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中国学术圈,波澜壮阔、风云变幻。既有“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实现三大科学目标,领跑国际量子通讯的喜悦,也有国际期刊撤稿107篇中国学者论文、NgAgo尘埃落定却又悬疑未决的尴尬;既有中国天文界关于世界最大光学望远镜该怎么建的热烈争吵,也有“天使粒子”首次被发现所带来的些许期待。在这一片热闹和喧嚣的背后,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开拓、前行。一些学者走了出去,而更多的青年学者选择回来。他们和本土的青年学者一起,构筑了中国学术圈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同时,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科研人才关注今日三条:
最好的南科大,等待最棒的你 | 交叉学科论坛
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评选的主旨,在于宣传中国一大批杰出的青年学者,展示其亮丽的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并激励广大青年学者学生前行。自2015年推出以来,活动取得巨大的成功和热烈的反响,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作为体制外的、不需要自己准备申报材料的民间科技奖项,
2016年的获奖者,就有8人荣获基金委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并有多人荣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和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其影响力、公信力和专业性,可见一斑。
8位2016年新锐人物获得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陈华伟、江颖、刘明杰、刘若川
颉伟、邢华斌、曾海波、周树云
为使得2017年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评选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我们现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提名。提名网页请见
http://conf.scholarset.com/risingstar/
,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访问。专家委员会将在社会各界提名的基础上,评选出约30-60名最终候选人,参加2017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将于2017年12月18日举行,展示获奖者的科研成果,并为其颁发奖金与证书。
雒建斌院士讲话,2016年度
谢心澄院士为王健颁奖,2015年度
-
在中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
-
年龄在40岁以下,含40岁;
-
在2016.11-2017.11之间,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有高显示度、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
由他人或者本人按评选章程规范流程提名候选(章程网址:
http://conf.scholarset.com/risingstar/
)。
-
在2017.08.20至2017.11.15之间接受提名;
-
提名可由
http://conf.scholarset.com/risingstar/
网页完成;提名表格也可在网页下载,通过邮箱
[email protected]
提交;
-
提名材料经工作委员会审核、信息完备、准确、真实,方为有效;
-
专家委员会审核有效提名材料,投票确定30-60名最终候选人;
-
评选投票分大众投票和专家投票两个环节;
-
2017.11.24-11.30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其他线上合作平台开放大众投票;
-
一人在一个平台仅能投票一次。如有虚假投票,一经发现,相关票数将予以作废;
-
专家委员会根据各平台大众投票综合得票前20名,投票确定2017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
-
专家委员会投票确定2017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其他特别奖项。
-
2017年12月18日举办2017中国新锐科技人物颁奖典礼暨招待酒会;
-
颁奖典礼将宣布2017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及2017中国新锐科技人物特别奖项获奖者;
-
获奖者将得到获奖证书、奖杯及奖金;
-
2017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奖金¥10,000元/人,特别奖奖金若干;
-
颁奖典礼暨招待酒会对大众开放报名,注册免费。
为使2017年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评选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我们邀请各界学者参与提名,提名网页请见
http://conf.scholarset.com/risingstar/
, 或者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