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时间已经是下午5点,张新华仍骑着电动三轮车奔走在锣场邮政所和湖北极标安全防护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标公司)之间,车厢里装的是29箱口罩。49岁的张新华,是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锣场邮政所的一名投递员。
极标公司位于锣场镇利晟中小企业科技园内,是一家生产个人呼吸防护装备的企业,主要生产防尘面罩、防噪耳塞、N95口罩、一次性口罩等产品。随着全国各地的口罩订单纷至沓来,他们开始集中产能生产口罩。早在春节前,负责电商业务的朱艳经理就收到了各家物流公司的停业时间表。她为此咨询过张新华,得到的答复是邮政全年无休。大年三十那天,她又给邮政所打了电话,再次确认春节期间能否正常发货。极标公司计划安排员工从正月初三开始恢复生产口罩,而第一件要落实的事就是物流问题。
在此之前,这家只有20多名员工的小公司虽然在张新华的段道上,但除了偶尔去送包裹,双方并没有什么交集。因为销售对象以集团客户为主,极标公司的产品平时发货基本都是走的物流渠道。
工厂里有张新华熟识的工人,他对工厂的情况也有大致的了解,要是往年的春节,极标公司肯定是铁将军把门,车间里也是静悄悄的。“现在每次到厂里去揽收,都可以看到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工人们都在紧张地生产口罩。”张新华说。看着眼前的情景,想着肆虐的疫情,他
不由地
加快脚步。
锣场镇距荆州中心城区仅7公里,2003年被命名为“沙市经济开发区”后,发达的交通体系使锣场镇与中心城区几乎联成一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集镇上的电商客户基本划归沙市区邮政分公司包裹快递业务部经营。邮政所服务的主要是一些零星寄递的客户。
现在市场上的口罩一直是供不应求,极标公司最高峰一天要发出10.6万只口罩,他们希望产品能以最快速度到达客户手中。在沙市区分公司包裹快递业务部因城区限行无法上门揽收的情况下,这个重担交给了锣场邮政所。
突如其来的寄递大客户,让这个只有3名员工的邮政所有些手忙脚乱。想到寄的是口罩,是救命的口罩,张新华和同事们坚持了下来。“咬咬牙就过去了!”他这样鼓励自己。
受交通管制影响,锣场邮政所现阶段只在上午10点有一班转趟邮车。张新华的家不在锣场镇,他每天要从沙市城区骑半个小时的摩托车才能到支局。到了支局一停好摩托车,他就要骑着三轮车去极标公司揽收邮件,确保赶上10点进局的趟车。特殊时期,出小区要检查出入证,过卡哨要检查通行证,每处都要测体温。“怕影响揽收时限,我就尽早出门,每天比平时上班还要提前20分钟。”顿了顿,张新华乐呵呵地说,“现在骑摩托车上班比以前顺利多了,路上既没有人,也没有车。”
让张新华觉得最难受的一天是1月27日,那天极标公司的发货量近300件。口罩一般分500只装和1000只装两种规格,外包装箱尺寸大多是50*45*30厘米。张新华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虽然车厢里堆得高高的,座椅下也塞了一箱,但一趟最多也就能拉30来箱。那天他跑了8趟,累出了一身汗,还是没能把包裹全部运回邮政所。极标公司不得不给沙市区分公司打电话,寻求支持。
对此,张新华并不感到委屈:“我理解客户,口罩都是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不能第一时间发出去肯定难受。其实我更难受,我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完成任务……”客户和同事并不是不想伸出援手,而是爱莫能助。极标公司的自有车辆限行,邮政所的另一个投递员万昌龙响应“带车加盟”政策购买的微面也因村组封闭管理而被隔在所居住的村里开不出来。
1月28日,极标公司告知当天的寄递量仍然接近300件。这一次,张新华除了叫上万昌龙,还想到了向邻近的观音垱支局经理饶伟伟求援。观音垱支局春节期间邮件投递量也非常大,饶伟伟听说是赶发口罩,二话没说就赶到了锣场邮政所,大家一起动手,确保极标公司寄递的口罩全部准时发运。
随着疫情的严峻,锣场镇政府已经关停了几乎所有在生产的企业,极标公司是极少几家仍在生产的企业。锣场镇政府对极标公司的生产非常关注,经常电话了解生产情况,集镇上发生确诊和疑似病例都会及时通知他们。张新华告诉记者,生产口罩的工人大多来至锣场和周边乡镇的村组,如果某个工人所在的村组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公司就不再继续聘用这个工人。“这个方法不科学,但眼下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毕竟他们生产的是救命物资,是口罩。”张新华理解公司管理者的苦衷。
到了2月6日,经沙市区分公司多方协调,万昌龙的微面顺利开到了邮政所并办妥了通行证。这样一来,张新华每天就能和万昌龙一起开着车去极标公司揽收包裹了。“进公司的大门时,人和车都要消毒。”张新华说,“作为生产口罩的企业,严格管理是每个消费者的福音,我们肯定是全力配合。”
春节期间,极标公司仍然在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给工人发的加班费达到了300元一天。大过年的,谁不想休息几天?工人这段时间也非常辛苦,干起活来没日没夜,上下班只能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加之每天交通往返,车间里人又多,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极标公司筹备复工时,朱艳曾拜托张新华帮忙找些熟练工人,张新华打了一圈电话,还求助了万能的朋友圈,都没能找到合适的人。张新华很敬佩这些工人:“他们肯定不仅是为了挣钱,还因为他们生产的是口罩。”
随着疫情的发展,张新华早已习惯了走进每一家服务的单位大门时要面临的“人生终极三问”和对着脑门的“温柔一枪”。2月11日,沙市区分公司给每名一线员工发放了一件防护服。张新华小心收好,“现在这个好紧俏,我和客户接触得多,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他人”。
当天下午,营业员张芳芳告诉他一个骇人的消息:有一个客户因疑似病例已经住院5天了,而那位客户2月2日在支局取过邮件。
听
到这个消息,张新华头皮不禁一阵发麻:
“当时我和张芳芳戴着口罩,但是客户没有戴口罩。”
“有一件事我觉得很暖心,现在偶尔遇到从极标公司回邮政所耽误几分钟,就先给转趟的邮车驾驶员打个电话。如果等的时间不长的话,驾驶员肯定会等了,因为寄的是口罩。”张新华对邮车驾驶员心存感谢。而作为邮车驾驶员,也会认真计算能等他的最大时限,因为要保证能在路上把时间赶回来,不影响邮件进局时间。
“极标公司的产品主要发往广州、深圳、成都、石家庄等城市,从1月23日发出首批包裹,到目前已经寄了1500多件,工厂从没有因为邮件逾限而打过我的电话。”说这句话时,张新华底气十足。是的,他的底气不仅来自他和同事的全力以赴,还来自所有邮政企业对口罩等防疫物资的最高级别优先处理。
2月12日早上,张新华和万昌龙在极标公司揽收了52件口罩。因为年前库存的无纺布和包装已经不多了,极标公司的生产量已经明显处于下降趋势,每天寄递的包裹也减少到50件左右。挂在张新华嘴边的还是那句话:“只要工厂还在生产,每天还要发货,每个人都会尽力而为,因为寄的是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