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
主办、
深圳广播电影电
视集团
协办的
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
在深圳开幕。
大会开幕式暨主圆桌论坛以
“迎接‘剧’变,变与不变”
为主题,集结了管理机构以及业界大咖发表了主题演讲,既有瞭望者的前瞻,也有拓荒者的步履,既有破局者的锋芒,亦有守望者的深思;同时,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
发布了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年度行业白皮书》
。
“作为电视剧行业的‘开年第一会’,首次汇聚各大平台,直面当前挑战,探讨解决之道,共商行业未来,对于包括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建国
对大会的召开给予祝贺与肯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刘建国指出
,2024年以来,《西北岁月》《上甘岭》《走向大西南》《天下同心》《我的阿勒泰》《繁花》《庆余年》《玫瑰的故事》《南来北往》《山花烂漫时》《日光之城》《大海盗》《新生》《我是刑警》等作品,不断掀起追剧热潮。
刘建国
强调,
要围绕主题,用心用情用功打造精品力作;要推进整合聚合,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要优化管理服务,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刘建国同时对电视剧版权以及推动超高清电视剧制作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重点阐述。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
认为,电视剧必须回归内容本质,关注观众需求,要摆脱“流量思维”与“长短之争”,注重剧集的叙事深度与社会价值,推动内容创新,凝聚行业健康发展动能。
对此,
侯鸿亮
开宗明义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
以观众为本,重塑精品创作生态
。当前,变革迫在眉睫,需要在尊重创作、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前提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破局之道在于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从流量思维转向价值思维,打破对短期数据与商业逃路的迷恋,与专业精神深耕内容美学,用匠心锻造作品的社会价值,守护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健康生态。
二是
以创新为意,激发行业新生力量
。电视行业急需新生代,创作者具有创新的艺术
思维,在主题上有开掘,内容上有新意、形式上有突破。
三是以协同为基,共筑长期主义格局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产业链摒弃短期思维,构建共生共赢的生态,平台方鼓励多样化探索,注重长期价值。制作方坚守创作初心,聚焦内容打磨,积累口碑,形成品牌效益。资本方以耐心资本,助力优质项目,拒绝追逐流量泡沫。监管方营造尊重创作市场繁荣的行业生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夏晓
辉
介绍说,总台将从三个层面纵深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全链条的变革
,从传统节目制播模式实现向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
全方位变革,
要在理念认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人才建设等全方位进行再造;
全领域的变革,
要把媒体自身的小系统与国家社会层面的大系统有机融合,与外部各行业、外领域多握手、多携手,打造连接万物、服务全域的媒体平台。
夏晓
辉
表示,2025年总台在电视剧工作的规划部署上,
将
持续推动重大主题宣传提质升级
,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持续传统文脉守正创新
,巩固深化满屏皆精品;
持续向创新创意要效益
,以新的内容模式打造新的创收增量点;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中华文化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跃升。
“最近行业争论的传统剧集的集数、每集时长等话题,大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是真的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观众喜不喜欢你的作品。”
中制协常务副会长、爱奇艺创始人、
CEO龚宇
一语道尽长短剧创作的初心
。
龚宇
表示,IP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演员的流量不是最重要的,表演的匹配度、演员的能力更重要;成本不是最重要的,尊重观众最重要。“我非常喜欢技术创新,但最主要、最关键的还是用这些技术拍出精品力作。如果拍出来很悬浮或者透视都不对,那就要继续对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迭代。但是不关心或者抵触不用这些新技术的人和团队一定会被淘汰。”
“腾讯视频把艺术置于内容战略核心。”
中制协副会长、腾讯公司
副
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
认为,当前,对好剧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变化。过去常说“内容为王”,但现在得补上一句:好内容才是王,平庸的内容会破坏行业。
孙忠怀
介绍说,腾讯视频极为重视剧本质量,认为剧本的专业性、独特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是项目成败关键。在演员选择上,反对“唯流量论”和“唯市场热度论”,强调演员与角色的适配度以及对项目的全身心投入。“电影行业的风险与回报平衡机制、完全靠观众用脚投票的筛选机制,更有利于创作精品。《哪吒2》《唐探1900》等影片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好作品会让观众用脚投票”。
著名导演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的会长郑晓龙
认为,剧的变与不变,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行业的创新与变革,也要认识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和价值的坚持。
郑晓龙
对
微短剧行业
非常关注
,
认为影视剧创作无所谓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只要是有话、认真地创作,长也是可以,短也是可以的。短剧也好,微短剧也好,并不是简单地压缩故事长度,而是要保持故事的内涵与复杂性,迎合观众对短期内获得满足感的需求。微短剧的内容应更丰富、更复杂,避免同质化,更不能盲目跟风热门题材。微短剧要想长久发展,除了在形式上进行创新,更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质量。微短剧的体量虽然小,但并不意味着在叙事、逻辑、细节等方方面面可以敷衍了事,它同样需要精心打磨,需要深刻的主题和复杂的人性刻画。