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见CNPolitics
我们想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社科学术研究,接触靠谱思想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  ·  “白血病患者被诈骗”,警方通报 ·  昨天  
人民日报  ·  祝贺!年终世界第一! ·  3 天前  
环球时报  ·  13人失联!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  4 天前  
江南晚报  ·  无锡价格大降!月底更便宜!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见CNPolitics

孔子学院的吸引力 | 政见CNPolitics

政见CNPolitics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2 20:34

正文

摘要

美国的学生和家长对孔子学院怎么看?


王菁 / 政见团队成员


孔子学院是中国教育部下属的 “汉办” 在全球运行的汉语教学机构。2004 年,第一个孔子学院在韩国揭牌。同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孔子学院也开始正式运行。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全球 140 个国家 (地区) 建立了 512 所孔子学院和 1073 个孔子课堂。 有关孔子学院和中国 “软实力”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外交、国家关系以及中外经贸层面(可以参考http://cnpolitics.org/2014/03/confucius-institute-establishment/)。许多学者认为,孔子学院有助于提高国家的 “软实力”。但是,要看孔子学院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就得考察具体操作过程和当地的接受程度。人类学家 Jennifer Hubbert 的一个调研,或许能让我们窥斑见豹。

 

2011 年到 13 年,Jennifer Hubbert 在美国西海岸一个化名为东河 (East River) 的中学进行关于孔子学院的实地调研。东河是一所世俗化的学校,主要靠学费和校友捐助维持收支平衡。该学校提供从 6 年级到 12 年级 (相当于国内的初中和高中) 的课程。从 2008 年开始,学校接受了五万美金的孔子学院启动资金,开始教授中文课程,开展文化交流项目。东河所在的城市,本地居民少于十万人,平均每户家庭年收入为 4.2 万美元,85% 的本地学生是欧裔美国人。 

 

Hubbert 通过田野调查,采访了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和家长,浸入式观察从六到十二年级的课堂教学。她协助安排课程计划,参与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各式活动,并且把东河的孔子学院与美国其它地方的孔子学院进行对比观察。Hubbert 发现,尽管中国政府旨在通过全球孔子学院提升自身软实力,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实施对象本身的文化语境。

 

课堂中的中国形象

 

孔子学院采用的是汉办教材,特色是去政治化,教材传达的中心思想是 “中国的和平崛起”。但 Hubbert 发现,去政治化、以文化为核心的教材反而会起到反效果——美国学生与家长倾向于认为,这样的教材设计本身是审查的结果。

 

这时候,孔子学院的教师起到了相对积极的作用。Hubbert 注意到,这些教师并非照本宣科地介绍中国文化,而是在教学当中增加了相当多的自主性。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不带偏见地看待中国,基本上所有教师都会把与中国学生生活相关的照片展示给美国学生,试图让他们认识到中美的学生生活具有的相似性。但是,这样的方法并不奏效。大部分学生纷纷表示 “中国学生没有正常生活,只是整天乖乖坐在那里,不聊天,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在所有采访中,只有一个学生表示:“中国学生学习真的好努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他们都很聪明,希望我们的班级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美国家长眼中的中国政府形象

 

总体来说,对中国的偏见和怀疑在美国家长当中仍是主流。 “共产主义” 仍旧是大部分家长对于中国政府的第一印象。其他的主要印象包括:苏共、越战、无神论、生育政策等。对于很多美国家长来说,这些都属于负面印象。在与美国家长的对话中,Hubbert 发现,有些家长怀疑孔子学院的教师都是 “党员“,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此对共产主义产生更加容忍的态度;有些家长则认为课堂当中并没有类似的政治渗透;有些家长怀疑孔子学院的整体意识形态动机,但是觉得孩子通过这些学习会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越性。

 

虽然大部分家长不再认为共产主义对他们来说是某种具体的威胁,但是这种冷战思维的残留还在影响着他们对于冷战后国家格局的看法,这其中也包括对于中国崛起的看法。通过采访和分析,Hubbert 认为,冷战以来,很多美国人对共产主义的整体偏见并未消失,这在美国家长对孔子学院的态度上可见一斑。

 

如何增加孔子学院的吸引力?

 

在浸入式研究中,Hubbert发现,增加孔子学院吸引力的最有效途径,往往在于孔子学院的教师们在不违反汉办规定的原则上,适当地改变教学材料和沟通方式。这会有助于改变美国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有教师在长期教学中观察到,美国学生会从家长和媒体那里得到刻板印象,认为中国许多政策 “违反人性”,但回过头来就说:“中国人那么多,把什么都抢走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老师会选择采用美国出版的中文教科书,有些会选择性地不展示中国国庆军事演习的图片,有些会适当开放地谈论中国历史以及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有些老师选择更多地讨论现代城市生活和流行文化。当学生认为在课堂中能够更加公开谈论许多关于中国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问题,他们就更加倾向于对中国产生更正面的印象。

 

总体来说,美国当地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规范还是深刻影响着当今美国学生和家长对于中国的认识。Hubbert 的研究显示,更开放、更个人化的授课方式更容易使美国学生开始改变对于中国的固有成见,并对中国文化产生真正的兴趣。这也是在美国这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有效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Hubbert, Jennifer. "Ambiguous states: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Chinese soft power in the US classroom." PoLAR: political and legal anthropology review 37, no. 2 (2014): 329-349.


文字编辑:江晓雅
微信编辑:余莉   
图片编辑:林亦然

最新合辑下载

百度网盘:http://t.cn/Rt1JGbW
GitHub:http://t.cn/RG9BdvX 
Dropbox:http://t.cn/RG91Exk

近期文章推荐

孔子学院海外发展受阻为哪般?

政见访谈|儒家文化如何影响当代中国?

海外汉学家都是怎么起中文名字的?| 政见CNPolitics

我们是政见CNPolitics(微信号:cnpolitics2011)。我们致力于拆掉知识的高墙,让普通人读懂学术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新知。分享我们的文章,传播更多靠谱观点。

我们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http://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公号)转载请联系授权:[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