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四大谎言: 1、重金求子 2、旺铺转让 3、 ... ·  11 小时前  
唐诗三百首  ·  “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名句,诗词造诣令人惊叹! ·  12 小时前  
唐诗三百首  ·  “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名句,诗词造诣令人惊叹! ·  12 小时前  
国家文物局  ·  文物会说话丨了不起的古代“中国制造”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厨房一物敷肚脐,三件好事悄悄找上门,家家都有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此“封建”非彼封建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22 17:22

正文


【时拾史事(微信号historytalking)禁止未注明出处的转载,转载合作投稿请邮件[email protected],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如果提到某个人保守、迂腐,我们常会说他“封建”,似乎封建一词所指的就是万恶的旧社会之前,那数千年漫长的“古代”。诚然到今天,历史教科书上也依然在把中国唐宋元明清称为“封建”社会。 实际上今天普遍意义上的这个词最贴切定义的是中世纪西欧的制度,英文词是“feudal”,近代因为史学研究并未成熟,知识储备还有限,史学家的混淆错误,将feudal翻译成“封建” (这个词不是为了翻译的原创,比如柳宗元就写过著名的《封建论》,他指的意思其实是西周的分封制),也是这样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分期的定义,将中国古代社会概称为了封建社会。如果深究,要非说“封建”应该只能说是西周,秦之后到清王朝则是中央集权制,算不得“封建”了,所以这其中诸多不合适,要硬拿中国古代去和西欧中世纪那个“原版封建”强行比较,只会尴尬到木有结果。


不过为什么不改呢?固有的概念要改谈何容易!何况还有很多复杂到不可描述的问题,到现在为止这个差错还是没有解决。 那么中世纪的西欧,正宗的“封建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回到法兰克王国。



511年,法兰克杰出的首领克洛维在一手缔造了庞大的王国之后,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按照民族的习惯,父亲的“遗产”由儿子均分继承,王国的疆土被分成四份由儿子分别管辖。诸王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因而这之后墨洛温王朝一直在权力的纷争和混乱中度过。6世纪的君主迷恋酒色,少有作为,这一时期法兰克的君主被称为 “懒王” 。君王的权力逐渐减弱,国家大权转移到了相当于王国事务总管的“宫相”手中。到了公元8世纪,法兰克出现了一位最著名的宫相,他就是西欧的封建化过程中关键性的人物, 被称为“铁锤”的查理·马特。



查理·马特在掌握了法兰克的大权之后,在位期间值得称道的有两件事—— 一是率领军队在普瓦提埃打败了阿拉伯人,另一件就是推行“采邑制度”了 ,这一个制度对于法兰克、乃至西欧的发展都有着转折性的巨大意义。说到封建化的过程,就像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一蹴而就,它也经历了长长的伏笔。早在克洛维担任国王期间,为了奖赏亲兵、拉拢罗马旧贵族,就慷慨地将没收来的土地战利品分给他们,就这样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地主阶级。


到了克洛维之后,法兰克土地私有化进一步发展,这就在那些大地主之下形成了广大的小自由农阶层,但是小自由农想要在依然战争频仍的6、7世纪想要安居乐业谈何容易,战乱、天灾、人祸,步步荆棘都会将脆弱的小农逼上绝路,无奈之下活不下去的自由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献给大地主来抱一个粗大腿,在土豪的大树下寻求一线生机,然后再向大土豪租一块土地来种,这块土地就叫“恩地”,是带你的老司机给的恩典。这样,接受恩典的自由农民付出的代价就是,相当于失去了原来的自由,他们因为土地与土豪结缘,也因此被这种“奇妙的缘分”束缚在了土地上,不能随意离开,人格也随着这种束缚依附于“主人”了。他们就是中世纪土地上的劳动力,农奴。


时代选择,大势所趋,如此背景都铺垫好了,再不来一场应景的改革都对不起伟大的时光老人。所以查理·马特出现了,背负着历史的选择,在法兰克王国推行采邑制度。



采邑制度是什么意思呢~采邑,就是要承担义务的封地,打个比方,我分给你一块地,这块地上的花花草草,鸟鸟虫虫,以及束缚在土地上面的农民也都归你,你接受的条件就是要认我做老大,听我的,一旦老大需要马仔出去干人,你得立刻就上。一旦不听话,老大能给你也能马上收回。查理马特这样改革,也是因为当时需要跟着他干架的“马仔”,所以一改克洛维无条件封赏贵族的慷慨,以此换取足够的兵源。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后来我们所熟知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就算是萌芽了——自国王开始,将国家土地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大贵族,大贵族再拿出一部分分给小贵族,小贵族再拿出一部分分给小小贵族…… 形成一个传销组织一样的结构, 不过接受土地者只服从于给他土地的人,boss的boss是使唤不动他的,哪怕他boss给他的土地曾经是boss的boss的(boss—的—boss,bu  bu 动次打次。。。)


但是查理马特最初的老大号令马仔的设想并米有持续太久,马仔一层一层那么多,怎么会永远服服帖帖听令呢?到了9世纪的时候,国王对于这些受封的大贵族就把持不住了,本来说好一旦不听话封主就可以立刻收回土地,还有土地只能享受一代不能世袭,后来就没人遵守这种规定了,可封主(尤其是最大的封主国王)为了获得拥兵一方的大贵族支持,只能一再妥协,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让给他们,一个个封建主在自己领地上俨然一个独霸的小国王,这就是中世纪的欧洲常见的分裂状态雏形,并且一直伴随到了近代。这种结构的完善,在历史学研究里面就叫封建化的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中世纪西欧的轮廓就勾勒出来了~分封土地的时候,大地主boss被叫做“封君”,受封的小boss就叫“封臣”,接受土地的过程还要行据说很庄严的“臣服礼”,具体什么样子我也米有见过。不过这个看似很神圣的礼仪之后,封君对他的封臣并没有预想的约束力,事实上就连领主对于他土地上的佃户都没有讲道理那么强的控制力,西欧的土地很好地实践了“谁手里的就是谁的”这句话,实际占有要比名义所有还要有效。所以后来的后来,这种约定性的分封就卵用都不起了。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西欧封建化。我造今天这一章更新太少,主要是因为讲清楚这个纯理论玩意儿有点费脑,也不知道说明白没有,更不知道说对没有。。。次要是因为这一块太无聊了,无聊到衔接不上故事。。。再次,期末了。。。




参考文献:《世界史—古代史编》

《欧洲中世纪史》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编:你要是嫌这篇短,我可以跟你说,下面那篇很长



在“时拾史事”公众号连载了近一年,被很多人追看过的《宋朝短信》已经出版啦。购买请戳 宋朝有人@你:这就是霸道员外的日常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往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