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买到的阳澄湖大闸蟹是不是‘洗澡蟹’?”
“遍地都是五常大米,到底哪些才是真的?”
人们对地标农产品的关注离不开对品种和产地的追溯,“产地之谜”每次都能够成为热点话题。
然而,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辨别地标产品的真伪终于也变得简单起来,只需要拿到基因的密码,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带着对农产品数字化(基因溯源)技术的好奇与疑惑,农参专访了
北京艾格瑞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监王嘉力博士
,从生物个体数字化技术的角度分析——如何为农产品打造终级防伪的身份证?
农产品基因检测,能做什么?
基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农产品的基因检测重点在于哪些内容?又是如何在国内兴起并推广的呢?
王嘉力博士回答,基因检测技术最早是用于人类的疾病筛查和药物的开发,那时的基因检测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从2007年开始,基因检测的价格在国外开始出现跳水式的断崖,之后,这项技术才具备在农业大范围应用的可能性。
王嘉力博士强调,由于农业是一个生产性的行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在对人类健康的探索上可以相对“不计成本”,但农业却只能等待技术成熟后的“性价比”。
基因检测进入中国短短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已经开始了从涉农科研到农业产业的应用推广。经过疫情的洗礼, “核酸检测”变得妇孺皆知,而核酸正是携带着基因信息的遗传物质,人们对基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农业领域的产业化的推广对基因检测也更加的认可。
根据王嘉力博士的经验,有硬性要求的育种群体更青睐农产品基因检测,有独立育种部门的大型种企,具有种质资源保护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全国各地的种业公司,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更有基因检测的需求。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不太会主动涉及到比较前端的基因检测。
在国内,目前基因检测在分子育种等科研工作上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产业上的个别领域也有了深度的应用。王嘉力博士指出,基因编辑的结果只能通过基因检测来判断,在投入大田试验前后要靠基因检测来进行多次检验,保证基因编辑是有效的、精准的。现在大豆、玉米育种基本都已经应用了基因编辑技术,整个育种过程中都需要基因检测来验证成果的稳定性。
基因溯源如何检验地标农产品的真伪?
基因溯源就是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农产品的真实产地,是基因检测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一个应用方向。
随着地标品牌深入人心,通过基因检测究竟能不能分辨出地标农产品的真实产地?这是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
王嘉力博士回应,通过基因检测判断地标产品的真伪,主要是做两件事。
例如阳澄湖大闸蟹,一种方法是将现有、真实在阳澄湖养殖的大闸蟹全部进行基因检测,形成一张张“大闸蟹DNA 身份证”,并存入大闸蟹DNA身份证数据库。这样,将来如果有人质疑自己在市场上买到的“阳澄湖大闸蟹”,就可以将大闸蟹的基因信息和数据库中的数据做比对,是否与DNA 身份证存证信息相符合,就是判断真伪的依据。
还有一种方法,基于政府划定的阳澄湖大闸蟹核心产区,追踪基因进行“溯祖”,即便核心产区的大闸蟹经过多代的繁殖、杂交,也能够从基因的序列中寻找到蛛丝马迹。从检测结果来说,某人从市场上买到的“阳澄湖大闸蟹”虽然可能并不是核心产区生产的,但也拥有相同的祖先,是“远房亲戚”,也算是“阳澄湖大闸蟹”,相当于扩大了地标农产品的范畴。当然,如果是毫无关联的“洗澡蟹”,也就不在这一范畴了。
除了产地环境影响,农产品的品种才是根本。例如在五常当地种植的稻花香2号大米,和在五常地区种植的其他品种水稻,在基因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即使是在同一气候、同一耕作环境下,稻米品质也会因为品种差别而产生较大差异。
“基因溯源的核心目的,是‘疏’而非‘堵’。”王嘉力博士强调,尽管基因溯源的第一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真伪,但在区域公用品牌的领域,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带动更多的从业者参与产业,实现共同富裕。因此,第二种策略则适合大多数想要推广区域公用品牌的政府部门来使用。
农产品基因溯源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打假”,而在于提高地标农产品的附加值。她指出,我们推广基因溯源技术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农产品限制在核心产区,而是给决策者和生产者一个区分不同等级农产品的技术手段。只有真正品质好的地标农产品才值得好价格,而一般的地标农产品也依然能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实现“优品优价”,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从基因到品牌,如何连接?
消费者固然在意地标农产品的真伪,但让如何消费者理解品牌当中的基因溯源信息的附加值?似乎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王嘉力博士解释,其实消费者在消费场景中只在意两件事情——消费品质和消费体验。农产品的生产链条很长,因此公开透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不现实,消费者也就承担了终端的品质焦虑。
在超市里,只要是包装上标有“五常大米 品种:稻花香2号”的大米,价格在98元/10斤,而没有标明品种的五常大米价格则只有39元/10斤。
“这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地标农产品一开始是靠包装产地来讲品牌故事,而现在我们要去逐本溯源它的品种本质,弄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这相当于是从头开始。”
随着近几年大家对“品牌”逐渐祛魅,人们的消费越来越理性,消费者不一定是非要得到最高端的品质,但对“物有所值”更在意。
消费者常常苦恼,即便只从一家店购买,每一次买到的农产品质量也都不一致。王嘉力博士指出:“比起让消费者去理解基因溯源的重要性,农业行业的生产者、从业者更应该去理解基因溯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产品的供应链太长,时间的催化下变数很多,如果内部做不好品控,没有可靠的抓手,制定的标准再严苛也就失去了意义。
基因溯源能够满足消费者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促进农产品的管理标准化,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她指出,农产品的品种也是动态的,单从农产品的外观、口味上来判断细微的变化并不现实,只有基因能够给出确定的答案。
比如奶牛都长得都差不多,那为什么有些奶牛挤出来的奶就是 A2 奶,有些奶牛就是普通的牛奶?通过对动植物的个体进行精准的溯源和鉴定,有助于生产者制定系统分级标准,还能提升综合收益。
基因检测能控制农产品的风味吗?
既然农产品的风味和基因密切相关,那能不能通过控制基因来调整农产品的风味呢?
对于这个问题,王嘉力博士也给出了回答:“有些农产品的特殊风味确实和某个基因有关,比如A2 的牛奶,一些苹果、番茄的酸味,都有相关的非常透彻的对应基因的研究。但是目前能够直接确定的基因并不多。”
面对消费者对特殊风味的追求,王嘉力博士建议,在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理化指标的检测,与基因检测相配合,打造一套“两把锁”或者是“三把锁”的检测链,增加几道保险,或许可以将想要的品质、口感、风味全都锁住。
一张
农产品防伪身份证,蕴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和品牌近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体而言,基因溯源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双向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桥梁,不仅能够给予消费者可信任的品牌机制,也大大提升了国内地标产品的标准化管理能力,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基因溯源更是一张无可替代的通行证,对于规范出口产品、执行农产品分级、打出中国农产品品牌具有重大的意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