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我的好朋友——语姐姐,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于她的个人原创公众号【女神30,ID:
ns30riji】。
很多人都说语姐姐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神。
因为她总是能够将生活中大部分被人们称作“烦恼”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揭开事情的本来面貌,给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她的文章虽然阅读量不算高,但她一直坚持不写那些煽动人们情绪的文章,她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应该给读者带来一些好处和启发。
于是粉丝们纷纷为她操碎了心,但同时又非常佩服她,在这个流量为主的世界里,能够保持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所以我强烈推荐你关注她的原创公众号,
希望你和她一样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长按下方二维码就可以关注她啦!
▼
毕业3年买房,6个月闪婚,带娃考研,38岁创业:那些做自己的人,和你有什么不同?
我叫王语华,2016年开始运营个人公众号。
经常有读者好奇我的经历,被问最多的是,毕业3年,我怎么买的第一套房子?
毕业3年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这要我从大学毕业开始讲起。
第一份工作是我自己找的,那是一家大报社的三产企业。
我大学还没毕业,就毛遂自荐去了几次,有一次被老板撞见,和我聊了几句,就点名录用了。
这个老板有个特点就是很会写文章,另外还擅长整合各种资源。
公司当时的主业除了做记者培训,还有在全国各地兼并收购国有资产的业务。
老板经常丢稿子给我,让我写;
我并没参加过专业训练,写的东西自然是要高度没高度,要技巧没技巧,写得不好总被老板骂,于是一遍遍改,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想来,我写作的底子都是那时候靠“痛苦”攒下的。
现在想来,这家公司除了老板凶一些,福利还是不错的,公司还有一小块地产业务,工作满3年的员工可以分一套房子。
不过,一年后,我察觉到公司的一些业务存在高风险,就主动辞了职。
当时我认识几位清华北大毕业的朋友。
其中有个人的女友怀孕了,想辞职结婚生子,公司就让她推荐一个人来接她的工作。
就这样,我“混”进了一家北京的IT公司,做市场。
工作的具体内容是和IT行业媒体打交道,写软文,投放广告,还有去各地电脑城做市场活动之类的。
年轻时的我,总想“与众不同”,喜欢在普通的工作上做出些“乐趣”来。
那时候还是报纸媒体的天下。
投放广告,是有固定版面的,比如封面、封底、整版、1/2版,1/3版,1/4版,1/6版这样。
一般金主公司的市场人员会选中某一种版面做投放,再和媒体约定时间、安排内容、预览尺寸、校对颜色等。
等我一上手,就觉得这工作太简单了,怎么加点儿“不一样”的东西呢?
于是,我观察别人拿起报纸时翻看的顺序,往往一看到广告就直接略过去了。
我就想,这怎么行呢?
这投广告的钱不就浪费了吗?
怎样才能提高广告的关注率呢?
我想了个办法。
以往投放广告时,经常投放一个整版。
我觉得,这样太不划算了,于是就把整版广告拆成3个1/3竖版,让媒体给我安排在手翻的那边,连续3页放3张。
这样,一打装订好的杂志,只要有人翻看,就会出现3次。
这无形中提高了关注度,钱一样,但效果肯定比放一页要好。
后来很多人模仿我这种模式。
类似的小“发明”经常出现在我的工作中,比如为了降低推广成本,几家互补产品联合做推广,商品赠品做推广等等方式。
闲暇时,我还用小说体写写公司内幕、行业内幕,可惜当年写小说纯属个人兴趣,没有发表,那些稿件都没保存下来,有点遗憾。
没多久,我的收入渐渐多起来。
妈妈看我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就说,不如把工资给她,她来帮我存钱,等我结婚时一并给我。
我拒绝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一个“存钱”的好办法——买房。
提起租房,哪个“北漂”没有一把辛酸史?
我也不例外,被中介坑过,临时加价,和各色室友合租,还有被房东紧急通知不出租了,自己孩子要结婚用。
光在五道口附近,我就搬了4次家。
“租房”的问题,“折磨”我太多次了,于是我有了自己买房子的念头。
说买就买,周末时间我开始到处看房。
没多久,我就拿着自己6万元的积蓄加上借的4万元,首付10万在北京买了我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那时我不过是个20岁出头的小丫头,真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
你没看错,这个价格距今不超过20年。
但那时候北京房子根本不“火”。
当然,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有一个单纯的念头:
以后再也不用“搬家”了。
买房后,我告诉我妈我买了一套房子。
老妈一听,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她心疼地说,“傻姑娘啊,你这年纪轻轻的,就要背一辈子债了!
”
我说,“你不是让我存钱吗?
这就是我‘存钱’的方式,一举两得,你该替我高兴才对。
”
事实证明,我做对了。
当然,是无意之间做的。
总结:
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很感谢当年的痛苦:
“被逼着写作的痛苦”,“无聊的痛苦”,还有“租房的痛苦”。
我解决的每一个痛苦,最终证明,都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买房之后,没开心两天,就有压力了,因为一开始不但要还贷,还要租房。
我工作更努力了,经常北京上海两地跑。
不久,我住进了自己的房子。
那期间,业余时间里我还去大学里上各种课程。
经常出差的我,常拎着行李箱去课堂:
要么刚下飞机去听课,要么听完课去赶车。
也许压力太大的缘故,有一年,春节前一个月,我生病了。
发烧。
当时我在上海,去医院验血拿药,烧退了,我又赶回北京,想着回老家过年去。
没想到,到北京后发起烧来。
我一个人去了医院,就没出来。
医生说我得了急性病症,再晚一会儿,命也不保。
妈妈一夜白了头发。
那年冬天,我家人在医院陪我过的年。
等病好出院时,已经过去了4个月。
我工作也没法做了。
每天呆在家里,康复身体。
妈妈留在北京照顾我。
可是每个月还有3千元的贷款呢,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存的压力。
很快,我找了一份可以在家办公的工作——做媒体公关(PR),就是那种帮客户写写稿子的工作。
收入不多,但好处是不用天天去上班。
公司老板是我一个朋友,他的公司刚开张不久。
有一天,老板接了一个白酒软文推广的意向客户,让我给客户出一份全国推广方案。
那时候的媒介是干什么的呢?
就是既要和各个媒体打交道,也要写文案。
比如某某地方报纸收我们1元/字,那么我们写稿子服务加推广打包卖给客户收2元/字,就可以赚1元钱/字。
一篇文章300-500字,就是赚300-500元。
老板手里并没有地方媒体的资源,我就一个个自己打电话去找,打了200多个电话,最后写了3个方案给客户。
一个基本版的,一个推荐版,一个高配版,推荐理由以及报价都在了。
那家白酒公司的老板谈了几家媒介公司,看了我的方案后,直接和公司签了合同。
这是我签的第一个100万的大单。
老板很开心,事后和我说,前几天还觉得你怎么做个方案这么慢呢,要用5天的时间?
今天看了方案后才知道原因。
总结:
我不太爱“抱怨”,总想着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把对现实的抱怨,转变成对他人“痛点”的“共情”能力,算是我从这段经历中,学到的另一个宝贵技能。
从北京到上海
离开舒适区的我
虽然有了工作,但因为身体原因,免疫力很差,经常生病的我还是无法正式工作。
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我只得把新房子租出去,用多余的钱,租了间小房子。
这样即便自己收入低一些,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妈妈陪了我一年多,每天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甚至帮我洗脚。
我发脾气,她也包容我。
一方面,被人悉心地照料,让我很有挫败感,觉得是自己“不正常”所以才受到“特别对待”。
另一方面,我不想看到头发已灰白的父母为我这么操劳下去。
于是,我开始暗暗筹划“出逃”。
我和妈妈商量,让她先回老家住几天,我想锻炼锻炼自己,总不能靠父母一辈子吧。
其实,我已经联系好上海的一家公司,准备只身前往上海了。
很快,妈妈前脚回家,我后脚就去了上海工作。
妈妈知道后,在电话里哭,说,“你这死丫头,一个人去上海,没有亲戚朋友帮你,你死在那儿都没人知道!
”
我说,“别担心,有人照顾我。
”
妈妈问,“谁呀?
”
我说,“找个男朋友不就结了吗?
”
妈妈说,“你要是嫁人了,妈妈才能放心。
”
我很自信地说,“嫁人嘛,还不简单,你就等着吧。
”
说这话时,其实我并没有男朋友。
前一个早就分了。
经历过人生低谷的我,第一次有了结婚的念头。
我想了想,如果结婚,我希望对方具备什么条件呢?
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列了一张清单:
学历硕士以上、职业最好是医生、家里要有房、身高180以上、上海本地人、无不良嗜好、年龄上下不超过3岁。
接下来,我开始运用我的营销技能,在网上搜罗意向者。
很快,我收到很多单身男士的来信。
基数够大,才能有选择的余地嘛。
我现在的老公就在其中。
没错,7个条件他竟然都符合了。
除去生病,这是我第二次感受到“心想事成”的魔力。
我俩认识半年后,就结了婚。
这一次,老妈,又被我惊呆了。
总结:
当一个人目标清晰、精准时,剩下的只是方式方法上的选择。
也许失败也许成功,只要不停下探索的脚步,最终“实现”是个大概率事件。
生娃、考研、卖房子
婚后我一直和先生开玩笑说,因为他养好了我的身体,所以我才以身相许。
有一点是事实,认识老公后,我身体渐渐好起来,不再总生病。
随着健康状况越来越好,那颗没折腾够的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
经历过生死劫的我,开始热衷于“圆梦”。
一盘算,发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还很多。
比如考研,比如出国,比如创业......
但现实是,我俩年龄都不小了,得先把娃生了再说。
公公婆婆也催。
于是,我就想干脆把“生娃”和“出国”合并一下。
一开始我打算直接去美国生娃。
先生并不支持我的决定。
我也早料到他会反对。
所以,自己把路子和钱都提前准备好了。
身边刚好也有朋友去国外生过,各个环节我都了解清楚,剩下的就是钱要备足,以防万一。
我离开北京后,还曾在老家投资过一套房子。
当我准备去国外生孩子时,没得到先生的支持,我就自己来,毕竟这是我自己的梦想。
很快,我把老家的房子卖掉,钱足够出去生个娃了。
那段时间,先生很紧张我,变花样做我思想工作。
意思是:
第一胎没必要出去生,上海也不差啦,我一个人出去生,万一有危险,可怎么办?
如果想出去,不如第二胎再出去。
后来,我孕期反应有点儿大,考虑再三就没出去。
既然出不去了,那干点儿什么呢?
我决定马上考研。
这样,生好孩子,工作一辞,一边读书,一边带娃,又是一举两得。
谁说一孕傻三年,我偏要试试看。
哺乳期,我开始备考。
一家人又劝我:
都当妈的人了,考个研究生没意义啊。
和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竞争?
啊?
还要辞职?
天啊,这么好的单位,收入也不错,怎么说辞就辞了呢?
他们轮番给我做思想工作,到后来直接“泼冷水”,说我考不上,瞎折腾。
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坚持了几个月,所幸我考上了MBA,一切无意义的争论终止于结果。
随后,我把工作辞掉,开始脱产读研,进入全职当妈的节奏。
没有工作的那几年,我的压力基本上来自家人。
他们无法理解,我怎么没工作,还能过得那么开心呢?
总结:
不是所有人都曾体会过那种为“梦想”而“折腾”的乐趣。
当你能理解这一点时,就会轻松放下对他人的期待。
当不再要求别人要理解你时,自我的力量,就从那里生出。
38岁创业,怎么了?
3年后,孩子读幼儿园,我MBA也毕业了。
我开始想怎么创业呢?
我捋了捋自己的经历和资源,决定从做企业咨询开始。
在谈下第一个单后,我注册了公司,收到第一笔月费后,我聘用了第一名员工。
我小心翼翼地开始了,并且是一个很顺利的开端。
当然,后来两年,我也遇到了各种数不清的心酸和纠结。
故事还在进行中......
我问助理菜菜:
“听完我的故事,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
她说:
“你做事的决心,你能坚持自己,不受别人影响。
这点很多人做不到。
”
听她这么一说,我想起一位很厉害的太极老师给我讲太极的基本功时,他说:
“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太极的基本功是‘练蹲起’。
”
老师教的蹲起和我们平时做的“蹲起”不一样:
要一只脚背翘起,只有脚后跟着地,再来练。
我很奇怪,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个姿势练呢?
”
老师说,“就是让你在不平衡中找到自己的重心啊。
一个80斤的小姑娘怎样才能撂倒一个180斤的大汉呢?
拼体力,肯定拼不过。
但是给180斤的大汉脚下装上滑轮呢?
他是不是很容易倒?
我们的基本功就是,无论如何,自己的重心一定要稳。
”
虽然我刚接触太极,但听完老师这么一说,发现其中暗含的道理竟然如出一辙。
一个人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内心有自己的节奏,就不用担心“对手”是什么样。
换个角度说,假如自己的“重心”不稳,或总想“靠他人”,那么经常“摔倒”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做到完全不受他人影响。
当你需要帮助时,也要学会向合适的人求助。
这个人,一定是在这方面比你有见识,有能力,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