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柳州晚报
柳州晚报官方微信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软件定义世界(SDX)  ·  工业大模型的演进及落地方向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Graph ... ·  昨天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  ·  35岁被优化,经济压力大,看DeepSeek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柳州晚报

过节期间千万注意!1岁娃手里拿着它,瞬间起火!

柳州晚报  · 公众号  ·  · 2025-01-01 15:50

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报道了关于氢气球和氦气球的安全问题,强调了氢气球的危险性以及氦气球的替代性。文中提到了多起氢气球爆炸的事件,并介绍了柠檬烯等芳香烃与气球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的爆炸现象。最后提醒公众注意气球安全,避免购买不确定填充物的气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氢气球的危险性

氢气球内的氢气易燃易爆,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遇到明火或太阳暴晒或压力过高都可能瞬间爆炸,灼伤周边人员。多起氢气球爆炸的事件表明其潜在的危险性。

关键观点2: 柠檬烯等芳香烃与气球材料的危险性

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的果皮中含有柠檬烯等芳香烃,这些有机溶剂与气球的主要材料乳胶和橡胶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接触时,根据化学原理,可能导致气球局部变薄并引发爆炸。

关键观点3: 氦气球的替代性

除氢气外,氦气也能使气球飘起来,但价格较高。由于一些商贩在暴利诱惑下仍使用氢气,存在安全隐患。公众在购买气球时应注意区分填充气体,避免购买不确定填充物的气球。


正文

2024年12月30日, 在河南商丘一家店里发生了惊险一幕。 1岁小孩手中的气球,突然爆炸,瞬间火光四起。
视频显示,两个孩子在一起玩,1岁娃手中拿着一个粉色兔子形状的飘空气球。突然之间,气球着火,瞬间火光四起。两个孩子害怕得大叫。一旁的奶奶赶忙将着火的气球拿开。

气球掉到地上还在燃烧,女孩拿水把火浇灭。

孩子妈妈接受采访时表示, 氢气球着火可能因为玩久了产生静电,建议大家不要买这种气球了。

安全提示,气球内的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且易燃易爆的气体, 在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遇到明火,太阳暴晒或者压力过高,都有可能瞬间爆炸,灼伤周边人员。


新年的时候, 很多人 会给孩子买飘空气球玩,过节还有一个固定项目—— 砂糖橘,而这两者碰到一起,有可能引发爆炸!

橘子、柚子、柠檬等水果果皮中,含有一种叫柠檬烯的芳香烃, 属于有机溶剂一类,而气球的主要材料,为乳胶和橡胶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当这两种有机物接触时会彼此互溶,导致气球表面局部变薄,并出现爆炸现象。


千万注意! 剥过橘子、橙子等柑橘类水果后,请务必先洗手再去触碰气球!


氢气球危险!

一直以来,氢气球爆炸起火的事故屡见不鲜。

2024年 4月9日,河南周口的王女士抠破一只已经漏气的氢气球准备扔掉,不料突然发生爆炸。王女士称,自己胳膊被灼伤,一碰就疼,没想到气球危害这么大。

2024年 9月20日,山西太原,一位妈妈在和孩子玩耍时,氢气球突然爆炸。据孩子父亲称,孩子手中的氢气球,碰到了一个比较尖的玩具,随即瞬间爆炸并冒出火花。

孩子的眼睫毛和眉毛都被烧光,头发也被烧去了一半,所幸身体并无大碍。


2006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气球的填充物, 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


除氢气外,惰性气体氦气也能使气球飘起来。 但氦气的市场价格是氢气的十倍左右,在暴利诱惑下,一些商贩明知氢气有巨大危险 ,依然冒险加工和销售氢气气球。

值得警惕的是,氦气球和氢气球从外观上非常难以区分。 如果不能确定填充的是什么气体,请勿购买。


“柳州1号”视频号今日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