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投研圈
新财富投研圈是基于新财富十余年各类品牌评选推出的资本圈活动平台,针对资本圈高端群体,3000家上市公司、新三板、34个研究领域的1600家分析师及一级、二级市场专业投资者机构等沟通互联的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一场对“Made in ... ·  3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拉股市的逻辑 ·  3 天前  
功夫财经  ·  喜迎国庆 ·  6 天前  
远川研究所  ·  名创优品入主永辉超市,叶国富还是不信邪 ·  1 周前  
远川研究所  ·  名创优品入主永辉超市,叶国富还是不信邪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投研圈

分析银行业绩时,你会用到“增长因子分解”(年报季报综述)

新财富投研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2 21:49

正文

 

来源:国泰君安银行团队

作者:邱冠华 王剑 张宇


序:业绩增长的驱动因子分解



上市银行年报刚刚披露完毕,每家年报多达数百页,涉及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不同读者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我们作为证券分析师,比较关心的是银行的业绩增长(盈利增速)。


从结果看,各银行的业绩增长出现了一些分化。这时,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无非两个:


(1)某银行增速快(慢)是什么原因?

(2)该银行未来增速是否还会这么快(慢)?


我们运用业绩增长驱动因子分解这一经典方法,回答上述两个问题。这一方法分为两步:


(1)把银行本期的业绩增速,分解为“资产规模、净息差、中收、成本、拨备、税收”五个驱动因子。比如,某银行业绩增长10%,那么这五个驱动因子分别贡献了这10个百分点中的几个百分点。若其中有个别驱动因子表现特别异常,还要重点给出背后的原因解释。


(2)预判这五个驱动因子在未来的表现,从而大致把握该银行未来的业绩增长。


五个驱动因子的详细分解方法,详见《银行业分析入门框架(2015-8-8)》的第六部分《增长能力分析》。


本报告基于这种方法,对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长进行分析与预判。


1.业绩符合预期,大行确定改善


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指老16家上市银行,不含次新银行股;下同)2016年及2017年一季度盈利情况,基本符合我们此前预期。板块盈利增速已处L型底部,但不同类型银行已有较明显的分化。


2016年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长1.6%,增速较2015年下降0.2pc,符合市场预期。其中五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0.2%、4.8%和11.5%,增速较2015年分别下降0.3pc、上升0.1pc、下降1.6pc。


2017年一季度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长2.6%,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0.2pc,符合市场预期。其中五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7%、4.7%和8.8%,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上升0.6pc、下降2.6pc、下降1.9pc。


整个银行板块的盈利增速自2016年以来已进入L型底部区间。我们判断国有行的盈利增速已在2016年触底,2017年将迎来确定性的较为明显的改善;股份行受内外部环境约束,业绩改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最坏的时候也已经过去;城商行受监管的影响较大,规模和盈利增速将有所放缓。





然后,我们对16家上市银行的增长进行驱动因子分解:



对比上市银行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驱动因子,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不同银行所面临的处境:


(1)国有大行:


①规模扩张:2017年有所加速,对盈利的贡献加大。因为大行受MPA考核的影响很小,广义信贷增速甚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预计生息资产规模增速将稳中有升。


②净息差:2017年对盈利的负面影响将显著小于2016年。因为大行对同业负债的依存度低,在银行间市场是资金净融出方,所以息差受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的影响有限。随着重定价、营改增等因素的完全消化,大行的息差水平将率先企稳回升,支撑业绩增长。


③非息收入:受2016年同期高基数、股债市场环境变化影响,2017年一季度非息收入对盈利的贡献有所下降,部分银行甚至是负向影响。预计后续非息收入对盈利的贡献将逐步回稳。


④拨备:2016年大行依靠拨备反哺有效支撑了盈利增长,预计2017年仍将维持较大的拨备计提力度,拨备反哺对盈利的贡献或将减弱。原因有两个:一是其他盈利驱动因子的改善使大行对拨备反哺的依赖降低;二是大行有多提拨备、改善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的动力。


(2)股份制银行:


①规模扩张:多数股份行2017年规模增速开始放缓,对盈利的贡献边际减弱。主要受MPA考核和自身资本充足水平的约束。


②净息差:仅招行2017年一季度息差环比改善,对盈利的负面影响小于2016年,其他股份行息差的负面影响仍在扩大。但我们预计2017年一季度将是息差同比表现最差的时期,后续息差有望逐步企稳,对盈利的贡献也将有所回升,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2016年同期高息差的基数影响,后续高基数效应将逐渐消失;二是负债端同业负债的成本显著抬升,后续将逐渐降低同业负债占比;三是资产端久期长,利率传导慢,后续随着资产结构的调整优化,资产收益率有望持续回升。


③非息收入:总体来看,对盈利的贡献较2016年保持稳定。部分银行由于2016年同期高基数的原因,非息收入增速暂时性地出现明显放缓甚至同比下滑。


④拨备:从2016年到2017年一季度,拨备反哺对盈利的贡献逐渐加大,这也成为股份行2017年最重要的业绩驱动因子。


(3)城商行:


①规模扩张:受监管趋严和自身资本充足水平的约束,2017年以来增速显著放缓,对盈利的贡献下降。


②净息差:宁波银行2017年一季度息差对盈利的贡献有所改善,北京和南京银行的负面影响仍在扩大。和股份行一样,一季度或是息差同比表现最差的时期,后续息差有望逐步企稳,对盈利的贡献也将有所回升。


③非息收入:北京银行2017年一季度非息收入对盈利增速的贡献有所改善,宁波和南京银行对盈利增速的贡献由正转负。主要受2016年同期高基数、金融市场环境变化、收入滞后确认等因素影响,后续有望回复平稳。


④拨备:2017年拨备反哺仍将是城商行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子。一方面规模增速显著放缓,一方面拨备水平较为充足,城商行有通过拨备反哺维持盈利增速的动力。


下面,我们对规模、净息差、拨备等几个比较重要的业绩驱动因子,逐一做进一步的分析。


2.规模增速放缓,资本严格约束


MPA经2016年一年的试行,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并有显著成效,上市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明显下降。银行未来的广义信贷增速主要受各层次的资本充足水平制约,包括资本充足率(与央行MPA考核中计算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相比较)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方面,我们假设上市银行最新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MPA考核所要求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含容忍度),以此来倒算上市银行2017年可实现的最高广义信贷增速,并与2016年末的实际广义信贷增速做对比。


我们发现五大行和股份行中的招行、兴业广义信贷考核几乎无压力,其2017年可实现的最高广义信贷增速甚至高于2016年的实际增速,意味着2017年增速有进一步提高空间。但其他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考核压力,预计2017年的广义信贷增速较2016年将会有比较明显的下滑。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从上市银行一季报最新数据来看,南京银行、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增速。



3.息差降幅收窄,边际有望企稳


上市银行2017年一季度的净息差同比降幅显著,股份行和南京银行的降幅相对更大。环比2016年四季度,大行息差已经企稳,招行、宁波和南京银行边际上也有所改善。



2017年一季度净息差同比大幅收窄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2016年一季度降息重定价刚刚启动,而2017年一季度重定价接近尾声,息差的同比变化实际消化了一个降息重定价周期的负面影响;第二,2016年一季度营改增尚未实施,价税尚未分离,利息净收入的口径不同也导致息差同比收窄;第三,2016年下半年以来,同业业务利率快速上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资产重定价期限长于负债,也使付息负债成本率比生息资产收益率上升得更快。


在各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2017年一季度净息差的同比表现仍然比较糟糕,但随着降息重定价因素消化、营改增影响减弱,预计二季度以后净息差的同比降幅将明显收窄,对盈利的贡献会有所加大。


而二季度以后净息差的边际走势如何,则取决于负债成本率和资产收益率的相对上行速度。相对上行速度又取决于两点,一是资产负债的配置结构,二是资产负债的重定价/到期期限结构。


首先,我们对上市银行2016年末的资产负债,基于业务实质而非科目重新进行了“解构”,资产端统计信贷、债券、传统同业(含同业存单投资)和SPV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负债端统计存款、同业负债(含已发行同业存单)和发行债券占总负债的比重,最大程度还原上市银行的真实资产负债配置情况。



我们发现,大行的资负结构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同业业务占比较低,从而受同业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小。在降息重定价完成以后,大行的净息差大概率将企稳。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同业业务占比则明显比大行高出许多,股份行对同业负债的依存度接近31%,城商行同业投资(主要为非标)的占比不低于22%。当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上升时,由于同业负债占比高、久期短,将首先遭受成本上升的冲击,而资产端的结构调整和收益率的传导却进行得很慢。从而导致中小银行的息差在短期之内仍面临下行压力。


但随着中小银行同业去杠杆的推进,负债端对同业负债的依赖逐渐下降,资产端高收益资产占比逐渐提升(一季报已表现出这种调整方向),息差已经进入底部调整期。我们预计再经过一个季度的持续消化,下半年中小银行的息差将边际企稳。


进一步的,我们统计了上市银行2016年末,资产与负债重定价日与到期日孰短的期限结构,即特定期限内到期或执行重定价的资产(贷款、同业和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负债(存款、同业和债券)占总负债的比重。在利率上行周期,越多资产越早到期或实现重定价,越多负债越晚到期或实现重定价,息差的利率敏感性越强,有望越早触底回升。



4.不良生成企稳,拨备反哺盈利


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率稳中有降。2017年一季度末,除了华夏、中信和浦发银行不良率继续上升,其余上市银行的不良率较年初均有所下降。此外,多数银行2016年末的关注类贷款率较年中也有所下降。资产质量指标普遍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




同时,拨备水平也愈加充足。2017年一季度末,多数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有所提升。



不良生成趋缓,拨备反哺盈利。从近几年上市银行加回核销转出的不良真实生成规模来看,2015年是不良加速暴露的一年,而2016年不良生成速度已经趋缓。与此同时,银行的核销转出力度和拨备计提压力同比也有所减轻,正是拨备计提增速的下降(不是少提)反哺和支撑了2016年上市银行的盈利增速。


横向比较来看,国有行2016年不良生成的绝对规模较2015年已有所下降,资产质量确定性改善。股份行和城商行2016年不良生成额较2015年仍在增加,但增速放缓,资产质量也迎来边际改善。预计在经济不出现失速下行的情况下,2017年不良生成将继续企稳,拨备仍将反哺盈利(尤其是对中小银行)。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新财富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