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王剑的角度
编
辑
|
陆
家
嘴
大
宗
商
品
论
坛
,
转
载
请
注
明
出
处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李云泽在会上宣布“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财政部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称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国信银行观点:
我们认为,目前六大行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稳定、拨备充足,
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更多是为了提升未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包括保持较高的资产增速、加大投贷联动等高资本消耗业务发展以支持新兴产业、应对降息带来的净息差下行压力等。
2.1 六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主要用于提升未来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从理论上讲,银行补充资本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前资本已经不够充足,资本压力较大,比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最低要求已经不远;二是存在潜在资产质量问题,也就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不够真实,银行需要进行不良处置从而消耗存量资本;三是未来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将持续超过资本内生速度,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增速持续超过分子增速,因而需要提前补充资本。
对六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而言,我们从前述三个方面一一分析。
(1)六大行当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不存在资本已经不够充足的情况。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六大行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监管最低要求比较近的是邮储银行,但其超过最低要求的部分仍然有1.28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这一冗余度也处于正常水平,不算很低。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更是远超最低要求。整体来看,六大行当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
(2)六大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拨备充足,不存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子不够真实的情况。
纵向来看,近几年六大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横向来看,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均处于上市银行合理水平,拨备覆盖率水平最低的中国银行也有202%,拨备充足。此外,2024年上半年六大行的“贷款减值损失/不良生成”均超过100%,仍在超额计提拨备。
(3)我们认为六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未来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即六大行未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或将持续超过资本内生速度,因此有必要提前补充资本。
近几年大行作为银行业资产投放主力军,资产增速一直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大行盈利能力下降、资本内生补充速度减缓,制约长期资产增速。若后续核心一级资本得到补充,未来大行资产增速或持续领先行业,继续担当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廖岷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的回复也印证了这一结论:“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整体稳健,资产质量也很稳定,拨备计提充足……资本实力相对充足”,而为六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不仅能够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而且可以发挥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
进一步分析,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超过核心一级资本增速又包括三种情形。
一是总资产增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在资产结构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意味着信贷增速以及金融投资等增速都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资产结构调整,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占比提升,比如在支持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大股权类资产投资力度,需要消耗更多资本;三是ROE有可能继续回落,或者分红率可能会提升,从而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超过核心一级资本增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资本内生增速放缓。
如前所述,银行的资本内生增速可以通过“ROE×(1-分红率)”进行粗略估计,因此资本内生增速放缓包括ROE下降和分红率提升两种情形,其中先补充资本再加大分红的概率不大,因此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还可能是出于应对ROE下降导致未来资本内生增速降低的原因。目前我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通胀水平处于低位,仍有降息的需要。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我国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未来不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对银行的净息差可能产生压力,从而降低银行ROE及资本内生增长速度,因此有必要提前补充资本以维持大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比如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宽松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超预期下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等。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王剑的角度)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行业小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S
P
E
C
I
A
L
把
最
优
秀
的
期
货
分
析
师
报
告
和
最
顶
尖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