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无疆
| 海军输送船“乾祥丸”
主机上的电气设备,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下文由
小宁
基于中国大陆创作共用协议3.0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编辑发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全频带阻塞干扰》经授权转载。
文中摄影作品由
张帆
提供,《全频带阻塞干扰》经授权使用,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我们决定先借用搜狐的流量来一波硬广,
欢迎打开微信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
-
小宁的酱油工厂:XiaoningTang
获取楚克最新攻略及其它历史趣闻
-
全频带阻塞干扰:AquaticPunk
努力看懂看不太懂的潜水理论等等等
“
谴责声明:
近期发现搜狐军事等部分网页媒体,为吸引流量而不惜伪造、镜像公众号“全频道阻塞干扰”。并通过该伪造账号未经许可的全文盗用了小宁所写的“平湖碎玉”系列文章。此外搜狐还疑似通过百度搜索结果置顶的方式扩大其侵害影响。对上述行为,我和小宁在此表示谴责。
(现在搜狐军事已经开始将这则《谴责声明》也一起刊登出来,对于这种完全忠于原著的抄袭方式,我们深为感叹)
搜狐军事的截屏,it is really NOT ME,这个真的不是我 ,来源:搜狐军事
反吃瓜阅读
警告
本文内容针对军事历史爱好者或沉船技术潜水员。如您在阅读中出现胸闷、气短、嗜睡、精神萎靡、知觉狭窄等症状,请终止阅读,立即吸用纯氧15分钟/3次,并与您的医师联系。
本文共有
5498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
写在前面
对于身处二战乱世中的货轮而言,她们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游走在各处,直到走到生命尽头之前,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火,也就没有引起过人们的注意。但是感谢潜水技术的发展,我们今天可以重新发现那些无人知晓的壮观场景和她们最后的故事。“乾祥丸”和她著名的引擎舱,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平凡中的不凡
海军输送船“乾祥丸”(Kensho Maru)
1938年,刚刚从三井物产拆分出来成为独立株式会社的“玉造船所”正在稳步扩展它的业务。这座战后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提供了大量舰艇的民营公司,当时还只是以建造中小型船只为主。在这一年的6月30日,一艘新船在船厂里迎来了下水仪式。这艘船是玉造船所建造的第240艘船,她虽然造型颇为新潮,但是4862吨的体量在当时并不起眼。至于她的买主,更是没有什么名气的一间小海运公司——来自神户的“乾汽船”。
昭和22年,“玉造船所”举行的一次新船下水仪式,来源:geocities.jp
按照“乾汽船”的命名习惯,旗下船只都要以创始人乾新兵卫名字中的“乾”字开头。因此当年8月,这艘新船也就被命名为了“乾祥丸”。“乾祥丸”就这样跟这家小公司的其它中小型海运货物船们一起,在太平洋西岸的中短途货运线路上开始了商业运营,虽然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很久。
商用涂装的“乾祥丸”,来源:scubafiend.com
刚刚运营了还不到两年,日本海军在1940年9月14日用一纸命令将“乾祥丸”列入了海军征用船只名单之中。随后她按军方命令在小笠原群岛和南海方向运送了一些无足轻重的物资。随着战争的乌云不断在太平洋上聚集,日本海军最终在1941年10月15日将她直接收入旗下,转为横须贺镇守府籍的特设输送船。由于“乾祥丸”的大小仅能评为“杂用船乙”类,因此日本海军根本没有为她指派指挥官,而是完全由原来的平民船员驾驶。
1941年12月,就在日军机动舰队已经秘密扑向了珍珠港的时候,“乾祥丸”也开始了她作为海军船只的第一次航行。这次她从横须贺出发,途径楚克,来到日军在南洋最靠前的前进基地“奎贾林”(Kwajalein)环礁,然后又经过附近的“罗伊”(Roi)岛最后返回横须贺。有趣的是,这次首航的航路,竟然跟日后她的最后一次出航的航路几乎完全一致。
海军舾装后“乾祥丸”的两视图,来源:Pete Mesley’s
12月27日“乾祥丸”回到横须贺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已经在横跨几千公里的战线上遍地开花了。但是之后的“乾祥丸”却依然像是和平时期的定期航船一样,反反复复的来回于楚克、塞班、奎贾林、罗伊岛和日本本土之间。“乾祥丸”和她的船员们每次重新回来,就会亲眼看着那些蓝天碧海之间几乎没有人烟的热带小岛们,是怎么迅速的挤满了操着日本各地口音的海军工程兵们的。渐渐的,临时的帐篷被木屋取代,木屋连成一片变成了热闹的街区。她们看着运来的炸药被大量的消耗——坚固的珊瑚礁被整片整片地炸碎,以便让更大吃水的船只进入;海岛上的山峰几个月就被移为了平地,为铺设机场跑到腾出空间。“乾祥丸”和其他海军船只源源不断运来的钢材和水泥,迅速化为了连绵不断的永备工事;巨大的无线电天线和海岸火炮也非常不协调的在小岛上被树立起来。一座座偏远美丽的热带海岛,就这样以惊人的速度化身成为军国主义的前沿堡垒。
与这番热火朝天的气氛不同,“乾祥丸”在这段时间里也有几次被临时拉去了真正的前线。一次是在1942年1月28日到2月12日,“乾祥丸”被海军紧急派去刚刚从澳大利亚手里占领了3天的“拉包尔”(Rabaul)。还有一次是在3月21日,她到访了3个月前从美国手中夺取的“威克”岛(Wake,日本占领期间称“大鸟岛”)。从这里的残垣断壁中,“乾祥丸”的船员们终于嗅到了一丝战争的血腥味。
1942年6月29日到7月26日,“乾祥丸”获得了一次入坞保养的机会,这在紧张的战时无疑是非常难得和奢侈的待遇。当她回到娘家“玉造船所”的时候,一切都似乎还是几年前的老样子,除了公司的名字已经改为了“三井造船”,而船台上则铺满了正在为海军赶工新建的海防舰。
昭和中期玉造船所的冈山宇野港,来源:geocities.jp
1942年的下半年,紧随着日本海军的扩张脚步,“乾祥丸”的航行记录上除了之前定期光顾的港口之外,又逐渐增加了“南鸟岛”(Marcus Island)、“塔拉瓦”环礁(Tarawa) 、“沃特杰”环礁(Wotje)等一系列名字。但是到了1943年,情况似乎并没有像大本营战报中描述的一片大好。“乾祥丸”逐渐发现她开始不得不加入船团,由军舰护航才能完成之前的航运路线。在这一年的3月1日,“乾祥丸”还在日本海港城市御前崎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触礁事故,幸好有同行的“第四十一号”驱潜艇和特设布设船“橿丸”的协助和拖带,“乾祥丸”才终于在第二天离礁,并随后前往横滨大修了整整两个月。
今天的御前崎港,来源:Wikiwand
“乾祥丸”之后在1943年6月执行了一次较为重大的人员输送任务,她在特设驱潜艇“鶚丸”的护航下,运送了刚刚从所罗门群岛前线撤退下来的第二五三海军航空队的34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以及海军第五特别根据地队的73人返回塞班休整。
时间又过去几个月,“乾祥丸”终于在1943年11月13日迎来了她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作为第3113船团的一员,她与“君岛丸”、“昭荣丸” 、“第十八真盛丸” 、“山国丸”和“对马丸”一起在驱逐舰“雷”、海防舰“平户”的保护下,从横须贺出发,途经本土海港德山,前往楚克。在楚科停留到12月14日之后,她又被划入第5142船团,与“昭荣丸”一起在“第二十九号”驱潜艇的护航下前往奎贾林。殊不知一场空前的灾难正在等着她们。
与“乾祥丸”被编为一组的“昭荣丸”,来源:combinedfleet.com
原来美军在占领了“塔拉瓦”之后,就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马绍尔群岛,特别是此处日军最重要的前沿基地奎贾林环礁。从1943年12月开始,随着美军前方岛屿上的机场逐个完工,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重型轰炸机开始直接轰炸奎贾林环礁,给措手不及的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在12月20日的一次大规模空袭中,5142船团遭到重创,“昭荣丸”被直接炸沉;而“乾祥丸”则被16架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炸成重伤,无法航行。
正在遭到美军轰炸的奎贾林,来源:tothosewhoserved.org
在海上无助的漂了十几天之后,一片混乱日军才终于抽调出特设炮舰“吉田丸”将“乾祥丸”拖带到罗伊岛修理。到了1月30日,罗伊岛附近又突然发现了大批美军舰队的踪迹。大惊失色的日本人紧急疏散这里的船只,还没有完成修理的“乾祥丸”就这样被路过的“
桃川丸
”拖带前往楚克。就在她们离开的第二天,美军同时对罗伊岛和奎贾林环礁进行了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4天后当“乾祥丸”与“桃川丸”跌跌撞撞的逃到楚科的时候,罗伊岛与奎贾林环礁已经全部被美军占领了。在两地驻扎的自海军第六根据地队司令官秋山门造少将(追授中将)以下的海、陆军总共近万人,除265人(主要是韩国籍士兵)被俘以外,全部身亡。
空中拍摄的美军登陆艇群正在扑向罗伊岛(最左侧一角),来源:美国陆军
美军士兵正在遥望奎贾林海滩上被击毁的日军川西“二式”大型飞行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来源:shermiewiehe.com
劫后余生的“乾祥丸”一到楚克,就被安排进入维修锚地,准备接受工作舰“明石”的紧急维修。当时的维修锚地其实已经“船”满为患,来自南洋各处的伤残舰船都船舷相接的挤在这里像等待公立医院排号一样的等待“明石”的维修。然而,她们最终等来的却是2月17-18日美军的“冰雹”。
看到大批舰船船舷相并的被连接在一起,我立刻想到了赤壁之战的曹军。显然,喜欢《三国演义》的日本人并没有想到这一幕可能重演。不过考虑到这里的船都是老弱病残,也很难说如果没连在一起就能够逃生。总之,在对楚克的空袭中,美军最开始的重点基本都放在了这里。只有被美军误认为是巡洋舰的“明石”来得及跑路,其他的船要么来不及,要么是根本没法发动,比如“乾祥丸”,就只能被丢在这里当了美军的静态标靶。
1943年正在楚克维修锚地进行维修作业的工作舰“明石”(右4),来源:Public Domain
面对着纷飞的美军战机,一场狂欢式的屠杀开始了。美军随意向下投弹都可以命中目标,以至于甚至都搞不清楚是谁击中了那一艘。我们今天根据记录来推测,认为应该是来自于“约克城”(USS
Yorktown, CV-10)的SDB“无畏”俯冲轰炸机最先拔得头筹,用一枚1000磅炸弹命中了“乾祥丸”。紧接着“埃塞克斯”(USS
Essex,CV-9)的SDB也不甘落后,用另一枚1000磅炸弹给“乾祥丸”点上了火光。
第二天,来自“企业”(USS Enterprise,CV-6)、“蒙特利”(USS Monterey,CVL-26)和“邦克山”(USS Bunker Hill,CV-17)的飞机继续轮番光顾无法开动的“乾祥丸”,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竟然还是一架没有空战可打的F6F“地狱猫”战斗机调皮地把装有燃油的机腹副油箱直接抛到了垂死的“乾祥丸”头上引发了一场火灾,成为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军的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返航,“乾祥丸”就在大火中沉入了水底。
战后,在日本上缴给美军的楚克防务图上,“乾祥丸”的沉船位置就已经被标注了出来。随后美国海军测量船“唐纳”(USS
Tanner,AGS-15)对这一带的沉船又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测绘。利用这份测绘图,库斯托的远征团队很容易的发现了“乾祥丸”,并且在1969年对这艘沉船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不过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都没有潜水员再次光顾这里。
“乾祥丸”潜点的位置,图片来自小宁
“乾祥丸”潜点示意图,来源:Rod Macdonald
今天的“乾祥丸”躺在40米深的海底,不但姿态基本是正立,而且上层结构也非常完整。这使得她成为了楚克核心锚地区域保存最好的沉船之一。不过也许是因为沉没之前就是在等待维修的缘故,“乾祥丸”的货舱内部基本没有什么货物,只有最后边的5号货舱装载了铸铁管道、阀门、电焊用的乙炔罐、灭火用的二氧化碳气罐、水槽、独轮车以及蓄电池。再有就只是在中部靠后的4号货舱第二层甲板的右前部,还可以找到一部抽水用的水泵和水管,估计可能是维修时留下的。
“乾祥丸”表面的珊瑚和鱼类,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不过没有货物的遗憾却不能抵消潜水员探索“乾祥丸”的巨大热情,因为她真正的亮点正是在船身中部的上层建筑和号称楚克最壮观的引擎舱里。
从上层建筑最上方的窗口进入船桥,可以发现这里布满了丰富的航海设备。包括一部安装在支架上的大型望远镜(据说现在已经被潜水员移走了)、带有玻璃外罩的精致黄铜罗盘仪、舵轮架以及一部车钟。这些珍贵的设备都还完好地保存在原处。从船桥继续向下穿越,可以来到船只的通讯室和海图室。在这里可以显著的看到两台体积颇大的无线电设备静静的躺着。从此处继续向下一层,就会来到船只的官厅。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散落着很多酒瓶和瓷器,但是瓷器上并没有常见的船名或者航运公司名称。
“乾祥丸”上层建筑内的通讯设备,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在上层建筑的中部,耸立着相对完好的烟囱。烟筒下边左右两侧都排列着人员生活舱室。这里的物件也同样丰富,除了更多的瓶子、碗碟、一座烤炉、一座大型钟表以及很多厨房用品以外,在底部的沉积物里还可以发现很多散落着的个人物品。
上层建筑顶部堆放的物品,有一名潜水员正在进入后方的引擎室天窗,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乾祥丸”最著名的引擎舱其实也很容易进入。潜水员可以从上层建筑顶端的天窗直接穿越,或者也可以从前部3号货舱中层甲板内的通道进入引擎舱。“乾祥丸”的上层引擎舱并不拥挤,反而因为空间感而显得颇为壮观。除了稳如泰山的庞大柴油机设备之外,上方一座横跨引擎室的通道仿佛吊桥一般,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建筑的美感,仿若一座沉睡在水中的中世纪古堡。有人说这里像《泰坦尼克号》电影里最后一个镜头,杰克等待肉丝的那个大厅。也有人认为它更像《海上钢琴师》里最后即将废弃的大船内的那种空洞的机械感。灰暗的铜墙铁壁里,有一种莫名的温情。
“乾祥丸”引擎舱内的天桥,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从那座通道下方开始,潜水员可以看到三座一排的柴油机气缸。如果游向前方舱壁的位置还能找到装载柴油的油桶。在靠近左舷舱壁的位置是另一组气缸的顶部,可以看到气阀以及与之相连的管道。所有这些构成了上部引擎舱的主要内容。
引擎室上层左侧巨大的柴油机气缸顶部,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从左侧的楼梯下潜,来到大约32米深度的下层引擎舱。在这里有很多阀门、仪表盘和许多不同的工具。此时可以特别留意一下右舷侧的一座仪表盘,上边用英文刻写了船厂以及柴油主机信息。
主机上的电气设备(电容?),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引擎室下层的仪表,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引擎室下层的工具,来源:张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