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哎哟,痛醒,我去,要命 ... ·  5 天前  
节点财经  ·  2025节点增长大会:江南春 周鸿祎 潘飞 ... ·  1 周前  
看金坛  ·  退钱了!退钱了!退钱了! ·  1 周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看山姆会员店人山人海的,好像购买力也不弱的样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十一年前,我跟随日本老师学习弓道 | 七日书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17-11-05 13:05

正文


哲哲是广东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行政人员,她始终觉得学习弓道这段经历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高潮。


十一年前,她在学校遇见内藤老师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日本人。跟随内藤老师学习弓道的经历,让她一直引以为傲,因为这么长时间坚持学习一项技能,她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不足。日本弓道的独特和神秘,也使她收获了身边人的关注和羡慕。


她在十一年后的今天,来到七日书,写下这个故事。



文 | 哲哲


我和伙伴们狼狈地拖着行李箱,在内藤老师的催促声中,走过一段石头铺砌的路径,急促赶往伊势神宫的弓道场。

 

一座古色古香的原木建筑出现在面前,外墙略为斑驳,光滑的表面已经被侵蚀。不远处还传来“当啷”的声音。

 

我知道,比赛已经开始了。

 


1



观众席差不多已经坐满了,所有人凝神屏息,周围气氛非常安静。我们坐在面对弓道馆右边的席位,只能看到选手的背面。

 

身穿各色弓道服的少女选手双脚与肩同宽站立,一列排开,依次拉开距离,站在各自的射位上,左手持弓,右手持箭搭在胯部上。

 

轮到射了,选手把箭尾固定卡在弦上,双手伸直,带着弓箭举至比头顶略高的位置。左手伸直,托着箭头,向左45度平移,右手手肘弯曲,手指捏住箭尾,移至额头前方,眼睛望左手方向。这时,弓拉开一半了。

 

紧接着,左手托着箭头推弓,移动到与肩部平行,右手手肘继续向下拉,手指捏住箭尾,从额头划过耳朵后方,箭的位置大概停留在嘴部上下。

 

弓已经全部拉开了。

 

随着右手放开,射出的箭在空中飞出一段流畅笔直的线条,最后就像铁被磁石吸引住一样,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中靶声,牢牢地射入靶面之中。

 

箭射出后,选手气定神闲地把弓收起,双手搭在胯部,站在原位等待第二轮比赛。

 

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中靶与否,选手们都保持着沉静雍容的风度,每一个动作充满了力度的美感,应对进退之间,把克己复礼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场全日本学生弓道王座决定战女子比赛,由爱知大学取得冠军。

 

在目睹了比赛之后,我内心的震撼犹如一颗石头投入湖水,不断地引起涟漪,原来弓道比赛是这么庄严肃穆的。

 


2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学生,可能都见过这么一位老先生。留着花白的胡子,穿着一身运动服,骑着单车穿梭在校园里面。

 

这位老先生就是内藤敬老师。

 

内藤老师中等个子,身材有点偏瘦,浓浓的眉毛下,眼睛细小狭长,瞳孔可是透露着亮光,丝毫不浑浊。他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道弯弯的弧度,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表情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

 

花白的头发、眉毛和胡子,在内藤老师的脸上呼应,透出一种道骨仙风的气质。因为长期锻炼的缘故,内藤老师身手敏捷,动作不比我们年轻人慢,一点也看不出他已经70多岁了。

 

内藤老师1934年出生,1960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在札幌第一高中做英语老师。1996年退休后,来到中国教授日本弓道。

 

从2007年4月开始,我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跟内藤老师学习弓道。

 

学弓道一开始是要用皮筋来练习基本动作的。

 

双脚呈外八字,比肩稍宽。把皮筋对折后,张开双肘,像怀抱着一棵树。双手伸直举至头顶上方,手臂与身体形成135度的角度。

 

左手拉皮筋前端,向左45度平移,右手手肘弯曲,拉着皮筋后段不放,移至额头前方,大概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接下来,左手移动到与肩平行,同时右手手肘继续向下拉,从额头划过耳朵后方,皮筋贴近脸颊时会闻到一股味道。

 

稳定好位置好,把右手放开,皮筋后段就会啪的飞出去。

动作虽然简单,但要练习到规范也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拉皮条”。

 

我试过皮筋打到脸,一声清脆的“啪”,右脸颊马上火辣辣的痛,这是因为姿势不正确,只要动作对了,皮筋是不会打到脸的。

皮筋练习好了,就可以学习拉空弓,就是不搭箭的拉弓。练习了几天“拉皮条”和空弓之后,我开始想射两米射距的草靶。

 


3



一天早上,我特地把内藤老师叫到草靶区来指导我射箭。


我把箭搭好,按照以往练习的动作举起弓准备推开,却发现自己很紧张,手心也沁出了细汗。小心翼翼地推开弓,在“大三”的位置就不动了,不敢继续把弓拉满。只觉得全身发热,体内的血仿佛在沸腾着,更有一股血冲上了脑门,双眼就看着头上的箭,很害怕箭会掉下来,以致忘记了下一步的动作。

 

内藤老师看出了我的犹豫,走到我前面,双手顺着我原来的动作帮我推开弓。当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感觉身体已经脱离了控制,任由内藤老师的带动指引放出了箭。

 

“戳”地一声,当我回过神来,箭头已经插入了草靶,露出箭尾的一段在草靶外微微震动着。我这才发现自己的心一直跳得很厉害,额头上也冒出了汗水。

 

看到我射出箭,内藤老师笑了笑就走开了,对学生初射草靶这种情景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了。

 

但我的心情却是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感觉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的:拉弓时,整个身心沉醉在紧张和兴奋的情绪中,外界的一切事物我都感受不到。箭离弦后,一直崩紧的神经顿时松懈下来,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还夹杂着一丝愉悦。这种感受奇妙而难以言语,有点像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说起射箭,很多人以为是用臂力拉,但日本弓道却不是这样。

 

日本弓本身没有让箭固定的结构,是靠双手的力来平衡固定箭的位置。射箭时是左手推,右手拉,双手一起把弓拉开,左手要用三分之二的力,右手用三分之一的力。

 

如果右手拉的力大,箭就会掉下来。初学者对力量的把握不到位,就经常会掉箭。我就是这样,有时箭掉到半空被接住,有时直接掉到地上。

 

经历接二连三的掉箭后,我对射草靶产生了一种恐惧,怕再次掉箭,箭一掉在地上,整个弓道馆都会听见“碰噔碰噔”的声音,等于告诉别人说:我的动作又做错了。

 

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我都在拉皮筋,尽量避免射草靶。

 

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学对我说,如果因为怕掉箭而不敢射靶,那就永远没有进步。这句话仿佛戳中我内心的小心思。

于是我硬着头皮去练习射草靶,忍受着“碰噔碰噔”的掉箭声。慢慢地发现掉的次数少了,恐惧感也渐渐消失了。

 

射草靶熟练之后,我开始射28米射程的箭靶,刚开始射的时候,箭在射程三分之二的地方就掉下来,有时直接插入泥土,有时候在草地上作短暂的滑行。

 

很长一段时间里,箭都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射中,令我有点沮丧。我宁愿射草靶而不想射箭靶。同学见我长时间练草靶,就叫我也一起来练箭靶,我借口说想练草靶,好把动作练标准,其实是害怕射的箭老是不中。

 

在规定的射箭靶练习中,我硬着头皮上场,每次看到箭掉在草地、插在沙面,都不由得叹息一番。

 

一天早上,我练习射箭靶。像往常一样,我做好每个步骤,放箭的一瞬间,觉得弦有点奇怪,手中的弓好象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我定神一看,原来是弦断了,弓因为没有了弦的拉力而回复了直挺的状态,就在同一时间,我听到“当”的一声,箭中靶了!

 

我看着箭插在箭靶上,心中有按捺不住的兴奋,难以置信我真的射中了。再回头看着断成两段的弓弦掉落在地上,一时不知所措,就呆呆地站在原地。

 

一位同学帮我把弦捡起来,我才想起要行礼退出射位。

 


4



学习弓道半年之后,内藤老师在11月底组织学生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周的弓道交流活动,当中就有我的一个名额。老师告诉我只需要来回出机票和交通费,日本当地食宿的费用由他负责。

 

最初我有点想不明白内藤老师为什么让我去日本,因为我射得并不好,也不会说日语。队长跟我解释,老师看到我很认真地练习,而且是大四的学生,希望我交流回来能够把经验和心得传给后辈,并以身作则教导后辈。我才知道,原来老师一直在默默观察我。

 

我心情有点矛盾。一方面很庆幸可以去日本见识真正的弓道活动,另一方面又担心技术不好出丑。

 

之前去过日本的学生说,到了日本经常要跪坐,坐到膝盖都麻了,还要经常穿弓道服。

穿弓道服差不多要绑三条腰带,我之前穿过两次弓道服,每次都勒得很不舒服。

 

为了尽早适应,去日本前两个星期,我开始在宿舍里练习,无论在电脑桌前,还是在床上休息,都像日本人那样跪坐。我跪坐的样子又很别扭,以至于舍友看到了都来调侃我。

 

我还每天穿皮带,尽量绑到像穿弓道服时的那种程度,有时候穿的裤子不需要皮带,就把皮带直接绑在肚子上。

 

就这样,无论是跪坐,还是勒紧腰带,我都做好准备。

 

这次日本之行,我们主要是走访弓道团体和学校的弓道部。非常幸运,在伊势神宫观看了第31回全日本学生弓道王座决定战女子比赛;在明治神宫参观了全日本弓道联盟总部。

 

拜访近畿大学时,近大的同学给我们作示范,我留意到一位女生的左手也戴着手套,觉得很奇怪(学习弓道时,右手要戴上手套,目的是增加手和弦之间的摩擦)。询问后得知,原来她每天坚持射150支箭,天气转冷时手背容易擦伤,为了不影响练习,她就戴上手套坚持练习。

 

对照自己的练习态度,我有时以功课忙、身体不舒服为理由逃避练习,又或者在练习时漫不经心,得过且过。或许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技术进步不大的原因吧。

 

交流会最后,近大的同学在沙墙上摆放了纸扇和“金的”(半径约为10厘米、靶面绘有图案的特制靶),我们射中了哪样就可以拿走作为纪念。刚开始时,我也是兴致勃勃,很想快点射中,但是连射了好几箭都没有中。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射中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开始着急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气温也略有下降,已经入夜了。

 

我的手指因为冷而变得僵硬,渐渐失去知觉不听使唤,肩膀也因为使用重弓而疼痛。我对近大弓道部的负责人山本先生说可不可以不射,我不要纪念品了。

 

山本先生语气坚定地对说我不可以,要坚持射下去,直到射中。他见我拉弓用不上力,就在背后帮我拉伸肩膀,并扳正我的身体。不知道射了多少箭之后,我终于射中了一个“金的”。

 

拿到靶的那一刻,痛苦、难堪、悔恨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一并涌上心头,泪水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捧着自己射中的靶,当着众人的面失声痛哭起来,身边的同学一再安慰也止不住。

 

山本先生送我们去坐电车的途中说,我射中的那个靶,上面画的是春天的燕子,是希望的象征,也是最好的一个靶。

 


5


 

旅途的第三站,我们来到水上街的月夜野弓道馆,和弓道爱好者进行联合练习,当天还有新闻媒体采访了我们。

 

练习开始前,当地弓道的领军人后闲先生带着我们集体向观看席上方的神位鞠躬,他说,我们每次射箭前的行礼并不是向人行礼,而是向弓道馆内的武神行礼,向神表示敬意。就算没有旁人观看,也要行礼。

 

共同练习中,几位日本友人热心细致地指导了我的动作。在他们的提点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射的箭会落在靶的左边:身体歪了,左肩向后倾斜了一点,即是双肩没有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这是因为我在想着左手用力推开弓时,推力的方向不知不觉偏了,改正的办法就是在推弓时有意识调整左手的方向,不要再偏斜。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北海道的札幌学院大学。

 

穿越铺满积雪的操场,就来到札学大弓道馆。札学大弓道馆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尽管室内有暖炉,但是当脱了鞋走在弓道馆的木地板上,我还是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开始升上来。

 

弓道馆射位的门是关着的,门上设有许多玻璃窗。听老师解释,因为北海道冬天天气寒冷,为了防寒,冬天练习时就只开门上的窗,箭就通过窗射出去。和我们进行了问候之后,札学大的学生就动手把门打开了。为了迎接我们到来,他们决定要打开门进行弓道演示。

 

刚推开门,我就感觉到一股寒气涌进室内,呛了一个冷战。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地,放靶的沙场在雪色的辉映下显得幽静深邃。沙场后面是挺拔茂密的杉树丛,午后的阳光透过树丛的缝隙洒落在弓道馆的地板上,也映照在一丝不苟为我们作演示的学生身上。

 

有些学生的练习服已经褪色泛白,显然是已经穿了很长时间。还有两位学生的左手包着绷带,拆下后,原来手上都起了厚厚的茧。

 


6



从日本回来,我有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愉悦中。

不过春节过后,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我知道,自己在弓道馆的时间不多了。

 

2008年4月底,内藤老师打算举行一场两所学校的弓道对抗赛。我很想参加,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射会。比赛的名单原先是没有我的,在我的央求下,内藤老师最终允许我参加。

 

得知能参赛,我一直很兴奋,前一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满脑子想的都是第二天的比赛。

 

比赛当天早上,弓道馆的气氛比平时安静,热身活动在悄然无声中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排队等候时,我感到心跳得很快,咚咚咚,一下接着一下,好像随时都会从体内跳出来。

 

握弓的左手也不断地沁出汗,刚在衣服上擦干了,马上又满手是汗。推弓射箭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双手的动作脱离了我的意识控制。

 

当我回过神来,箭已经射出了,落在靶的上方。

 

我心想,糟了,要控制自己,慢一点。在随后的正式比赛中,我越是想控制,就越是控制不了,热身活动的情况又重演了一遍:心跳、出汗、脑中空白、箭落在靶的上方。这次射会我一箭都没有射中。

 

事后内藤老师说,我的动作太快了,最后一步动作没有做好就放箭了。

 

我在学校的几次比赛中都没有中过箭,比赛记录都是“残念”(意思是没有中)。我对这一点,一直是耿耿于怀的。不管我是否接受这种结果,毕业的那天还是到来了。

 

弓道部的毕业餐会上,我们一群人举杯相向。几杯酒下肚后,师生之间都没有往日的严肃和拘谨。


内藤老师满脸红光,拿着麦克风唱了一首日本民歌《濑户的新娘》,连我这个不懂日语的人也听出唱走调了。


一位娇小斯文的妹子喝醉了,闹腾着要找某样东西,同学们想安抚她,又怕用力过度而畏手畏脚,于是一群人围绕着妹子跑到餐厅外面的鱼塘走了一圈。


四位同学把麻将桌挪到最亮的一盏灯下,清脆的麻将碰牌声和爽朗的粤语交织在一起。

 

在热闹纷扰中,我百感交集,思绪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往日的一幕幕情景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重现,一股难以形容的情绪涌上心头。

 

这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哀伤,这些经历沉淀在血液里,铭刻在记忆中,已经是我生命中永不消逝的一部分。




►  来自同班同学的点评:

好有画面感!

还有,你的文字给我很有力量的感觉,没想到照片上是这么清秀的女孩子。


►  来自七日书导师的点评:



你写了内藤老师的许多事情,我列了一下:


念同学的中文名字

穿着简朴

自己节俭,筹款建弓道馆,给学生买弓箭用具

家人很支持他

讲共产主义思想

老师观察你,给你去日本的名额

老师爱看书

老师听力不好

老师指导学生拉弓

宿舍聚餐

老师给你换纪念册

老师捡箭


好,这么多事情,这么丰富的素材,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那么如何写好呢?如果是每件事情寥寥几笔带过,把所有的素材简单堆积,这些每一件拎出来都很有意义的事情堆在一起以后,就成为流水账了,因为哪一件都没有着重展开,都不能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我们就要去进行选择,在这么多事件中挑出两三件,对你来说最触动的,细细地展开来写。其他的事情可以简略带过,或者干脆就舍去了。


你可以试着先从其中一件事写起,找到感觉。


——晗倩




自即日起可开始报名,11月13日,带着你的故事,来一场“自虐”的写作之旅,在导师带领下锻炼你的故事肌肉。


Day 1 


每一个人身上都暗藏故事。但你未必知道哪一个最动人,哪一个最有潜力成为你的好作品。在这一天,我们将和你一起确定故事主题。


是写两年前旅途中遇到的那个陌生人?是写自己最熟知的父母、爱人,还是勇敢地解剖自己?这些主题都可以讨论咀嚼。选择能把你带得最远的那一个。


在开始写作之前,你会得到三明治提供的写作学习资料一份,阅读和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是开始锻炼故事肌肉的必要准备。

Day 2


开一个好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不是你听了无数遍却始终模仿不出的开头?写出一个好的开头建立在你对全篇运筹帷幄的基础上,它甚至像表白一样,不是冲锋陷阵的号角,而是鸣金收兵的钟声。别担心,我们会帮助你打赢这场仗。


开头有几十种方法,但最直指人心的可能只有一个。


(本日写作量约300字)

Day 3


渐进铺垫。有了一个好开头,你开始带着你的故事爬升,“人物的生活正如山顶上摇摇欲坠的巨石”。上升曲线上摇摆着故事和人物的希望、悬念、困惑和隐忍。行动和情感在这里积蓄着。


(本日写作量约300-500字)

Day 4


记叙冲突,把故事推向高潮。一个故事不是被作者推着向前发展的,推动它的应该是矛盾。矛盾是故事的灵魂。在第四天,叙事弧线在这时来到了顶峰。我们会和你一起化身“灵魂炼金术士”,直面生活最真实的矛盾。


(本日写作量预计在500字以上)

Day 5


到了收尾的时候,是该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还是接一个新故事的开始?又或者,春秋笔法,写一句简单而含蓄的结尾,在字的缝隙间填上无数留白?让我们根据你的故事而定。


(本日写作量约300-500字)


Day 6


删减和修改。把删减单列出来,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一个好看的故事,必须“字字看来皆是血”,或者未必是血,也该是精华液、精酿啤酒和浓缩咖啡,万不能是咸丰酒店的黄酒,掺着尽可能多的水。而修改,则是结构上和语言上那“交卷前的验算”,我们有语言感觉极好的编辑为你精确再精确,也有最擅长“把握大局”的写作者,甚至可能重整你的结构。


(本日写作量约500字)

Day 7 


好了,现在你拿到了你的故事(字数通常在2000字以上),我们可以开始那一场“围炉夜话”了。我们会组织每一个学员分享自己的故事成,并交流这七天来的、故事背后的故事。而这时候,你也得以跳出前六天的环环相扣、用上帝视角观察你写作的整个过程了。我们相信,这样的观察审视能帮助你,自己在将来展开无数个“七日书”,在自己的花园中种满故事。



Q & A
关于“七日书”,我还想了解……
用七天时间,写好一个属于你的故事
China30s



1.“七日书”和“每日书”(点击了解三明治项目“每日书”)有什么区别?



每日书是每天300字,不限主题的基础写字训练,类似长期荒疏写字之后的热身、找回状态,从最自由的感觉,从碎片化的写作开始。


“七日书”偏向指导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像老师傅带学徒一般,我们希望能手把手教你写好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在七个工作日的连续训练之后,你将带着一篇完整的作品离开。你的作品也将有机会在三明治发表。


2.参加“七日书”的每一天都必须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吗?


是的。“七日书”就是一个短期集训营,每一天都安排了重要的内容。我们不要求你每一天在规定的时段内写作。但自你选定日期开始之后,我们的服务周期将只持续七个工作日,期满如你不能完成作品,则将无法得到后续指导。


3.“七日书”的书写内容一定要是非虚构吗? 


是的。“三明治”作为一个普通人非虚构写作孵化平台,一直致力于非虚构写作。我们期待普通人可以写出与自己有关的故事,继而整理好自己个人口述史、也记录下我们的时代。记者不能出现在每一个故事里,但你们,可以。


更多问题,请咨询三明治明仔(微信ID:ming30s)。



“七日书”带领导师



总导师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


近20年经验传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曾任《外滩画报》主笔等职务。曾多次现场采访过英美法俄等国大选,以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现场。独家专访哈佛大学校长、美国总统候选人等名人。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2011年创办中国第一个非虚构写作平台,培养了数千名普通写作者逐步成长为专业写作者。



导师





李依蔓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硕士,三明治作者、破茧计划1.0作者,关注城市文化题材,作品被收入《破茧001》等书中,主要作品有《“北京深漂群”:雾霾移民群体写照》、《SNH48粉丝的“偶像养成”游戏》、《年轻“猫奴”的日常:他们都为猫付出了什么?》。






万千


三明治作者,关注青年群体的故事,采访过多位业内经验丰富的写作者。个人主要作品有《网红背后的影子写手》、《让外国人产生依赖的中国App》、《覃里雯:前半生的“游荡者”》。






龚晗倩


三明治作者、破茧计划2.0作者,关注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主要作品有:身为陆家嘴的金融猎头,她的生活是这样的》、《我曾是一名涉外导游,这个行业太特殊了》、《江夏里:一座上海老房子见证的知青两代》。




报名七日书



►  “七日书”时间和参与方式:


自即日起可开始报名,11月13日正式开始写作之旅,将在7个工作日里开展每天的指导和写作组成小班相互交流,在导师带领下锻炼你的故事肌肉。



►  课程期间,你将获得:


  • 三明治提供的一份全新写作学习资料(包括写作指导和20+篇经典特稿阅读资料),帮你打开故事写作的任督二脉;

  • 一个你一直渴望写出、却从未在纸上成型的故事。并有机会在三明治发表;

  • 一群同样热爱写作,背景各异的小伙伴在小群交流;

  • 非虚构生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实践;

  •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费用


499元 / 人 (参加过每日书及三明治写作课程学员优惠价 459元) 


►  报名方式


扫描下面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支付费用。



支付成功后添加三明治明仔(ming30s)确认报名信息。如已添加三明治小治为好友,可直接联系三明治小治。


本活动开始后恕不退费。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七日书学员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成为城市的漫游者,寻找日常的高光时刻/ 

11月10日开始,连续四周

《人物》杂志执行主编 赵涵漠 线上写作工坊第二期 

学会如何观察并记录生活

用写作的方式去发现生活当中的高光时刻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谈过这样的恋爱/ 

这本书从策划、采访到出版,历时一年多

一本以城市作为经脉维度,讲述故事的杂志书

记录了上海五原路、台北、厦门等城市的故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点击进入《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亚马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