,这说明中国经济内在的动力在改善。所以,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将平稳运行。

记者: 如何看待下半年利率债市场?

陆欣: 上半年经济韧性较强,PMI高位盘整。虽然近期收益率有所上行,但是现券上行幅度小于期货,在资金面偏宽松的情况下,市场整体调整幅度都不会太大。我们认为,央行在下半年将延续二季度较为中性的态度,在债券通等因素的影响下,资金面持续收紧的概率很低。

综合来看,影响下半年利率债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前期过度悲观导致的收益率超调和债券配置的再配置,未来这一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转变的信号应该是央行重新上调公开市场利率,我们对下半年利率债市场维持偏乐观的判断。

提升团队的竞争力

记者: 工银瑞信对债券的信用风险是如何管理的?

李敏: 对于债券的信用风险管理,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目前有专门的信用研究团队,覆盖了固收团队可投资的全市场债券,同时也借鉴公司研究部、外部券商等研究资源,形成了全方位研究。

目前国内信用债市场和信用文化仍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我们对信用风险秉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严控信用风险。在内部评级体系方面,设置了不同的行业评级方法,内部评级结果较外部评级更具区分度,也更适合公司固收的投资风格。对于投资风控,我们根据不同账户类型设置了不同的投资比例控制。通过不同梯度的投资比例控制,一方面分散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向投资经理清晰地传递风险的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