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6点,接到了好友波子的电话,被弄醒的起床气发作,骂人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电话对面的号啕大哭给噎了回去。
我瞬间清醒,波子虽然平时爱哭,但从来没这么惨烈过。
我急的连忙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他爸可能终于接受了他的出柜。
波子其实自从发现自己不喜欢女生这件事起,就想瞒着父母一辈子的。因为他父母都是小乡镇上一板一眼的教师,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及对名誉的看重,是不可能接受这件事的。
可不幸的是,波子高三时和初恋牵手拥抱被他父亲抓了个正着,揍了个半死。
波子父亲说他这样“是变态,心里有疾病得治”。
波子也是个倔强的人,无论父母怎么软硬兼施都不肯低头,在高考结束后填了个离家很远的大学,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几年过去,波子的妈见波子依然坚持就放弃劝说,接受了现实。可是波子爸不行,他先开始会在波子放假回家的时候大喊大骂“我这一生行的端坐得正,育人无数,怎么就养了你这个逆子!”,后来就干脆跑去亲戚家不出现。
波子跟我说,他每年最害怕就是回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太难熬了,一家三口沉默地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言不发地吃完年夜饭。
他红着双眼地说道:“可是我坚决不能退让,我得让我最亲的人知道这不是变态也不是病,我不想让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是耻辱。”
于是7年过去了,无论面对父亲的打骂还是冷暴力,波子都没有退后一步,绝不妥协。
不知道是不是波子的坚持起了作用,他渐渐地发现父亲平时有偷看相关心理方面的书,甚至还会偶尔主动跟他妈问起他,这些让波子最终鼓起勇气在今天凌晨12点的时候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
微信内容很简单,就是祝福父亲节快乐和嘘寒问暖嘱咐父亲照顾身体的话。
但却让波子彻夜难眠,他期待又害怕,熬过了5个多小时终于收到了回复,是大段大段的文字,波子呜咽着给我念完,我总觉得他下一秒可能就会抽过去,却还是不由自主跟着哭了起来。
波子父亲把这些年的沉默不语都讲了出来,他依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也还认为波子这样是跟常人不同,但他决定以后对此不再强加干涉,只要波子能好好地活。
我最感动是,他问波子想不想结婚,要不然就移民到能结婚的国外吧,因为“他不想他死了以后,波子孤苦伶仃没有家庭没人照顾”。
《摔跤吧爸爸》中,两个女儿与父亲由冲突到和解,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称职的父亲,只有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爸爸。
玛格丽特·米德曾在《代沟》中说过:“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年老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但是这条深深的、人工的沟壑是人类亲手所挖,这样的沟是不会弥合、不会变窄的。”
是的,深沟可能不会弥合也不会变窄,但我依然替波子开心:
他们父子用自己的努力建了一座跨越深沟的桥。
现在人们常说,当今的两代人是“历史上差异最大的两代人”,代际冲突和矛盾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这种代际冲突除了在家庭中表现剧烈,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前些天,一则“跳广场舞老人为争抢运动场地与年轻人发生肢体冲突”的视频登上热搜,引起众多讨论。
评论中一边倒地全在谴责老年人,看不下去的央视主持人韩乔生站出来为他们老年人群体说话,但依然被狂喷难平众怒。
这可能跟这几年新闻媒体关于老年人的负面新闻有关,比如扶老人被讹、公交车上不让座被打,广场舞扰民等等。
年轻人觉得老年人顽固不化,倚老卖老不讲道理;老年人觉得年轻人思想前卫怪异,缺乏教养不懂退让。
结果就导致让双方的之间的这条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
其实这条沟,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也存在。
昨晚是第4季《奇葩说》的收官战,4位导师和4季奇葩王就“我们终将变成我们讨厌的人,一定是件坏事吗?”这一辩题展开了对决。
精彩之余,双方的持方和辩论也有些意思。
年纪和阅历更长的导师们选择了反方,奇葩们则正好相反。
比赛大半过程中,导师们小奇袭不断,但看起来更像是活跃场上气氛:
邱晨说罗老师作为纯粹知识分子的时候,讨厌臭奸商,但是现在他成为了“臭奸商”,他就讨厌自己了吗?罗老师顽皮回答道“我就讨厌自己啊”
面对导师们的插科打诨,选手们自有招数,撒娇抱怨地还回去:
肖骁发言时,马老企图用肖骁衣服上的图案来引走他的注意力,被肖骁发现,用撒娇“哎你不要打断我~”成功反击
你来我往间,针尖对麦芒的严肃中竟笑料不断。不过导师们逐渐收敛锋芒,直到最后搬出罗振宇老师这一极具杀伤力的武器,锁定胜局。
全场看下来,会觉得双方的辩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仔细一想才发觉,他们就像生活中为某一问题争论的父母和子女抑或长辈和晚辈,只不过火药味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探讨和交流:
年轻气盛的“孩子”坚持认为我们终将变成我们讨厌的人一定是件坏事,饱经沧桑的“父母”会用些小伎俩试图影响他们的看法,未遂后无奈地笑着告诉他们有些事不要妄下定论,人要学会长大。
即使两代人各自不服,却也互相尊重。
而这种尊重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它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获取的。
罗振宇昨天在节目中说成长是一个不断打碎自己再重建的过程,其实不止是导师们,还有奇葩们甚至是《奇葩说》节目本身,都在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破碎再重建的过程。
关于节目的成长,牟頔姐(米未CCO)说过:“随着不断长大,你会发现年轻时候再疯狂再酷,也不可避免地要开始讨论‘关系’......但从根本上对多元价值观的探讨,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这个东西是没有变的。”
也就是说,成长虽然会让我们接触更多从而变的复杂,但却赋予了“尊重”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所以,在社会上依然对两代人之间这条深沟无解时,《奇葩说》正努力试着教会我们怎样搭这座深沟上的桥:无论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人都不要轻易主动地放弃成长,让自己被快速前进的世界抛弃。
最终,我们或许会发现成长没有传说中那么扫兴,勇敢一点“把碎片放进自己的身体”,《奇葩说》在陪你一起长大:
最后,想用罗振宇老师昨天结辩时,引用科恩说过的一句话结尾:
“万物皆有裂痕,那有怎样?裂痕,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两代人之间有裂痕,不要怕,会有光,这束光指引着我们造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